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招聘教师一般去哪些大学

高职院校招聘教师一般去哪些大学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师队伍中提倡责任意识建设,首先要对什么是责任意识有个清楚的概念。通过教育使教师入脑入心,思想受到触动,从而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这样的比喻也许赞颂了教师职业“无私奉献”的品格,但却是片面消极的。我们都不愿意看到教师因为“无私奉献”,年过半百就白发苍苍,更不愿意教师临近退休才有来自学生戴着功勋奖章的感谢。

七、师资队伍建设

谈加强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建设

机电工程系 高 梅

我在大学工作几年的实践中,深深认识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尤其是教师责任意识建设的重要,一个教师,如果连自己的责任都认识不到,没有责任意识,也就根本当不好教师,也不配当教师,所以要加强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建设。

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教师队伍中提倡责任意识建设,首先要对什么是责任意识有个清楚的概念。所谓责任意识,就是角色意识,就是本职工作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了责任意识,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形成意志和品格,就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创造出第一流的教育成绩。责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一个人连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都不愿意做好,其他的方面也就可想而知了,所谓为大众服务、为社会作贡献必然是流于形式。作为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面对莘莘学子,担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责任,不仅个人的事业一事无成,也会影响对学生的培养教育,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给学校发展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必须重视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通过正面教育与制度激励,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教师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我们才有资格去承担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才有可能培育出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责任意识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有效保障,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工作环节可分为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实习指导等几个主要方面。做每一项工作,是否具有责任意识,是否以一种负责任的精神去对待,有本质的不同。责任意识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每一位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想教好学生的,也都是想努力的,但往往由于自身素质不够,或学识欠缺而不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种情况下,责任意识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具有责任心的人会去主动学习,主动提高,向老教师学习,向周围的同事请教,还会加强自学,把别人玩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闲聊天的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因为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决心要弥补自己的不足。责任意识是教师主动努力与被动应付的分水岭,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干好是一种工作态度,而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又是一种工作态度。这两种态度对于教学工作的促进或阻碍是有目共睹的。对于有些工作来说,主动努力与被动应付都能完成,在没有外在制约机制的条件下,多费时间,多费精力去追求工作的完美,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断难坚持的。因此,责任意识是教师主动努力与被动应付的分水岭,为搞好教学工作,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提倡这种主动努力的精神。责任决定行为,责任意识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要办好职业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努力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

在提高教师责任意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教育的作用,使教师由提高认识,到确立意识,再到落实于行动中。

二、教师责任意识的作用及其培养途径

(一)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也就是正面教育,正面灌输。不管是领导层还是中层管理者,都要强调责任意识,提倡责任意识。一是在教育内容上全面深入,既要讲清责任意识对做好工作的重要性,更要讲清缺乏责任感对成就事业的不利影响,对工作的危害。可以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来增强说服力,务必要使教育内容具体而翔实。二是在教育形式上丰富多样,既要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全校性的会议、各系(部、室)的教研活动等不断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又要力求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如责任意识、师德建设专题理论研讨活动,演讲比赛,相关内容的讲座,模范人物的事迹介绍等。通过教育使教师入脑入心,思想受到触动,从而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

(二)环境氛围

每一个个体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个体都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文化知识已达到一定层次的教师群体来说更是如此,校园的环境氛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因此,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发挥教师责任意识的环境氛围,一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各级领导做好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的各级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乐于奉献,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行动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之中。三要树立典型,做好典型引路。挖掘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营造“人人讲奉献、个个尽职责”的良好局面。

(三)培养教师的乐业精神

实际生活中,有部分教师面对自己的职业,均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些人在疲于奔命,一些人则在应付差事,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想象如何去投入工作,如何去不懈进取,如何去教书育人。部分教师缺乏“喜”和“爱”的情感,从现实层面的表现来说就是不敬业,从精神和心灵的层面来说则是感情空虚,没有寄托,得过且过混日子。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帮助教师做到“乐业”。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就是这个道理,要让教师明白“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付出、努力取得的。“爱一行专一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充满了乐趣,产生了极大的工作热情,所以取得了成就。要让他们从教育教学中感受到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这种乐趣就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教师善待学生的根本支撑。

