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与新人》

《教育与新人》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教育与新人》被视为巴格莱乃至整个要素主义最重要的著作,在本书中,他多处提到并论述了“要素”的概念,可以说本书就是要素主义教育的先声。在那里,他撰写了《教育与新人》。作为要素主义的杰出代表,巴格莱在其著作《教育与新人》一书中充分体现了这些思想,并按照其严格的逻辑进行了推演和论证,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可信度。在《教育与新人》一书里,巴格莱开篇就阐述了他的社会进化观和人性观。

巴格莱:《教育与新人》

本书精要

一、本书内容简介

作为要素主义的领袖之一,巴格莱站在当时流行的进步主义的对立面,提出了自己的文化观和教育观。而《教育与新人》被视为巴格莱乃至整个要素主义最重要的著作,在本书中,他多处提到并论述了“要素”的概念,可以说本书就是要素主义教育的先声。

在这部教育著作中,巴格莱从世界进化开始,阐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教育应该注重人类累积下来的“共同要素”,他主要从进化论观点、知识功能观、要素主义的课程观和教育过程的教师观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要素主义的教育观点,同时,他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实例并做了许多翔实的论证,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实用性的理论著作。

二、历史名人对该书的经典评价

“一本几乎被完全忽视的书,展现了巴格莱最成熟的教育理论。在《教育与新人》中,巴格莱提出了一种教育观点,将教师置于人类社会的最高等级上。作为对更好社会的设想,该书是巴格莱最重要的代表作,表现了他对许多学术研究领域的广泛兴趣。他从历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教育与新人》被认为是巴格莱最重要的教育理论贡献。”

——威斯利·努尔(Wesley Null)

(美国拜勒大学课程与教学学院助理教授)

“《教育与新人》是一部充满了挑战性思想的精深著作。特别是‘教师角色’一章,很可能成为我们专业文献中的经典。在这样一个思维和行动都有着激进倾向的时代里,人们需要这样一本书来重建一种平衡。”

——路易斯·绍斯(Luis Shours)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图书馆馆长)

“巴格莱在《教育与新人》中引证了培根、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瓦特哥白尼、达尔文、爱丁顿等一大批哲学家、科学家的思想与业绩,他还大量引用了当时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这些都使《教育与新人》增添了光辉,可以说《教育与新人》是20世纪外国教育史上最有价值的名著之一。”

——袁桂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威廉姆·C·巴格莱(Willianm Chandler Bagley)于1874年3月15日生于底特律。他在密执安农业学院时期对教育开始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康奈尔大学跟随著名国际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拉德福·蒂切纳(Edward Bradford Tichener)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蒙塔纳州,成为狄隆公共学校制度的学监。这期间撰写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教育过程》(1905)。之后于1905年担任纽约州立奥斯威戈师范学校(Oswego State Normal School)校长并撰写了另外两本书:《课堂管理》(1907)和《教学技术》(1911年与人合著)。之后他于1908年至1917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工作,并创办了教育学院。在那里,他撰写了《教育与新人》(1934)。

1946年7月1日上午,正在纽约的寓所为《师范学院学刊》写特约社论的巴格莱因突发心脏病而撒手人寰,享年72岁。

作品内容

巴格莱教育思想中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将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那些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的重要性,并坚决认为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仍然应该成为现代教育中必须保留且发扬的要素——要素主义也因此而获名。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与其他理论流派所不同的是,它完全立足于现实性教育教学和弊病,基于此来阐发理想的教育教学原则及方法。换言之,它不是某种哲学理论在教育问题上的表述,也不仅仅是对教育中那些一般的、思辨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它的哲学基础是复杂的,可以说是带有一些唯物因素,但实质上又是唯心的实在主义。作为要素主义的杰出代表,巴格莱在其著作《教育与新人》一书中充分体现了这些思想,并按照其严格的逻辑进行了推演和论证,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可信度。

