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概述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脑科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思维是发生于脑内的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细胞的运动。创造性思维是与重复性思维相对应的。只有思维成果是前所未有的才能算是创造性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理解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过程中提出创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形式,主要是指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其特点是富于创造性。只有对某问题的认识持独特见解,才能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述

一、思维及其分类

(一)关于思维的基本概念

思维是人脑的属性,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人们常说:“让我想一想”,“思考一下再说”。想与思考就是思维,想与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日常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对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一些国家非常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日本普遍对中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英国有80%的大学开设思维训练课程。委内瑞拉政府已明文规定,每一个小学生每周都必须花2个小时来训练和练习自己的思维技能。我国由钱学森倡导,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思维科学研究。思维科学被并列为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对应的一大学科门类。

那么,究竟什么是思维呢?由于人类思维活动极其复杂,这就成为多个学科共同研究的问题。

1.脑科学

脑科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思维是发生于脑内的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细胞的运动。也就是说,思维是发生在人脑内的一种物质运动。

2.心理学及神经生理学

其研究表明,思维还是一种意识活动,或者说是一种可派生意识活动,并且是高级意识活动的物质运动。虽然脑内的物质运动如何派生意识活动至今还是科学之谜,这个谜也不是单纯心理学能够破解的,但是意识活动是脑内物质运动派生出来的,这一点却已经得到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和医学的大量观察和实验证明。

3.认知科学

其成果表明,思维还是一种可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物质运动。人脑可派生出意识活动,电脑则至今也不能派生意识活动(将来能否另说),但是电脑却可以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意识活动。或者说,电脑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以某种形式复制人脑的某些意识活动。例如,计算机可以在和国际级的棋手比赛中获胜。如果把思维的概念扩大,它不仅包括人脑思维,而且包括电脑思维。

4.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的研究认为,思维是人与环境客体进行信息交换的产物。思维不仅是人接受信息、存贮信息、加工信息及输出信息的全部活动过程,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在思维过程中,有两种东西在对信息进行加工。一方面是神经组织,在电脑中则是具有类似于神经组织功能的装置的加工,把外界信息交换为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信息;另一方面是脑内原有信息对后入信息的加工。先入人脑内的信息经过多次变换,变成参照数据、结论性描述和前提意识,具备了对后入脑内的外界信息的加工能力。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信息的加工与改造。在电脑中,则是先装入其中的软件对后输入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工。

对思维问题的多学科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思维的本质。综合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从词义和哲学层面上得出通俗性、概括性的理解。在字面上作通俗理解,思即思考或想,维即方向或序。两字含义,思维就是沿着某一方向、围绕某一目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思考的过程。作为哲学意义上的概括性理解,思维即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性的反映。

(二)思维的分类

1.按照接受信息的类型分类

(1)形象思维。是指对形象信息的接受、存贮和加工的思维活动过程。即借助于具体形象,从整体上综合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输出时,既可以是形象信息,也可以是抽象信息。

(2)抽象思维。是指对抽象信息的接受、存贮和加工的思维活动过程。输出时,既可是抽象信息,也可以是形象信息。

2.按照加工信息的方式分类

(1)逻辑思维。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过程。它首先把思维对象概括反映为概念,由概念构成判断,判断通过逻辑规律形成推理,构建推理系统,从而构成一个思维活动体系。

(2)非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和灵感思维等。辩证思维指的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辩证逻辑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过程。辩证思维注重从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转化的观点和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观点考察对象,从多样性、统一性的角度把握对象。

灵感思维是指人们在求解某一疑难问题过程中,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它是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

3.按照输出信息是否具有创造性分类

(1)重复性思维,或称再现性思维、常规性思维。即思维的结果不具有新颖性。它是利用已有知识或使用现成方案和程序所进行的—种重复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的结果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在人们接受、存贮、加工和输出信息过程中,能产生新颖性成果的思维即是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早在爱迪生之前几十年,就有许多科学家研究电灯,但都未能成功,原因是没能找到一种理想的灯丝材料。爱迪生在攻克这个课题时,首先了解前人试验时用了哪些材料而导致失败,然后计划自己该用什么材料做试验。经过多次失败和经验、教训的总结,他找到了“避免灯丝氧化和选用合适材料”的新的解题思路,从而发明具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开创了电气照明新时代。这种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然后进行思考,想出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的好方案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与重复性思维相对应的。判定创造性思维与重复性思维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就思维过程而言,是否有现成的规律和方法可以遵循。凡是有现成规律和方法可以遵循的思维都是重复性思维。只有无现成规律和方法可遵循的思维才能算是创造性思维。二是就思维结果而言,是不是前所未有的。只有思维成果是前所未有的才能算是创造性思维。

