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教育公平理论的评价指标借鉴

国际教育公平理论的评价指标借鉴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国际教育公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是深入探讨西部高校人才规模质量与效益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教育公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受教育起点公平指标问题、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指标问题、教育质量评价公平指标问题、群体间教育公平评价指标问题等四个方面。教育经费选择的指标为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群体间教育公平评价指标问题是评价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

(三)国际教育公平理论的评价指标借鉴

国际教育公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西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规模、质量与效益的研究具有指导价值。运用国际教育公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是深入探讨西部高校人才规模质量与效益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教育公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受教育起点公平指标问题、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指标问题、教育质量评价公平指标问题、群体间教育公平评价指标问题等四个方面。这些均在西部高校人才规模质量与效益公平研究所中有所体现。

1.教育起点公平指标问题

教育起点公平是度量教育公平的首要指标,起点公平是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前提。教育起点公平指的是受教育权的实现即入学公平问题,这一指标在国际上具有普遍性。我国现行的三级正规教育的入学率,是教育公平在起点的直接体现。我国教育公平特别是高等教育公平,应将受教育权和受教育机会公平这一起点公平作为构建和评价教育公平的首要指标。

入学机会是教育起点公平的客观映射,由现行的入学制度直接规定。入学机会的公平表现为入学规则的公平,即入学机会不因学习能力和个人意愿以外的其他条件而存在差别。违反此规则,附加其他入学条件,或采取其他入学方式入学,应视为教育不公平。在评价入学机会公平时,应将入学规则的公平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目前采取按地区和全国统一招生、统一考试的入学制度,通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测试和遴选,总体上体现了高等教育入学制度的公平。

2.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指标问题

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是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公共教育资源公平的分配,或者说受教育者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和受教育者得到同等教育服务的物质保障。选择公共教育资源作为度量指标,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是多元的,既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资源,也有非政府机构或个人提供的社会资源,而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资源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且具有公共性。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指标具体包括: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生师比、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图书册数等。

教育经费是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首要指标。教育经费选择的指标为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教育事业费是教育经费的主要部分,它的大小决定了教育投入的多少,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按支出用途区分,事业费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教育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经费在基础教育中的比重很大。虽然各地经济和发展水平不同,但财政保障的人员经费相差并不悬殊,弹性较小。教育经费中的公用经费比重较小,弹性较大,无统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际中多以财力为依据。保障教育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水平亟须关注。

教师资源是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核心指标。教师资源的配置以生师比、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指标体现。生师比反映了一个教师要为多少学生服务,表现为教师有多少精力来服务自己所教的学生;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水平;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反映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而且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在西部高校,教师资源紧张的现象比较普遍,如甘肃某专科学校的师生比达到1∶17.34,重庆某高校的师生比达到1∶19.87,云南某民办高校的师生比达到1∶19.42,新疆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比达高达1∶23.68。而在国际惯用的高校教学质评估体系中,一般认为师生比1∶14对效益和质量最为适宜,如果超过这一标准,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3]

办学条件是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广义上讲,办学条件是指学校在用地和建筑设施、教学和办公设备、教师和工作人员的配备及资质,以及学校教育辅助中心设置等几方面的综合配置状况。[4]但是,一般来说,学校的办学条件仅指学校的硬件条件。我们拟用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图书册数来反映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反映学校对提供学生学习场所的整体能力,具体指学校用于教学、行政办公用房的面积的生均值,即每个学生平均可使用的房屋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反映教学设备对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情况。

3.教育质量与效益评价公平指标问题

教育质量与效益评价公平的指标是关于教育结果公平的评价指标。教育结果是受教育者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增进,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乃至健康和体质水平的提高。由于人们关于教育结果、教育质量的价值观不同,教育质量与效益难以量化。作为替代指标,我们选择了高校招生数量、培养的杰出校友、获得国家级重大科研奖项、在校优秀学生等指标。

高校招生数量反映的是在教育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高校能为社会提供多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培养的杰出人才包括杰出政治家、杰出科学家(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优秀企业家、影视明星和各类体育冠军等,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衡量指标。国家级重大科研奖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等奖项,高校获得的国家科学奖励层次和数量是衡量高校科学贡献能力的重要尺度。以高校“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竞赛获奖人数及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人数作为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高校培养优秀在校学生的情况。

4.群体间教育公平评价指标问题

群体间教育公平评价指标问题是评价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教育者分为不同的群体,由于先天的或后天的原因,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形成强势和弱势群体,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于保障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与机会。在教育领域中,政府应推进和保障群体间的教育公平。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东部区域人群与西部区域人群、发达省市人群与落后省市人群、城市人群与农村人群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作为评价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