(四)以赏识教育来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如今在教育中用得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赏识教育了,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是颇有成效的。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被人赏识、被人鼓励,哪怕取得一点进步,得到一点鼓励,就会给人带来一种成就感,相信自己将会做得更好。反之,如果做得很好也得不到一点鼓励,那么他就没有成功的感觉,就没有继续努力的动力。

(五)培养教师的创业精神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看成用燃烧着的生命之光为别人带来光明的蜡烛,教师在照亮别人的时候却毁灭了自己。这样的比喻也许赞颂了教师职业“无私奉献”的品格,但却是片面消极的。我们都不愿意看到教师因为“无私奉献”,年过半百就白发苍苍,更不愿意教师临近退休才有来自学生戴着功勋奖章的感谢。我们不仅要让教师无私奉献,还要帮助教师及时“充电”。给教师创造开展创新型教学、研究的条件,给教师提供参加培训提高的机会,给教师搭建展露才华的舞台,对教师的创造型教育工作予以科学的评价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热爱教育的角度出发,科学、正确、积极主动的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学生素质的科学发展。

哲学家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可以是高尚的,也可以是平凡的。让我们用我们的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坚决破除夸夸其谈、推诿扯皮、坐而论道、怨天尤人的陋习,扛起振兴开拓教育的责任大旗。“敬业才能成就事业,尽责才能赢得尊严。”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让我们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伟大实践的活动中,听从责任的召唤,尽职尽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名责任心强的教师吧!

关于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几点思考

基础教学部 丁 晨

目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职业素质培育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复杂情况,主要表现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和职业素质基础比较薄弱。高职生生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五年一贯制高职录取的初中毕业生;三是对口升入高职的三校生(中专毕业生与技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由于高职学生的高考分数偏低,相对于其他层次的大学生而言其知识面较为狭窄、单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习、缺乏自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无所适从,缺乏责任感、使命感等。面对这一复杂现状,简单的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传统教育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需求。高职院校大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需要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耐心、以倾听的态度和方式去了解、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指导和帮助。由于在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好坏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状况分析

(一)积极方面

从我院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素质调查和了解来看,青年教师是我院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从整体和本质上来看,青年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其基本政治态度、政治倾向和政治观点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兢兢业业地工作,认真备课,努力钻研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表现出了政治上的坚定性、工作上的责任心和业务上的积极进取精神。他们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热情而耐心、宽容善良,具备良好的师德风范。

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我院部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虽然是少数,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个也不应掉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不足之处

1.职业荣誉感、使命感不强

由于部分青年教师是被动选择高职教师工作,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对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培养,因而缺少有强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没有培养为祖国、民族未来的神圣使命感,仅仅作为就业岗位去看待,把教师工作作为谋生手段,缺乏强烈的职业情感。也有一小部分青年教师仅把这样的工作作为一种过渡,更向往公务员这样的岗位。因此,导致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着爱岗敬业不足、钻研业务不够、无私奉献不能的现象。

2.政治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理想

部分青年教师不注意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的学习和提高,认为业务是实的,政治是虚的。对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对政治活动表现出一种冷漠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理想淡化,信念模糊,表现为政治信念不很坚定,政治观念、政治品质不太成熟,政治思辨力不够敏锐。这样的青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很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的人甚至在课堂上宣扬社会阴暗面,发表一些偏激乃至错误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思想误导。这对理想信念、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困惑,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理想的培养。

3.价值取向倾斜,奉献精神滑坡

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面对收入的反差,失去心理平衡,价值取向转向世俗功利,注重眼前实惠和个人利益。一些人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三心二意,缺乏敬业精神,不大信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些价值观影响了他们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对工作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4.忽视自我形象塑造,在职业道德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应有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的道德操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有些青年教师忽视自我良好形象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师表”的身份,教学敷衍塞责,不讲求质量;仪表不雅,举止粗俗;一切向钱看等这些都有损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形象,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价值评判,造成不良的影响。

5.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工具化倾向也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发展过快,师资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虽然一部分外聘教师减轻了师资不足的压力,但专业教师不足也是突出的矛盾。而一支成熟的师资队伍需要较长时间培养培育。许多高职院校急于解决无教师上课的问题,有了教师,不论其是否胜任,就走上讲台上课。同时,片面强调“双师”建设,单纯强调教师专业能力,忽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这样也影响了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二、青年教师的奋斗目标与任务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与我院发展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强调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必然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和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经过新中国近60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两大历史性跨越。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来考虑,人人都上大学,既无可能,也不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引导更多的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中通过成人继续教育得到进一步学习提高对多数青年来说,这是现实的也是正确的选择。

