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士后区域分布特点

博士后区域分布特点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博士后地区分布也是差异明显。而中西部,特别是西北及边远地区博士后事业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我国博士后事业经过20年的发展,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站学科已日趋合理。可见,西部欠发达地区博士后事业的发展规模明显偏小,地区布局也不合理,西藏和宁夏至今没有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博士后区域分布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博士后地区分布也是差异明显。从以上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从总体看来,现今,我国博士后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及东北各省市。而中西部,特别是西北及边远地区博士后事业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极力推动西部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博士后事业的地区发展仍然差距明显。地区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博士后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博士后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水平关系密切。作为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博士后制度,需要经济依托,经费支持。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好,教育水平高,投资力度大,为博士后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工作、科研及生活条件,吸引了不少博士进站,博士后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博士后招收人数统计中,东部地区(包括各沿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占了83.96%,其中,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更是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中西部和边远地区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生活、工作、科技条件相对较差,与东部区域相比,博士后事业发展差距明显。其中中部地区(主要是指长江中游经济区和黄河中游经济区),虽然设站单位数量不是很少,但这个地区招收博士后数量偏少,2003年招收人数只占全国招收人数的11.6%。同时区域内各省市发展也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山西、内蒙古以及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博士后事业发展都还相当滞后。西部地区及边远地区差距就更为明显了,特别是西北欠发达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沙漠戈壁和青藏高原,远离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地带,气候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吸引博士后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不仅缺乏吸引外地人才的优势,本地人才也不够稳定,在客观上影响了这些地区博士后工作的发展。因此,虽然也经历了20年的发展过程。但是,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博士后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一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学科门类单一。我国博士后事业经过20年的发展,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站学科已日趋合理。目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经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12个学科门类。教育部规定的88个一级学科,建站的达到86个,一级学科的覆盖率达到97.7%。但是,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及边远地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学科门类单一,例如贵州、青海、宁夏、海南、广西等地,流动站单位及学科门类更是单一,从而制约了博士后事业在更大的空间里发展。二是博士后招收培养的规模偏小。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1363个流动站单位,西北经济区仅有12个,西南经济区也不过31个;1018个工作站中西北只占43个;2003年全年进站总人数4495人,西北和西南经济区同期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数量仅占全国总数的0.82%和3.62%。可见,西部欠发达地区博士后事业的发展规模(无论是设站单位数量,还是招收博士后的数量)明显偏小,地区布局也不合理,西藏和宁夏至今没有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