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社会发展特点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社会发展特点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是指心理活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也就是其行为通过适应环境而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的复杂过程。在青春期,不论男孩或是女孩,身体内外发生剧烈变化的同时,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故而有“狂风骤雨”阶段之说。另外,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逐步发展,学习动机更为深远,学习兴趣明显分化,但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受暗示性。

(二)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社会发展特点

心理发展又称心理发育,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期间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包括动作、言语、认知、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不同时期呈现有不同的矛盾,这些特殊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不仅推动了心理发展,还形成了不同时期本质的心理特征,这些不同质的心理特征就构成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例如前幼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和青年期。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是指心理活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也就是其行为通过适应环境而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的复杂过程。

1.学龄期(6~12岁)儿童心理社会发展特点

儿童自入学接受教育开始,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全面发展,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开始延长,观察力提高,有强烈的好奇心

记忆从无意的识记向有意的识记快速发展。低年级小学生对不具体、不形象的概念很难记忆,但机械记忆能力却飞速发展,在10岁时可达到一生的最高峰。之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转变,对抽象词汇也拥有较好的记忆。

学龄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思维模式逐渐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低年级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这个时期是成人的言行对其行为塑造起着关键作用的时期。

不断丰富的社会化活动,促使儿童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了解。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处于客观化时期,表现为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行为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力逐步增强。

情绪发展方面,高年级的小学生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集体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社会道德观等,并开始落实到行为表现上。但是,如果学龄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就会滋生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如骄傲、自满、专横、懒散、嫉妒和幸灾乐祸。

2.青春期(12~18岁)心理社会发展特点

在青春期,不论男孩或是女孩,身体内外发生剧烈变化的同时,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故而有“狂风骤雨”阶段之说。

(1)青春期的认知发展特点。

●感知能力上,青少年对于观察的自觉性、目的性、精确性、稳定性和概括性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注意能力上,青少年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及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得到较好地发展。

●记忆能力上,青少年学生的记忆有意性、对抽象材料的识记能力有较快的发展。

●思维能力上,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使他们能够用逻辑思维去解决假设性或者具体性的问题,但也容易导致理想主义的思维,集中反映在青春期特有的挫折感、叛逆性和道德观上。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是不够稳定和全面,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另外,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逐步发展,学习动机更为深远,学习兴趣明显分化,但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受暗示性。

(2)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发展。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大人对待。如果此时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仍把他们作为小孩对待,便会出现不满、反抗和疏远情绪。

●自我的分化。青少年在开始认识自己的同时,总是试图按自己的愿望来塑造自己。如果主观自我(包含着理想化的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距离太远,即自我的分化,就容易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有的青少年潜意识总认为自己是“特别”、“与众不同”的人,沉溺于自我陶醉中,脱离现实,陷于孤立。

●自我评价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青少年强烈渴望认识和了解自己,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时刻关注自己的外表形象,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甚至有的青少年会因为自己的外貌而感到情绪不安。自我评价时,青少年也倾向于夸大自己的个人能力,低估环境风险。例如,青少年们常认为许多自然和社会危险因素只是对别人起作用,自己则是例外,这种想法很可能就导致青少年去冒险,或者去尝试吸烟、酗酒、吸毒和违法乱纪。

(3)性意识发展。性意识发展是伴随着性生理发育成熟而必然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个体对性存在的感受、作用、价值等主观感知过程的体验与认识。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表面上疏远回避异性,实际上却注意着对方,表现出对异性朦胧的眷恋。总的来说,青春期性意识由朦胧走向明朗,由贫乏走向丰富,由幼稚走向成熟,依次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疏远异性的性疏远期、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积极接近异性的倾慕期。

(4)社会化进一步发展。青少年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逐渐形成与社会一致的又有自己特色的社会态度、价值观、信念、行为模式及人格特点,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成员。因而,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是:掌握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确定生活目标,习得社会角色行为,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了解别人的想法,并学会接纳和欣赏别人的观点。

总之,青春期主要在认知、自我意识、性意识、社会化人际发展方面表现出快速的发展。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出现身心发育不平衡的现象,心理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发展,由此感受到许多心理矛盾、压力和冲突,就有可能在情绪、性格、日常生活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甚至发生心理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