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及其教育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及其教育功能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结构和教育功能。目前,我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划分为国家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它们具有各自的内容体系、特点及教育功能,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部分。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及其教育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结构和教育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国家的宏观指导,由国家设置基本的活动指导纲要和框架体系,地方与学校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活动开发,设计具体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循内在逻辑联系,总的来说要围绕以下线索进行: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因时代、社会、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差异而不同。目前,我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划分为国家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它们具有各自的内容体系、特点及教育功能,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的内容及其教育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部分。这四大领域都立足于学生的实践与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与实践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点,从自然、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研究与探索,通过亲身实践,形成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具体的知识系统或某个学科领域,而是通过课题研究或项目的实践与研究所积累的知识、直接获得的经验、方法和经过内化所积累的体验、方法、能力的总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体(如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以及各种富有生活性的主题(如回归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等)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之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提出以“创新”、“探究”为目的的学习形式和有关的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既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又不同于真正的学者或科学家们的专门以知识发现或问题解决为己任的研究活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从研究过程看,大多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从研究结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结果,即使学生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知识或问题解决策略,那也只是学习过程的“副产品”,而不是研究性学习所要刻意追求的主要目标。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中,直接参与并亲历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参与社会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开展各种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既是一个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的过程,又是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日趋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增进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的过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与体验性特征的学习领域。其基本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既要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和身心特点,又要考虑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避免形式主义、经验主义以及教条主义,加强活动的实效性。具体说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在特定的社区背景和条件下,以主题开展各种服务性活动和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参观、社会考察、公益劳动、义务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和运作方式,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对社区的热爱感。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教育者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过程,亲身参与和经历劳动过程,亲自进行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以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的过程。这是一个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其内容主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工农业生产领域以及第三产业的领域来选择和组织,比如到农场、工厂、超市、公司等地方进行劳动和学习。学生所从事的这些劳动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体力劳动上,以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4.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们的生活、生产领域里到处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正改变着人们的知识观,改变着人们的学习观和教育观。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它不仅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有关信息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综合性教育,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认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这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四大指定领域的核心,既是其他三个领域学习的方式,又可以渗透于其他三个领域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研究性学习不仅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和社会综合问题为学习对象,还可以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其研究的重要内容。另外,这四大领域之间还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比如,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运用了社会调查、观察、实验、考察、访问、参观等研究性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涉及到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引入又丰富了其内容结构。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的教育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有独立的内容、性质与特点,由此决定了其教育功能也是独特的,具体如下:

1.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他在《智力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介绍了该理论。他认为个体至少应拥有这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语言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即有效掌握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2)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即有效运用数字、推理和思维的能力;3)空间智力(Spatial intelligence),即准确感受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位置以及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4)音乐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即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力(Bodily-kinetic intelligence),即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即察觉和区分他人的情绪、动机、意向及感觉的能力;7)自我反省的智力(Self-questioning intelligence),即洞察、认识和反省的能力以及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最近他又提出了自然观察者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即辨别生物和感受自然世界特征的能力。多元智力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及教育功能是吻合的。多元智力理论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在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与探究活动;多元智力理论重视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等;多元智力理论重视音乐节奏、视觉空间、身体运动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多元智力理论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以及与社会中的人进行交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多元智力理论重视自我反省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反思和反省,以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重视观察自然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在事实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和感受。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具有优化学生智能结构的功能。

2.完善学生的人格

以往的学科课程片面强调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完整人格和个性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使学生在认知和能力方面得到了发展,而且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品行以及完善了人格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这种兴趣可以迁移到其他新的学习与活动中去,又可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入校园、走进社会,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家长、社区人员进行交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义务感与使命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意识和科学道德,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自主地进行主题设计、内容选择、方案规划,亲身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具备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具有了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以及磨炼自己、勇于探索、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必须与他人交流、合作与沟通,才可能完成任务,因此,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学会了分享他人的思想和快乐,分担别人的悲伤与忧愁,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助人为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学生与自我、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及文化几种关系而选择的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密切联系的主题,通过对这类主题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深入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人类的意义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以便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2)这四大支柱既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科技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便是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和闪光点,从指导纲要的制定、课程的开发、方案的设计,到具体活动的实施也都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秉着一种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鱼塘”的思想,即不仅教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处、学会如何生存。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亲自实践,学会了如何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学会了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学会了如何去探究、去创新。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非指定领域的内容及其教育功能

除了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大量的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体现了不同的内容、特点、价值及功能。

(一)学校大型活动

学校大型活动主要是为了丰富和充实学校的生活,为了完善和发展学校教育,以学校为单位举办的各种教育性的集体活动,包括一些仪式活动(入学典礼、开学典礼、结业典礼、毕业典礼、纪念活动等)、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科技活动、艺术活动、劳动与实践活动等。学校大型活动体现了较强的集体性和社会性特点,因此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和功能。学生参与学校集体活动,通过与他人进行多向交流、交往,能够逐步形成集体的所属感和归属感,能够培养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学会理解、尊重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人相处,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态度与能力,增强集体生活的能力。

(二)少先队、学生会活动

少先队、学生会活动是以全校性的组织单位(少先队、学生会等)举办的自治性的活动,比如广播活动、宣传活动、美化环境活动、参观访问活动、慰问活动、保健活动等。通过这种民主的、自治性的活动,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生活的改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性,增强集体的归属感和连带感以及自主性、主体性和自治性。

(三)班团队活动

班团队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具有自主性、教育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它主要是为了适应班级生活的需要,为了提高班级的生活质量,围绕生活与学习习惯、健康与安全、理想与信念、道德与规范、人际关系等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问题而开展主题式的教育活动。集体性的班团队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集体的规范意识和道德,提高道德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行为,并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

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是学生同伴之间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交往互动活动,它带有普遍性和偶然性。通过同伴间的交往活动,能够排除和化解同伴间产生的矛盾、冲突和纠纷等,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爱心、正义感、公正心,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五)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

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比如,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剧等等,无论哪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都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容、性质、特点和功能,因此二者之间具有各自相对独立性、等价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是,它们之间也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