巴格莱的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建立在其社会进化观、人性观、教育价值观以及知识功能观的基础之上,继而阐发了他的具有要素主义思想特性的课程教学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符合其思想的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做了特别的说明,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一、进化论——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

在《教育与新人》一书里,巴格莱开篇就阐述了他的社会进化观和人性观。他从“无机物进化”、“有机物进化”、“思维的出现”这些自然的生命过程开始,论述到人类的产生和社会的进化,将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做了历史性的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类相对于动物的特性,是除了能够将个体经验传递之外,还能够将这些经验进行总结梳理抽象成知识,同时将这些知识作为整个人类——而不是像动物那样作为某个特殊族群的特有的知识进行整体的传递。因此,他给出了自己的社会进化定义:积累和精化知识的过程。这就对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进化论或者传统的生物进化论进行了改造。

在这样的前提下,他对人性的问题也进行了简单明确的论述。即人性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二者平衡发展,是完整人性的基础。他认为人性具有遗传性,这种遗传性,一方面来自于生命物质的遗传,即有机体的遗传;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性遗传。而社会遗传中,与生物遗传中那些生命遗传物质相似的人类遗传物质,就是共同文化要素。与前者相比,后者具有极快的生成和传递速度,它以“教育”的方式,迅速地完成几代人成果的遗传。因为相对于生物进化,社会进化更加具有目的性,所以进化的手段也与生物进化的自发性有所不同,而是极大地借助外力借助工具。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逐渐开始越来越快地传递这些人类文明的共同要素,就是借助于越来越多的发明和创造物。文字(或者说表情达意的符号)的出现,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因为它可以准确地保存前人的经验和总结,并确保将之较长时间地停留下来以进行文明的繁衍和传递。

在这里巴格莱继续将社会文明细化为两部分:物质的遗产和精神的遗产。前者主要是各种物质性的创造物,如工具、机器或者其他人类的创造物,这些创造物即使遭到破坏,但是只要文字性的说明继续流传,那么都是可以重建的;相对于此,精神的遗产——传统、习俗、抽象知识——一旦丧失则很难恢复。但同时,他也指出,精神的遗产更能反映某一群人的思想和生活状态,所以也就直观地表达出了将他们凝聚成某种集体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就会成为该群体所特有的遗传物质,代代相传,也确保了他们族群的特性和生命特征。这也与物质的遗产所具有的全人类性具有很大的不同。

而作为全人类代代相传的精神的遗产也是存在的,只是它们更加具有精确性和普遍性。随着更加被普遍接受的符号系统的出现(不仅仅是文字)以及测量仪器的发明,所获得的抽象知识就更加具有普遍接受性和准确性。当然,即使是在精神遗产内部,自然科学较之社会科学而言,比较难成为十分精确的知识而被更广泛的人群所接受和传递。

在人类社会遗传和进化过程中,自然的参与作用十分微妙。巴格莱在文章中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而后将之评价为“无与伦比”的力量:在自然界中,人类与其他物种如此的不同,要么是自然“无与伦比”的恩赐,要么就是它“无与伦比”的灾难。换言之,正因为人类如此之不同,那么毁灭人类的钥匙就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在此,巴格莱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与希望。

巴格莱在其社会进化观和人性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教育价值观。他认为影响社会进化的基本因素在于教育,他的教育价值观带有很强的客体性,很好地表达出了要素主义的教育思想。他按照历史的顺序,梳理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提炼出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文明的发展史中,教育始终是伴随其一同发展的,或者说,教育的发展是文明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教育的发展既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章节中,巴格莱还预示出教育发展的问题和弊端,为后文埋下伏笔。

二、知识功能观——知识的功能与学习的关系

对作为其思想基础之一的知识功能观,巴格莱也作出了较多的论述。在此,他既概括了知识的三种基本功能,同时论述了“学习能力”的相关问题。

他首先总结了学习的分类对于知识的影响。对于学习过程存在多种假说,代表着不同的心理思想和派别,它们对知识和学习的理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在之后,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类型,运用某一种假说很难解释所有的学习过程问题。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就复杂起来,对于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的学习必然会采取不同的方式,二者遵循不同的学习规律。在这些假说的基础上,巴格莱总结了知识的主要功能。

