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团组织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团组织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团组织的主体是青年学生,它来源于青年,服务于青年,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团组织应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充分发挥其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社团阵地建设的作用,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实现提供训练平台。

团组织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徐火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对“80后”的大讨论,各种媒体上都有相当的篇幅。不少人认为一代不如一代,特别是在理想信念方面,在大学这个“80后”占据着绝对主体的群体里,有人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存有偏见,总认为高职学生低分低能,虚无主义,贪图享受,厌学,责任心不强,社会行为偏激等。的确,这些弱点确实存在于当代大学,特别是高职学生当中。然而社会是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终究要落在“80后”“90后”这一代人身上。他们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后备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表现出的少数不良现象,而忽视了高职生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方面,不能否定他们也是有理想、有抱负、关心国家前途的热血青年。对于高职学生中所存在的不良现象,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客观性,积极加以引导,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高职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与引导,高职生同样可以健康成才,并在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迫切要求团组织发挥其积极作用

笔者曾担任过计算机系团总支书记,参加过湖北省教育厅举办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若干问题研究”,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全院2006级学生进行了关于理想信念的问卷调查。从获得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有90.6%的学生在经过思想政治课教育和其他形式教育后认为理想信念对实现人生价值有重大作用;有56.6%的学生信仰共产主义理想;有64.2%的学生在大学时期已形成了较明确的理想;但是,只有37.7%的学生在树立个人理想时能与社会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有13.2%的学生虽然有理想,但无实现理想的计划和行动;有54.7%的学生在人生价值的实现方面,只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大多数有理想,但这种理想带有片面性、空想性。这种现象的存在迫切地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更应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团组织的主体是青年学生,它来源于青年,服务于青年,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团组织应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充分发挥其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如何发挥团组织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社团阵地建设的作用,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实现提供训练平台。以我院计算机系为例。计科系学生社团共计有计算机协会、昭阳文学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协会计科系分会、电脑艺术协会、记者站、棋协、英语协会等。参加社团的人数近2000人,各社团隶属团总支社团部。社团阵地建设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学生情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美国钢铁大亨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智商,85%靠情商。所谓智商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专业素质,情商主要是指一个人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综合素质。现今社会迫切需要高情商的大学生。各社团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锻炼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参加过社团工作的毕业生中有不少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即取得骄人的成绩。如2001级昭阳文学社社长郑大海同学,毕业后在北京的《当代通信》杂志社担任编辑。在应聘时,面对如云的竞争高手,他凭着一篇现场作文及在我院读书期间出版的专集《大海青春集》胜出,取得他梦寐以求的编辑岗位的。来求职的有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用人方并没有过于看重学历,他们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没有在昭阳文学社的磨炼,就不会有郑大海的理想实现。