我院是一处播撒文明、培育人才的沃土;是一所开拓进取、生机盎然的校园;是一个不断创造美好、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学院实行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根本,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的校训:“明德至善,勤学躬行”;我们的办学理念:“育人为本,知识为基,技能为重,就业为上”;我们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特色办学,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培训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以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为主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文达学院正积极抓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在集团和院领导的带领下,全院师生员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为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

(二)青年教师的任务、要求与奋斗目标

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为人之道,培养优良品德,培育人;“授业”就是讲授文化知识,即教书;“解惑”是指解答做人和文化方面的疑难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教书育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得更明确,他说:“你们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还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他们应当是学术方面的专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应当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青年教师更应努力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的义务与职责,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自觉性,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耕耘不止、奋斗不息。

三、加强高职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对策

(一)忠于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社会事业,社会主义教育是这一事业中的基础性建设事业,为未来社会培养接班人,这就决定了教育劳动的价值实现具有滞后性。由于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教师要着眼于社会的、全局的、人民的长远利益,为青少年的未来,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和眼前利益的大小,立足全局放眼未来,奉献自己的一生。

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上,其次是技术型的,第三是高层次的。教学重点应当是专业加技能的教育,做到基础理论教学要突出实用性,以应用为目的;专业教育突出针对性,紧贴行业和岗位。高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就要多进行因材施教;实践教学的设施、场所、基地建设不足,就要想办法,进行循环教学,以满足实训实践教学之需。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的物质待遇相对较差,而教学、管理还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的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暂时超越个人的利益,忠诚并献身于高职教育工作,以强烈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否则,忠诚高职教育事业就是一句空话。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首先,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实,建立起理论学习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他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培训班、座谈会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进行时事教育。另外还要联系青年教师的思想实际来学习理论,使他们把学习理论的过程变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提高认识的过程,变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三)锤炼正直诚实的思想品质

正直诚实是教师为人处世的基本品质。正直诚实表现了一个人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处理个人与社会、事业的关系。教师是以宣传科学、传播真理,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师德是以诚为首的,坦诚为人是做教师的基础。孔子言:“人无信不立。”教师是教人做人之人,做学问的人,唯有诚实,才能心正,心正才能人正,人正教人才能出正人。堂堂正正做人,表里如一,是教师的第一人品,是为师的第一资格证。因此教师为人处世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伸张正义,忠实坦诚、正人正己。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承担教师职责。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敬业、创业意识,树立良好师德风范

热爱自己的职业是每个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要使青年教师了解中国的人口素质状况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激发其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要使青年教师深入认识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经济发展的潜力,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中国社会发展需要教师敬业、创业,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要认识到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上凡是有所成就、有所创造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深厚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青年教师也只有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中国未来人才的培养,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加大《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的宣传力度,青年教师要以此为准则,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履行教师职责,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五)参加实践锻炼,增强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青年教师大部分是出了校门又进校门,缺少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情况了解不多,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国情、民情了解不深,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了解不够,识别错误思潮的能力不强等弱点,这就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些接触社会、了解民情、熟悉国情的机会。如组织青年教师到工厂企业参观、座谈,参加暑假期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到基层挂职锻炼等,使他们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加深对中国社会的整体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并自觉地用正确的思想认识去教育和感染学生。

(六)养成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目前,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远赶不上办学发展的需要,教师物质待遇与重点大学,甚至普通高校的待遇尚存在差距,这更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清贫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在待遇、地位并不如意的情况下,仍要忠于职守,辛勤耕耘,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高尚品质。“安贫守志”是我们高职院校教师敬业守则不可缺少的崇高品质。

(七)提高开拓创新的自身素质

高职院校只有以创新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来培养创新人才,办出特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技术进步,才能保证自己的健康发展。否则,就会削弱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特殊作用,甚至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高职院校如何办出职教特色,这是始终要解决的问题。可能那些重点大学毕业生在生产线干不了的事,处理不了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干得很好,受到欢迎。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开拓创新素质,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破除因循守旧,善于打破陈规旧习大胆改革;摆脱主观教条,善于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不盲目崇拜,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攀登新的目标;高职院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专业技能学习,使自己迅速成长为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承担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重任。

