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模式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模式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以来,为适应我国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的需要,推动“产、学、研”结合向纵深发展,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我国开展了企业博士后工作试点。企业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实现了这一目标,它通过博士后这一桥梁纽带,使高校同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入结合。不少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实践表明,很多博士通过做博士后,进一步增强了对企业的了解。

(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模式

一些经济实力较强、技术水平先进、科研条件较好的国有特大型和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或高新技术企业与流动站单位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到企业从事两年研究工作的模式。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使用及人才流动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企业博士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逐步形成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为企业引进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造就适应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级科技和管理骨干,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企业博士后工作从1994年试点到现在已有几年时间,经过逐步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了较为成熟、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1994年以来,为适应我国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的需要,推动“产、学、研”结合向纵深发展,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我国开展了企业博士后工作试点。企业博士后作为我国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站和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的重要手段。企业博士后管理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涉及人员少,如有历史包袱,并且单位内部人员有可比性。因此,短期内对企业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影响不大,相对来说可操作性较强。通过对多家企业工作站的分析,只要我们把好“选题、选人、考核管理”三个环节,再辅以环境优化、加强宣传,企业博士后工作成效非常显著。其主要作用和影响有:

1.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入结合,有力地推动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进步

多年来,我国高水平的科研开发人员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较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多数是采用企业提供经费,对方提交最终研究成果的方式,普遍存在着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科研成果利用率低、费用高昂等问题。因此,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新的方式更加深入地同高校、院所合作,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企业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实现了这一目标,它通过博士后这一桥梁纽带,使高校同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入结合。因为企业博士后是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进行培养博士后的主要工作地点,从而把研究现场从高校转到了企业,在双方专家的指导下,企业技术人员广泛参与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对研究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现场推广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博士后在企业开展研究工作,其中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能够及时地为其他科研课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企业的整体科研工作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2.开辟了引进人才的新渠道

目前企业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已经没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分配、调入等方式引进博士的难度很大。企业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划出了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能够引进大批的博士来企业工作,使企业找到了一条解决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引进的新途径。不少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实践表明,很多博士通过做博士后,进一步增强了对企业的了解。

3.对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将起到带动、辐射作用

由于博士后主要是在企业工作,同时企业还要为博士后配备助手,这样企业技术人员与博士后共同开展研究工作,这会给企业技术人员提供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实践证明,企业的技术人员不仅从博士后身上学到了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而且,博士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勤奋努力的敬业精神也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

4.打开了创新人才机制的突破口

近年来,从政府部门、高校院所到地方企业,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人才问题,陆续出台一系列吸引、稳定人才的优惠政策,一场“人才争夺战”正在全面展开。大型国有企业迫切需要在人才引进和管理模式上开辟一个新的渠道,以推进人才战略的实施。企业博士后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有用人、分配机制的局限,可以给博士后这一特殊人才群体一些特殊的待遇。在使用上也可以采取一些特殊办法,由于有效地避免了企业内部人员的攀比,使各项人才优惠政策有了可操作的空间,从而建立起企业的“人才特区”,对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在目前人才形势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成为人才引进、创新人才机制的一个突破口,尤其是当时国家宏观政策对企业工作的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倾斜,使大型国有企业有一些优势得以显现,可以说,目前企业建立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日益成熟的社会环境。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

1.国家政策上对企业建站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

从1997年开始,国家开展了扩大企业博士后试点工作,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每年都有较大增幅,从最初的9家到2005年增建1000余家。进入21世纪,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制定下发了《博士后工作“十五”规划》、《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关于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指出企业建站步伐要加快,规模要扩大,到2005年工作的总数要达到1000个左右。对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来说,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将不再是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事情。

2.企业具有更适合博士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大型国有企业从其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国计民生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地位来说,都是其他中小型企业无法比拟的,其创造的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都远远超过中小型企业。因此说,在企业中工作,更有成就感,大多数博士后从内心深处讲,都想为国为民做点实事,把自己所学贡献给社会,企业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这种广阔的空间还体现在:其一,大型国企由于生产结构复杂,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博士们很容易扎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发挥一技之长;其二,企业规模大、投资大,在科研开发的投入、工作生活设施的配备上都能予以保障;其三,企业高层次人才匮乏,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博士们会受到更多的尊重和来自各方面的关心照顾。

3.国家的一系列特殊政策使企业在博士后引述方面的灵活性显现出来

为保障博士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企业博士后制度建立起,国家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博士后待遇的优惠政策,如博士后补贴、住房待遇、爱人子女安排等等,使企业在具体操作中有章可循,同时,企业还可以在固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出台相应特殊政策,不像博士后流动站那样主要依靠国家经费支持。目前,企业站内的博士后的收入、待遇一般都远远超过流动站,这在一定程度也增强了企业在博士后引进工作中的灵活性。同时,国家还规定,企业引进博士后没有指标限制,这一方面增强了企业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为博士们提供了读博士后的机会,因为现在流动的引进博士后是有严格指标限制的,往往竞争较为激烈,而企业工作站由于设有指标限制,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大批引进,对广大博士们来说也是多了一种选择。

4.来去自由的政策使博士们消除了后顾之忧

国家规定,博士后在站工作两年时间,出站后可以重新自主选择单位就业,也可以做二站博士后。由于有国家政策的明文要求,不存在出站后单位不放等扯皮的现象,博士们消除了后顾之忧,企业也因此摆脱了用人上的束缚,对于企业转变人才观念,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