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态度的概念与结构

态度的概念与结构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态度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通常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尽管态度可能直接影响行为的出现,但态度与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研究表明,在人的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一、态度的概念与结构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通常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从行为特征上看,态度往往表现为趋向与回避、喜爱与厌恶、接受与排斥等,但是,态度不是实际反应本身,而是在特殊情境下以特定方式反应的内部准备状态。比如,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倾向于歧视(如回避、排斥)成绩差的学生,但是这种倾向性并不一定转化为外显的反应。尽管态度可能直接影响行为的出现,但态度与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一个对学习认真的学生,一般都会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各种作业,但也可能偶尔不按老师的要求做作业。

2.态度是一种内部倾向

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两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儿童让座,这样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

3.态度是后天习得的

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

(二)态度的结构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态度包括三个成分。

1.认知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相应的态度也往往是积极的;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这些态度因而也常常是消极的。对于某些对象,不同个体的态度中所包含的认知成分是不同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的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

2.情感成分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在人的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行为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指行为的准备或行动的预备倾向,或者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一般来说,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是一致的,但是,研究也发现,态度的行为成分与认知成分也存在分离的情况。这明显地表现在人们口头所表示的态度常常很难付诸行动,即知行脱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