对创造性思维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一切创造活动都有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广义理解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它既包括直接提出新设想或新的解决办法的思维形式,也包括与直接提出创新思想有关的其他思维形式,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有机融合。狭义理解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过程中提出创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形式,主要是指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精髓。因此在创造学领域所说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狭义理解的创造性思维。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想象性、灵感性、潜在性、敏锐性等诸多特点。其中,尤为显著的特点是表现在其思维过程的求异性、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和思维主体的主动性与进取性方面。

(一)思维过程的求异性

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其特点是富于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求异性是与创造性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求异性,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满足于传统的或一般答案或方法,而是寻找与众不同的方法,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只有对某问题的认识持独特见解,才能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只有突破常规的方法,通过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才能产生新见解、新方法,才能产生独创性的结果和方法。

(二)思维结果的新颖性

没有新颖性的思维结果,就无所谓创新思维。思维无论是接受、存贮、加工还是输出信息,判断其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是看思维结果是否具有新颖性。

(三)思维主体的主动性和进取性

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进取性表现为思维主体的心理状态处于主动进取之中。不仅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碰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且看准目标,即使千难万苦,屡遭挫折,也不灰心丧气。英国医生琴纳历经30年反复试验,终于获得将牛痘接种到动物身上,使其获得免疫能力的成果。其后,他又冒着极大的风险,在自己孩子身上进一步做人身接种试验。最终确证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战胜了被称为“死神的帮凶”的天花。

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机制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机制可从激发其产生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内在动因

在接受、存贮、加工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各环节中,加工信息属于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内在动因。它主要包括以下原理:

1.整合原理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是由多种思维方式,包括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联想思维等长期综合交融、有机结合的结果。

2.流动原理

人们接受、存贮、加工和输出信息的过程,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且呈现逐步提高的状态。输出信息往往也总是同时作为输入信息而反馈回大脑,作为经验知识存贮,并作为下次思考相关问题的依据之一。人的思维只有在这样不停顿的流动中,才能呈现出一级高于一级的能级结构,充分展示自己更高的创造力。

思维一般按以下三种机理进行流动:一是按兴趣和爱好流动。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使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高度集中,使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深入钻研,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二是按创造力和智能结构层次流动。即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弱到强进行流动,直至产生创造成果。三是按社会价值取向流动。一项发明创造,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就越能体现创造的社会价值、越能激起人们的创造动力。

3.调节原理

即创造性思维往往产生于适当的目标调节的原理。创造应有明确的目标,但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不是随心所欲、无条件的,它不仅受主观兴趣、个人创造力和知识的影响与制约,而且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推动或限制。因此,创造者应根据自身的能力、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等种种条件的变化,随时注意对原有目标进行适当的调节。一旦发现自身能力及客观条件与原定目标不符合时,就应及时调整,寻求更为合适的目标,这是使其创造获得成功的明智之举。

(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外在动因

1.信息“轰击”原理

思维必须有信息的接受和存贮。创造主体只有在大量的、真实的信息传递场中,才能提出问题,提出发明设想,开发自己的创造力,激发产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必须设法增加信息量,提高信息质量,加速信息传递速度,让创造主体置身于广阔的信息交流场中,多看、多听、多想、多写,主动接受大量高质量信息的“轰击”。

2.压力原理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不能没有压力,这种压力包括社会压力、自然压力、经济压力、业务压力和自我压力等。适当的压力可使创造主体保持一种激昂、适度的紧张和兴奋状态,克服惰性,激发强烈的事业心,增长求知欲,培养永不枯竭的探索精神。

3.群体激智原理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常常依赖于群体的互相激励、启发和帮助。发明创造中的“头脑风暴”法正是体现了这一原理。“头脑风暴”的过程就是对与你的基本设想有关的所有应用问题进行透彻、快速的思考。这个过程最好由5~7名创造性强的人共同进行。“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就是用组织起来的方法,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体智慧,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上海无线电四厂曾有10位青年组成创造力开发小组,经常聚会切磋,探索新路,仅在5个月内就搞成16项革新。

五、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和过程

(一)创造性思维的方向

如前所述,逻辑思维是由概念到判断,经过推理而得出结论的思维,其目的是为寻找某一固定的正确答案。逻辑思维具有思维过程的单向性和思维答案的单解性、正确性特点。而创造性思维除广义地包含逻辑思维外,还包括很多没有固定延伸方向的思维。它既可以是同一或相反方向上的直线思维,也可以是在平面内的二维思维,还可以是三维空间中的立体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方向主要有发散与收敛、纵向与横向以及逆向思维等。

1.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或范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或辐射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结果。这种思路好比是一个自行车的车轮,以车轴为中心,许多辐条辐射开去。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多向、立体、开放式的思维。因此,人们也把发散思维称为“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分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

