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硬件软件之优

硬件软件之优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民办高校,它由具有深厚教学底蕴、优质本科教育资源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普通高校申办,并主要依托这些高校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此外,独立学院也应与参与合作的母体高校有关教学部门签署以互利为基础的合作协议,与教师形成合约关系。独立学院的发展正好为社会力量的介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顺应了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

(二)硬件软件之优

1.资源优势

优质资源的组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现有公办高校良好的教学传统、教学资源;二是社会力量的资金、资源和办学的热情。

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民办高校,它由具有深厚教学底蕴、优质本科教育资源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普通高校申办,并主要依托这些高校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独立学院虽是独立办学,但它仍是依托母体高校而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仍然是母体高校办学的延伸。因此,独立学院要尽快办出特色,确立品牌,就必须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资源优势。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办学历史的母体高校拥有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独立学院不可能一概全享,要有选择,尤其是要结合自身发展以及办学特点,选择办好优质本科教育最需要的母体高校资源来共享。(44)独立学院在初创时期,主要应利用母体高校的优势专业品牌、教师、教学实验仪器、图书资料以及各项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与方法。随着独立学院各项硬件条件的逐步具备,独立学院更应倾向于利用母体高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尤其是聘请母体高校熟悉专业建设、教学水平高和有教学管理经验的教授和骨干教师或优秀退休教师,参与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如指导设置专业和制定有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主持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讲授专业主干课程与举办学术讲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资金来源于合作方,而且教育投资前期规模较大,回报又需要一个较长周期,因此要建立和办好独立学院,作为申请方的母体高校不仅自己应有好的教育资源,而且也必须有一个或几个愿意投资办学的“优质”合作方。只有有了这样的合作方,才能建立拥有一定校园规模和一流教学、生活硬件设施以及真正民办机制的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应建立合理的共享母体高校教育资源的互利合作机制。作为独立办学的实体,在共享母体高校教育资源问题上,独立学院存在着各种利益划分问题。因此,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应就共享教育资源,建立合理的共享互利合作机制,明晰双方在共享过程中的责、权、利。此外,独立学院也应与参与合作的母体高校有关教学部门签署以互利为基础的合作协议,与教师形成合约关系。只有建立起了互利合作机制,才能真正开展教学合作,使独立学院学生真正享受到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民办机制的优势,整合母体高校和社会上的各种优质资源,尽快建立起优质本科教育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和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2.机制优势

民办机制运作的优势并不意味投资只能是民间资本,而是基于明晰产权和责任的高效运作。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独立学院的优势在于新机制,一旦走出了一条成熟的有利于高等教育健康、高效、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那么一定会对现有高校办学体制形成一个必然的有益的补充,甚至于产生强有力的冲击,有可能带来整个教育事业的变革。

从长期以来我国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资源利用实践来看,由于公办高校长期在一个缺乏竞争的氛围和环境中发展,其垄断性、封闭性使其对教育市场的反应迟缓;而单纯的民办高校又缺乏公办高校的品牌影响力,不能将资源的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社会认同和质量优势。独立学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人们发展高等教育的全新观念、思路和运作机制。(45)作为一项重大改革,独立学院创立了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独立学院恰恰可以有效弥补原有资源配置的缺陷,充分发挥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互补。

从我国公办高校的管理实践来看,在传统体制下,为保证教育的公平性而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公办高校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机构臃肿、冗员庞杂、效率低下的状况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公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瓶颈”。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并非财政性拨款,因而在办学方面较其母体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都可以进行创新,灵活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学院一方面由于办学的自主性和灵活的管理体制,为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实验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又由于自身必须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因而具有强烈的创新、改革的内部动力。优质教育的可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独立学院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原则等都为公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对母体高校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促进作用。

从世界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办学历程来看,结合公办高校和社会优质资源的办学形式,在许多国家都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印度的加尔各答大学为适应20世纪80年代印度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采用了大学附属学院的模式,至20世纪80年代末,该大学所举办的211所附属学院覆盖了印度整个北部地区,加尔各答大学也成为带动印度北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龙头。位于土耳其首都的安卡拉大学,也通过多学院模式推进学校的发展,英国伦敦大学也注重发展与其他机构共同负责的联合学院。(46)可以说,将大学的智力优势和无形资产优势与适应市场体制的筹资优势结合起来,并采用新的内部运转机制,是国际高等学校规模扩展的一个共同经验。

我们的教育观念、培养模式正在呼唤变革,我们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形势要求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但加快发展又面临教育经费投入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巨大困难,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共同创造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新局面。独立学院的发展正好为社会力量的介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顺应了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