第一,工具性功能。这种功能得到大多数参与教育过程人员的认可——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内。很长时间以来,知识的有用性被作为知识价值的衡量标准;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应该成为可以直接被利用的——比如通过几何学知识来测量距离。这种衡量带有实用的色彩,被巴格莱作为一种狭窄的知识功能评价,因为这导致一种结论:似乎原理性的和事实性的知识如果不能被用来解决明显的实际问题,就不值得出现在现有的教育课程中。

第二,背景性功能。巴格莱辩证地认识到知识的工具性之外对人的潜在影响,即人们学到的大多数知识都不是用于解决切实问题,而是作为人们意识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对知识工具性功能的补充,也是对那些将知识价值进行狭窄定位的理论的反驳。巴格莱认为当时盛行的美国教育理论过分强调了知识的工具性功能,而忽视了其作为教育背景所起到的作用,其教育的目的过于注重“实用”、过于“功利”,而忽视了对价值倾向方面的关注。而对教育的关注点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关注点的偏颇和缺失,必然会造成教育的失衡和受教育者能力的缺失。

第三,训练智力的功能。除上述两种功能之外,巴格莱将智力训练作为知识的第三种功能。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解释自己这个观点,因为当时美国的教育理论中由于迁移理论的出现而对此产生了怀疑的情绪。而教育的普及化要求课程为每一位,或者至少大多数学生开设,这样就更加要求教育寻找大众化的实用性的路线。巴格莱在这里不断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促进学生的思维意识性的发展,而不仅仅关注知识性的获得。有一些传统性的科目(特别是一些被看做是没有实用性价值的科目)具有良好的智力训练的作用,这些知识是不能被简单否定的。

巴格莱据此进一步对学习能力进行了论述。他将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作为一个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多方归因。遗传和环境同时作为影响因素,参与到了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当中,同时,学习能力的测量问题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针对他所提出的问题,巴格莱反驳了“相同能力分组”理论,认为那样的教学方式只会造成学生心理的不良反应,同时对于学业方面的“实用性”也没有什么很好的体现。他还分析了其他关于解决“学习能力个别差异”问题的理论和方案。他认为“个别教学”方案似乎有着较好的思想,但是实践非常困难;进步主义的方法则不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正规学校中所应教授的知识;他也参考了欧洲诸国的做法,诸如“多轨制”等方法。他这些思考为他的课程思想提供了探讨的基础。

三、要素主义的课程理论

巴格莱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他的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这是其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

巴格莱一直认为人类的文化在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不变的共同要素,这些共同要素正是人类文化遗传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遗传物质。他论述的这些共同的文化要素主要包括共同思想、共同理解、共同准则以及共同精神。他认为这些共同要素应该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种族经验,是一切人都应当学习的社会文化遗产。因此,巴格莱认为应把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标准;强调在筛选教材内容时,要以“坚持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作为基本准则”。

巴格莱认为应该把人类文化“共同要素”设置成统一课程的内容。他按照学习的结果,具体将之划分为四个方面[1]:第一,学习习惯和基本技能。这是基于之前他所论述的基本技能和复杂技能划分的,也就是课程的最基础部分,只有具有这样的基础之后,未来的学习才能进行下去。第二,知识。包括观念、概念、含义、事实、原理、理论假说。他分别给出了这几个概念的定义,这部分内容包含一定的陈述和判断,将经验进行总结所获得的抽象部分,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础。第三,理想或情感化的准则。这相对于前一项,对于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支配地位,既包含对目标的追求,也包含对行为的控制准则。第四,态度。包括智力型和情感型两种。对于后两种内容,巴格莱强调了系统性的学习对此产生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样的学习更能产生良好的学校效果,达到学习的目的。