(八)坚持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创造良好成才条件,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采取适度改善物质利益和鼓励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方法,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应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在人事、工资、奖励制度方面形成一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条件;在选拔使用上,要首先把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青年教师培养成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促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早日脱颖而出;做好传帮带,院系各级领导和中老年教师应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自己的职责,甘为人梯,关心、指导和鼓励青年教师的成长,与青年教师交朋友,传授经验;学校要从多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安心于教育事业,有所创新,有所追求,大有作为。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似初升朝阳,蒸蒸日上,而青年教师又在其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队伍在茁壮成长,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岗位上积极贡献着聪明才智。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将有力保障和支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必将迎来前景更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

[3]柯水云.对高职学生“两课”学习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8

[4]曹德恒,楼亚静.论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教书育人[J].辽宁高职学报,2003,5(2)

[5]李琳.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J].思想教育研究,2007,4

[6]廖克玲.广东高职教育发展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

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对策研究

学生处 盖筱岚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数量上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在办学层次和办学条件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据统计,1991年全国范围的民办普通高校仅仅有6所,而截至2007年已达到295所(不含独立学院),总量增长了49.2%。显然,民办高校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民办高校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想要在激烈的高教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力,其关键就在于培养教师对教育忠诚,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取决于员工能力和员工投入程度两方面的因素,而投入程度是由忠诚度决定的。这同样适用于民办高校。因此,研究提高教师对民办高校的忠诚度就十分必要。

一、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现状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组织忠诚的概念。组织忠诚,是现代西方组织行为学中提出的一种新观念,它指的是个人对组织的认同、依恋,能够自觉维护组织利益,愿意为组织利益付出努力的精神。推而言之,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可以理解为热爱岗位,工作尽心尽力,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聪明才智,并在学校出现困难时能够为其尽心竭力的一种情感和行为。

民办高校从起步、发展到壮大时间较短,虽然说在推进教育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减轻国家财政对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其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办学质量不高、缺乏特色等问题。众所周知,一所高校的前途和命运关键程度取决于教师。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教师入手,第一步就是要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对学校的忠诚。

教师作为民办高校发展核心,其忠诚度的积极效应是多方面的。对学校忠心耿耿的教师群体,能够增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管理成本的降低。而一所民办高校如果教师忠诚度低,那么必然缺乏凝聚力、向心力,也不能用长远的眼光研究民办教育的发展。教师的频繁更换也会使教师难以形成中坚力量,学校的教学秩序无法保证,学科建设更无从谈起,甚至由于教师的不稳定,给学生管理带来难度,影响好的校风、学风难以形成。

目前,应当重视民办高校教师的忠诚度问题。民办高校的教师多由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两部分构成。兼职教师多为外聘的公办高校教师,他们在民办高校任教大多只是谋取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是处于临时的社会心理状态,因此职业期望不高,很难形成主人翁心态,对学校的忠诚度也就难以有很多的要求。专职教师中青年教师占了一半以上,显然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的主力军。民办高校也在发掘、培养青年人才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期求得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但是,由于社会对公办、民办高校的观念差异,公办、民办高校教师待遇及职位的很大落差以及民办高校自身存在的种种原因,这部分教师的忠诚度问题也比较突出。刚刚毕业任教的青年教师,往往把民办高校作为他们的“跳板”或者“实习基地”,取得教师资格证以后就另谋高就;已经取得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往往抱着“骑驴找马”的思想,找准机会就“另攀高枝”;还有一部分教师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既不离职,也不全心工作。从2003年和2004年两年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专任教师变动情况来看,专任教师的变动率在50%左右。

二、提升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的建议和对策

采取何种措施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忠诚度,已成为民办高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应当引起各方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

(一)加强民办高校的社会环境建设

1.社会舆论导向

营造有利于民办高校成长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国家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民办高校的办学业绩和成果,引导社会关心、认可、支持民办高校。让民办高校的教师有归属感,感觉到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都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价值,展示自我才华。

2.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

为保证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家自1982年宪法规定允许社会力量办学,到2004年先后颁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或者规定。其中《民办教育促进法》中严格规定了民办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例如,第二十七条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享有同等法律地位。第三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同等法律地位。这些规定使民办高校教师拥有了和公办高校教师的相同法律地位。