发散思维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流畅性。就是在思维表达上反应敏捷,少有阻滞,能在较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方案。它反映了发散思维的速度,可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指标来表示流畅性水平。二是灵活性。它指发散思维改变思维方向的属性。即一个人的思维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消极的心理定势的阻碍,因而有可能提出不同于一般人的新构思、新办法。三是独特性。是指发散思维产生于不同寻常念头的思维属性。即提出的解决方案或方法,不与他人雷同或大同小异,而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三个特点是相互关联的。思维流畅往往是思维灵活、独特的前提,思维灵活则是提出创新思路的关键。灵活转换的能力越强,产生独特想法的可能性就越大。

(2)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指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以得出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如果用图示来表示,正好与发散思维图示的箭头相反,车轮上散开的辐条都汇集到中心轴上来。所以,收敛思维是一种单一目标的、闭合式的思维,也常被称为“会聚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

收敛思维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规律对信息进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因此从本质上说它属于逻辑思维。

一般来说,发散思维使想象力自由飞翔,收敛思维则使想象回到地面,归于现实。没有发散,就没有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没有收敛,独特的设想就难以具有现实性。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有联想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等。

2.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1)横向思维。横向思维也常被称为侧向思维,是相对于垂直的向纵深发展、呈直线式思维的纵向思维而言的。横向思维一方面是向四面八方、向横向空间扩散的思维,另一方面强调它是背景固有的、惯用的正面进攻,或者违反看上去很有“理性”的思路,去探求各种可能的思维。横向思维具有启发性和跳跃性。这种思维往往是通过横向渗透的方式,通过联想的作用而达到目的的。我国古代《诗经》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是这种思维的生动写照。

例如:英国的邓普禄是位苏格兰医生。他的儿子每天在卵石路上骑自行车,因为当时还没有充气式的内胎,所以自行车颠簸得很厉害。他一直担心儿子会受伤。一次在园里浇水,手里橡胶水管的弹性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便利用浇花草的水管制成了第一个轮胎

在创造中,横向思维往往体现在吸取、借用某一研究对象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成果,作为研究另一个研究对象的基本思维、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从而获得成功。

(2)纵向思维。纵向思维是指遵循逻辑规则,沿着纵的方向发展、延伸,依照各个步骤和发展阶段,从上一步想到下一步,从而设想、推断出下一步的发展趋向,确定研究内容和目标。例如从蓬草随风滚动到磁悬浮列车,就是沿着纵向思维的逻辑规则发展的。

img2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国内外的有关学者,就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提出过多种模式,有将其划分为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甚至更多阶段的,但基本框架仍是一致的。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其1926年出版的《思考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理论”,这是一种影响最大、传播最广,而且具有较大实用性的过程理论。该过程理论把创造性思维划分为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1.准备期

准备期是准备和提出问题阶段,包括发现问题、收集资料以及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取知识和得到启示。

一切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本质是现有状况与理想状况的差距。爱因斯坦认为:“形成问题通常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不过牵涉到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然而明确问题并非易事,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他还认为,对问题的感受性是人的重要资质,然而有些人偏偏缺乏这种资质。

创造性思维的准备包括三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及整理;二是搜集必要的事实和资料;三是了解提出问题的社会价值,能满足社会的何种需要及价值前景。通过这三方面的工作,可力求使问题概念化、形象化和具有可行性。

2.酝酿期

酝酿期也称沉思和多方思维发散阶段。在酝酿期要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探索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常常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花费巨大精力,是大脑高强度活动时间。这一时期,需要从各个方面,如按纵横、正反等方向进行思维发散,让各种设想在头脑中反复组合、交叉、撞击和渗透,按照新的方式进行加工。加工时,应主动地使用各种创造技法,力求形成新的创意。创造性思维的酝酿通常是漫长而又艰巨的,也很有可能归于失败,但只要坚持下去,方法得当,仍然是充满希望的。

3.明朗期

明朗期即寻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顿悟或突破期,它是经过酝酿期的反复思考,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突然出现灵感或产生顿悟,使创造性思想脱颖而出、豁然开朗的时期。

明朗期往往短促而又突然,呈猛烈爆发状态,久盼的创造性突破在瞬间实现。人们通常所说的“脱颖而出”、“豁然开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都是描述这种状态的。如果说“踏破铁鞋无觅处”描绘的是酝酿期的话,“得来全不费功夫”则是明朗期的形象刻画。在明朗期,灵感思维起着决定作用。

这一阶段的心理状态可能是高度兴奋甚至感到惊愕。像阿基米德那样,因在入浴时获得灵感而裸身狂奔,欣喜呼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这样的情形虽不多见,但完全可以理解。

4.验证期

验证期是对创造性思维的评价、完善和作充分论证阶段。由灵感闪现得到的想法,还需要进行理论推敲和用实验来检验,证明其是否正确,是否完备,是否可行,并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创造性思维所取得的突破,假如不经过这个阶段,就不可能真正取得创造性成果。

通过对上述四个阶段的考察可以看到,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第一和第四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第二阶段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同时,需要特别强调创造者的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在第三阶段产生超常的新理念、新思想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从后来所作的一系列研究来看,沃勒斯的这个思想是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因而至今受到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