基于统一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巴格莱大力提倡全国统一课程。他承前文所述,认为教育对于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此,巴格莱对于社会进步给出了一系列标准,还论述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认为个人的发展要以社会进步为前提,同时按照他的标准,个人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巴格莱还引申出了政治实体对于教育的控制问题,学校教育受到政治的极大影响,而且不同的政治实体会将教育引向不同的方向来适应自己的社会特点和统治目的,但是教育的统一性是教育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前提。

巴格莱从教育和民族文化关系的角度切入,进而论述了教育中设置统一课程对于民族的重要性。对于民族内部而言,教育应该保证其民族的文化遗传顺利进行下去,这样的精神遗产正是保有这个民族集体凝聚力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样的遗传活动,就使得民族继续繁衍兴盛;如果民族文化丢失或者异化,则这个民族将失去共同存在的基础,导致毁灭。

他严厉指责当时美国由于历史传统造成的课程管理的分散性。他认为只有全国统一课程标准才能使人们学到共同的文化要素,而这些文化要素,正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所必需的;再者,这种需要是由美国人的特有的品性决定的。他认为美国人是世界上最愿意流动的民族,所以,如果各地区各学校设有统一的课程标准,那么儿童极易形成系统连贯的学习,使得人口的流动更加自由,教育也更加公平。正因如此,如英美这样的国家也应该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课程,为了提高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总体实力,就十分需要强调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必须是全国性的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国家考试制度等,以期提高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四、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在本书中,巴格莱对教师的作用和功能也做了许多论述。一方面,巴格莱认为少年儿童必须接受成人的管教和训练,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自觉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愿望和意志。另一方面,成年人对少年儿童也负有教导和管束的责任。在新的时代中,机器文明下的社会文明越发具有功利性的色彩,学校教育出现了很明显的冲突:实用本领和理想价值之间存在着失衡的状态。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中,更加应该保有的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并以此来完成教育对社会的稳定功能,而成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育,使得青少年一代获得成人社会的共同价值判断标准,更好地社会化。所以,他严厉地批评了当时在进步主义教育指导下的美国教育现状,从社会进化的角度,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同时,他把教师的功能具体分为六种[2],简单归纳为:

第一,设计教学和活动教学过程中具有指导性功能;

第二,利用口头讲授促进学生掌握母语的功能;

第三,鼓励学生热情生活和加深理解生活意义的功能;

第四,发现并培养学生所具有的特别“天赋”的功能;

第五,依靠其人格因素有效影响学生的功能;

第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的功能。

在充分强调教师作用的同时,巴格莱也强调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既然教师是教育的中心,那么教师就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素质,来保证教育主动权在他们的掌控之下,能够对下一代进行成功的教育。为此,他特别强调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重视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人格修养。他指出教师必须具有胜任教育工作的各项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在对待人类文化遗产时应有良好的鉴赏力、深刻敏锐的洞察力;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真诚热爱;要有第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在指导儿童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也不仅要传递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具有热情的感染力。

本书还讨论了教师的职业在职业性还是艺术性上的平衡问题。教师职业也同其他职业一样具有一些技能性和经验性的能力培养,但是这些技能性的教师能力要素并不能构成良好的教学。巴格莱认为,承认教师的教学中的艺术性,就意味着承认了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能力,能够敏锐地鉴别出作为人类遗产的共同文化要素,这就意味着,一个具有现代教学能力和技术的教师,仍然十分需要对文化要素有良好的把握,能够具有传承这些要素的能力。

巴格莱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作为切实参与到教育过程中的成人,其教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当时的美国教育中,关注了教师的指导功能,反而对其教学功能有所忽视,这是导致许多教育问题的根源。美国对教师培养的忽略,导致了师范教育水平较低,而其带给美国教育水平下滑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特别提出了美国教育中的“上层”现象,批评其官僚化问题,提出应该给予老师更好的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以成为“上层”而努力。这种批判,也十分值得我们对于现代的教育体制进行思考。

最后,巴格莱将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总结[3],他再次回顾了历史,重申了人类文明遗产中共同文化要素传承,作为教育任务的重要性,并以此提出自己的教育希望:能够使教育有组织地担起责任,将人类创造的最具有意义的成就都巩固并传递下去。