团总支在对各社团指导工作时,首先是对各社团成员进行团体意识教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社团的团体意识如何直接关系着一个社团建设的好坏,而一个优秀社团必然能培养出其成员的团体意识。其次,是对各社团进行业务方面的指导,加快学生健康成长,如:参加计算机协会是为了掌握计算机的前沿知识,参加昭阳文学社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我们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将二者有意识地结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让学生将理想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为什么要学习、应加入哪类社团等问题。通过社团的建设,将一批志同道合、有共同理想的学生组织起来,比学赶帮、互相促进,加快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最后,是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协调学习与社团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如如何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等。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各社团成为我系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计算机系的电艺协会因成绩较为突出,还曾被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文明委、省学生联合会、省教育厅联合评为“2005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2)充分发挥团校、党校的思想阵地建设作用,帮助高职学生升华个人理想,强化科学的理想信念。团校和党校是思想建设的主阵地,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阵地之一,为办好团校、党校,系团总支配合系学管党支部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我们慎重地、有针对性地拟订了几个主讲内容,分别请院党委领导、院团委领导、院组织部领导及系党总支书记、学管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担任主讲。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价值取向、就业的困惑、如何铸造自己等各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对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方面,团校、党校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拨雾见日的作用。甚至于有的学生在心得体会中用“豁然开朗”来表达接受团、党校学习后的感受。为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我们采取一学期内先团校、后党校,扩大团校规模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每一位团员能接受系统的团的知识的学习,优秀团校学员再加入党校学习。这样的教育成效很明显,学生通过学习能找到人生正确的发展方向,升华了个人理想,强化了科学的理想信念。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锻炼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为其实现远大理想抱负夯实基础。学生干部是从学生队伍中挑选出来的优秀分子。计科系在选拔学生干部时,提出了几个明确的条件:一是团体意识要强;二是学习成绩优良;三是具有较强的公益意识;四是能吃苦耐劳。这几个基本条件首先即明确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责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团组织会不断地发现学生干部当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对待个别问题,我们个别解决,对待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大会民主解决的方式。这样既维护了少数学生干部的自尊,同时也起到了广而戒之的作用。在工作上,团组织不遗余力地加以指导教育,放手让学生干部去锻炼,平时多一些关怀,多一些体贴,让学生干部干得有劲,觉得自己干得有意义。团组织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生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指导当中,学生干部尤其能深刻地体会到我院实施的“两情”管理的温馨。正因为团组织的精心培养,不少学生干部迅速成长为优秀学生干部,还有一些学生干部,走上社会后很好、很快地适应社会,迅速地就业、创业,施展才能,实现理想抱负。如2003级团总支副书记刘芳同学被评为“湖北省三好学生标兵”,2005级团总支副书记岳娇同学被评为“黄冈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再如2000级学生会主席金传浩同学,回温州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即创立了自己的“浙江省温州鑫闽机电有限公司”,固定资产300多万;2001级团总支副书记尹学飞同学,在张家港非凡机械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年薪达20多万;2000级软件班的李忠文同学,现在成长为武汉华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四名董事之一,从一名打工仔成长为一名老板,等等。甚至于毕业多年,许多学生干部始终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一直保持着同母校的联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正是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中,能将学生的实际需要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他们构建自己的意义世界,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夯实了他们的理想基础,才有大批学生干部后来事业的蒸蒸日上。他们只是其中几个代表,其中金传浩同学的创业成绩已入选“湖北省首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成果展示会”。李忠文同学的事迹还登上了2007年12月8日的《楚天都市报》。

(4)加强和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使更多的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学生党员,通过多种教育方式,不断升华和强化其科学的理想信念,促进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要求他们不只是在名义上,更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入到党组织这一光荣群体中来。我们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观看录像、参观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组织生活方式,让学生党员明确一个党员的历史重任,忠实地为实现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而奋斗,自觉地履行好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在班级、系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更多的进步学生向往党组织,追求和加入党组织,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5)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两课活动,帮助学生施展自己、认识自己,确立切合实际的理想信念。充实的业余生活是产生理想信念的基石。大学里同学们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可供支配,两课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如何有效地、有意义地利用课余时间,成为团组织的开展两课活动的工作重点。我系团总支通过各社团、各支部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来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如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现场作文大赛、棋艺比赛、“一二·九”大合唱、健美操表演、参加艺术节活动、周末舞会、晚会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发现并施展学生的兴趣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过得浪漫、充实、有意义。理想产生于实践,理想又指导着学生的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推动着大学生们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学生的理想信念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健康、更成熟、更清晰。

(6)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使其树立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信念。一些高职学生缺乏远大理想,与缺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社会、学校、家长对青少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大学生很容易接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以自我为中心,享乐主义至上,缺乏社会责任感。

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高度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振兴中华民族的信念,树立符合中国社会现状的理想信念。为此,我院于2006—2007学年曾举办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讲座,原院党委书记涂普生同志、党委副书记覃守云以及其他相关专家均在会上作了精彩演讲,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赞誉。我系团组织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在各支部展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关系”的大讨论,使广大学生明确了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的影响;大学生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之间的关系等,使广大学生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有利于学生树立高尚的符合中国社会现状的理想信念。

总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着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保证。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社会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实际需要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实现个人和全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