但是,由于民办高校主办者的不同,加上其发展尚在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运行方式,导致虽然现行法律对一些基本问题有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运作中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职称评聘、工龄教龄等问题现在还无法与公办教师同等对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有法可依,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有法必依,民办高校的主办者要切实履行法律法规,同时国家的监督管理部门要监督落实情况,以逐步改变民办高校教师的不平等待遇。

3.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福利保障问题是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为民办高校教师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大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保险问题。安全与健康是人的基本需求,如果这方面的需要都没有办法满足,教师必然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更不可能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针对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福利、保险制度,并且应该监督民办高校为教师足额缴纳住房公积金,办理养老、医疗、事业、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第二,要改变公办学校教师退休后,养老金由政府承担,而民办高校教师按在职缴纳的养老保险数额来领取养老金这种情况,切实解决教师到民办高校工作的后顾之忧。第三,应尽快建立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统一的人才资源库,建立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之间相互流通的合理渠道。

(二)加强民办高校的自身环境建设

1.增强民办高校的凝聚力

教师对学校是否忠诚,不仅仅受工资待遇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的认同。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树立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增强凝聚力,使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首先,确立共同发展目标。民办高校不仅要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还要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教师看到学校的美好远景,以此激发出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其次,实行民主管理。让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中来。通过参与决策,使教师感觉到他们的利益是和学校利益息息相关的,以此强化对学校的认同。

2.建立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

教师是高校最宝贵的资源,民办高校要想留得住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如果人们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感到自己得到的报酬合理,就有公平感,会很积极地投入工作。反之,人们就会觉得心里不平衡,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建立公平的薪酬体系。破除公办高校中论资排辈的惯例,适当提高绩效薪酬的比例,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要充分发挥奖惩措施的激励作用,做到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奖惩结合。激励不仅要有物质上的,还要有精神上的,根据不同教师的需求设置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更要注意激励和工作业绩的紧密挂钩,做到及时激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保持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高校的忠诚度。

3.科学地制定考核制度

要使绩效薪酬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就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考核制度。根据高校工作特点,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以学期作为考核周期是比较恰当的。在学期内,可不定期安排教务督导人员对教师的课程进度、备课笔记进行抽查,安排中层干部听课,避免教师在考核中弄虚作假,影响绩效考核的效果。

要进一步细化绩效考核的内容,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考核的标准是明确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性,因此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导致了教师侧重于工作量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必须加入定性标准,例如: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师德等。

考核结果的反馈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民办高校中往往忽视它的重要作用。以我们学院期中教学检查为例,学生评教、教师互评、领导评价的结果经教务处统计后,只反馈到中层领导干部,并不反馈到教师。这样教师就没有办法通过各方反馈的意见发现工作缺陷,当然就不可能借此去改进自己的工作。因此,民办高校要重视考核结果对教师的反馈,使教师清楚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提高工作业绩。

4.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良好的学术氛围,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吸引到高水平的教师。民办高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要一视同仁。对于民办高校科研经费不足的情况,应设立民办高校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民办高校申报科研项目,为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建立科研机构,制定科研管理制度。特别要保证科研经费的投入,因为科研离不开经费的支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并组织学报、期刊为教师发表论文。

同时,要重视教师培养工作,帮助其开阔视野,提高学术水平,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平台。例如:为教师提供学历进修的机会,针对教师能力、素质方面的欠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等等,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5.加强沟通,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障碍80%来源于沟通不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重视与教师的沟通,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解决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在全校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良好氛围,使教师产生归属感,这样才能赢得教师的忠诚和信任。

(三)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意识,可采取高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形式。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加强对教师岗前职业道德教育,避免流于形式,并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形成长效机制。教师应加强自我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不断强化教师意识,激发强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

综上,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的提高有赖于社会、高校、教师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在教师不流失的基础上,教师忠诚于自己的学校、工作,民办高校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莱曼W·波特,格雷戈里A·比格利,理查德M·斯蒂尔斯.激励与工作行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卢彩晨,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回顾与前瞻.教育发展研究,2007,6.

[3]刘毅.我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4]张凤春,方土.浅谈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嘉兴学院学报,2007,3

[5]安云凤等.高校师德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