简要评述

1937年,巴格莱与德米阿什克维奇(M.Demiashkevich)以及绍乌(F.A.Shaw)一起商定而成立了一个学术组织,作为当时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进步主义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的对立面,以扭转那些由占统治地位的理论的偏激性所造成美国教育的不良局面。1938年2月,他们把计划付诸实施,组织和安排一批专家学者在大西洋城聚会。而巴格莱等人在此会议上正式宣布成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并同时通过了由巴格莱起草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这一事件标志着要素主义作为一个教育派别的产生,而巴格莱正是这一派别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而巴格莱于1934年出版的《教育与新人》就是阐发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名著。这是我们研究巴格莱乃至整个要素主义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20世纪以来美国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被认为是巴格莱最重要的教育理论著作中,他希望他的理论能够替代,或至少补充两种流行的教育理论:以心理学家桑代克(E.I.Thomdike)的著作为特征的机械论心理学和威廉·赫德·克伯屈所提倡的极端的实用主义(这两个人都是巴格莱在师范学院的同事)。巴格莱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着重要的、先进的、可靠的地方,他也尊重桑代克的心理学,并且在一定限度内,支持克伯屈的“设计方法”(Project Method)。然而,巴格莱在吸收他们的观点时,形成一种更有力、更适合美国教育的理论,同时,他也对他们的立场进行了批判。正是在20世纪30年代,这两本著作和其他许多相关文章和专论发表之后,巴格莱和其他人一起合作,提出了后来广为人知的要素主义的主张。

19世纪末在欧洲出现了一场“新学校”运动,20世纪初,这场运动传到了美国。该运动提倡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其突出特征就是给儿童以自由活动、自治、自学的机会,反对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主,反对考试,反对教师的绝对权威。这场运动传到美国后,被美国教育家们称为“进步主义教育”。以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为代表的一批美国教育家都成了进步主义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并且受到了当时教育界的极度推崇。这是与当时美国社会特定背景分不开的。巴格莱是站到人类与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思考这一教育学问题的。美国著名哲学家鲍伊德·H·博德(Boyd H.Bode)称赞巴格莱是一位哲学家,他认为巴格莱赞成改革,但对某些武断的推论又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巴格莱对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有着充分的认识,他强调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重视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人格修养,这对我国今天如何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可以说,巴格莱将学校视为社会改善人类目前生存状况所建立的机构。他不是为了创建某种理论而特别的标新立异,反而是将自己完全融入教育事业,把自己完全当做一位教师,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在教室里所面临的日常问题。巴格莱在自己的书中提出了一种教育观点,将教师置于人类社会的最高等级上。所以,作为对更好社会的设想,本书是巴格莱最重要的代表作,他从历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这其中充分表现了他对许多学术研究领域的广泛兴趣。

在教育史长河中,巴格莱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所创立的要素主义教育理论既是18、19世纪赫尔巴特主义的继续,同时又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教育思潮的先兆。他对统治美国教育近半个世纪并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提出的有力挑战,无疑为美国当时进行的教育改革敲响了警钟。另外,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尤其是其关于相对不变的“文化的共同要素”思想,对我们今天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化社会、如何改进课程内容,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但不可避免的是其难以摆脱的历史局限性,有人认为他是守旧的,是要恢复传统读、写、算的教育,也有人认为他是从极“左”的进步主义转向了极右的保守主义,也有人认为其缺乏认知心理学的基础,这些评判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它的缺陷。然而不管怎样,要素主义教育者最终提出了一个任何国家教育都不容回避的问题:到底传统还要不要?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也需要思考这一问题?也许这就是巴格莱及要素主义教育学派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吧。

(张青琳)

【注释】

[1]巴格莱.教育与新人[M].袁桂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75.

[2]巴格莱.教育与新人[M].袁桂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56.

[3]巴格莱.教育与新人[M].袁桂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