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省职教师资的企业实践

江苏省职教师资的企业实践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省为加大校企合作师资的力度,以市为单位,全省建设了2 000多个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在有关企业培训和教师激励机制挂钩方面,江苏省各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考核和等级制度,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并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情况列入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

二、江苏省职教师资的企业实践

“双师型”教师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界的进步性提法和迫切需求,也日益成为衡量一所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去进行培训学习,有利于了解行业的技术结构、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生产流程、工作规范,同时也能了解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江苏省为加大校企合作师资的力度,以市为单位,全省建设了2 000多个教师企业培训基地。苏州、南京等市都与一批骨干企业签订了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协议。2007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出台的《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中有关职校教师到企业培训的办法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统一部署,江苏省每年选派350名左右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培训采取为期2个月的“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各市级教育局根据本地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实际,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企业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实践定点单位,共同开发制定教师企业实践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值得一提的是,在有关企业培训和教师激励机制挂钩方面,江苏省各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考核和等级制度,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并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情况列入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为最大限度地取得教师企业培训的效果,平衡教师企业培训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各校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积极推进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切实提高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际效果。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组织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鼓励和引导教师带着问题或项目下到企业,边实践、边研发、边创新,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学生到企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学校选派相关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下到企业,要求教师在做好学生管理和指导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师实践活动。从这里可以看出,江苏省对“产学研”相结合概念的深化理解,在构建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有机结构上有了新的提法,兼顾了学生学习和教师进修。

从江苏省地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情况来看,各地区也非常注重企业实践对教师成长的实际作用,每年会派遣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脱产培训,其中不少教师学成归来,获得国家高级工证书,而学校会对这批获得证书的教师加以奖励和宣传,这实际与教师的晋升和评比是直接相关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如江苏省淮安市,该市在加强职教教师工作技能方面和“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制度的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实训工位紧缺,制约了淮安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打破这一瓶颈,淮安市的职业学校贯彻“走出去,请进来”、“不唯所有,但求所用”的发展战略,主动与企业“结亲”,引进企业生产线,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淮阴区职教中心校在创建电子省级示范专业的过程中“借鸡下蛋”,与落户本地的外资企业——金恒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引进生产线的协议,学校提供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厂房,公司提供价值约300万元的设备,建成一条电子产品装配流水线,双方共同经营和管理。3年来,该合作共提供了3 000多人次的学生实训、实习和200多人次的教师实践锻炼岗位,学生勤工俭学收入60余万元,为学校节省了近500万元的设备投入和实训耗材,创造产值约1 800多万元,实现利润约400余万元,大大增强了服务地方IT支柱产业的能力。在淮安市的职业学校中,与企业合作引进生产线已成为普遍做法,重点职业学校平均引进两条以上生产线。[1]

由上例子可以看出,产学研结合推动了江苏省各职业院校的发展,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利于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广泛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在职业学校任职的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过多的时间进修学习,因此在江苏省的很多地区,教师没有时间进行培训,这使得教师素质得不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也没有跟上,学生学习也只限于教师之前所学的内容,教师到企业实践成为一纸空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