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时间管理

课堂时间管理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点名批评学生,维持课堂纪律,累计占用时间13分钟。要科学管理好课堂教学时间,必须明确三个观点: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不成正比;没有学生精神松弛的时间上的所失,就不可能有“记住所学的全部知识”的所得;“一张一弛”“疏密相间”是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也应该尽量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导课的“短”是指导课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两分钟;

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创设了如下的情境:

师:(教师出示一幅森林图)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森林走一趟。你们看森林里有什么呀?

1:有一群可爱的小白兔在采蘑菇。

师:说得真好!除了小白兔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2:还有一些可爱的小鸡在找虫子。

3: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

4:有碧绿的大树……

整整5分钟,学生只在描述画中的内容,教师一直没有引导学生进入这节课的主题,使得情境创设流于形式,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教学效率,实质上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好的、最有成效的效果”。课堂教学效率可用公式“效率=有效时间/可用时间”来计算。这里的可用时间指的是学生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对一节课来说,这是个定量,40分钟或45分钟;有效时间是指学生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这是个变量。很清楚,这里分母是一定的,分子(有效时间)越大,分数的值越高,即效率越高。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得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千方百计提高有效时间量。

(一)课堂时间浪费现象分析

从目前课堂教学状况看,有些教师时间观念不强,存在课堂时间显性和隐性浪费的现象。

1.显性的时间浪费

现象一:上课铃声响过之后,不见教师身影,教室里乱哄哄的,空耗30秒至1分钟。有的教师未听到打铃,有的忘课、误课,由科代表到办公室提醒,耽误35分钟。

现象二:距下课还有几分钟,教师提前回办公室休息,让学生自习,时间失控13分钟。

现象三:教室后站(蹲)一排违纪的学生,有的站在教室门外。教师点名批评学生,维持课堂纪律,累计占用时间13分钟。

现象四:教师忘带教具、挂图、小图板,课间临时派人去取,耽误12分钟。

现象五:教师往黑板上抄写例题、习题,全班学生观看等待,每次占用时间12分钟。

现象六:第一次实验没做成功,又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实验,耽误时间15分钟。

现象七:录音机、录像机带子未事先倒好,等到用时才临时倒带,费时费事半分钟左右。

现象八:投影仪等电教仪器未事先摆好、调好,投影片顺序乱,放置颠倒,课堂临时调试,耽误1分钟左右。

现象九:学生做完分组实验,由实验室回教室上自习,这段时间失控,学生到处乱跑,并影响别班的教学秩序,浪费时间510分钟。

现象十:教师讲完新课,习惯留34分钟让学生看书,消化、理解所学知识,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教师监控不力,学生实际并没有去看,时间白白流失35分钟。

现象十一:多数学生已做完课堂练习,等待个别未做完的学生,耽误大多数人的时间303分钟。

现象十二:教师,主要是老教师,讲课途中忘记了某些教学内容,或者对有关解题步骤、答案、数据记不准,临时翻看课本或教案,每次耗时20秒左右。

2.隐性的时间浪费

现象一: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差,课堂秩序混乱,讲课无人听,或少数学生听,多数学生不听,造成实际上的时间浪费。

现象二:教师上课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案,一讲到底,不与学生交流,不作信息反馈,发现不了问题,课内损失课外补,属较大的隐性时间浪费。

现象三: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机、投影仪而不使用,本可以节省的时间却没有得到节省,相对浪费了时间。

现象四:一两个学生演板,其余学生观看,多数学生不动脑、不动手,实际是在耗费多数学生的时间。

现象五:教师课堂提问,点名请个别学生作答,其他人被动听答,实际上占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时间。

现象六:教师在全体学生面前解答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如讲评课讲少数学生出现的错误,占用了大部分学生的时间。

现象七:教师启发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群答踊跃,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实则教学目标并未达到,也属于隐性的时间浪费。

现象八: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启而不发,或者出示的例题、习题梯度过大,学生反应不过来,造成教学时间的白白流失。

现象九:某些教师生怕学生不懂,习惯在复习巩固、强调重点时,将新课内容再重述一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现象十:习题课、复习课,简单重复已学过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及原例题、习题,因讲课缺乏新意,学生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浪费时间。

现象十一:课内练习的题目过于简单,有的练习题目一字不变,重复出现多次,有的老师让学生将字词、拼音当堂抄写几遍、十几遍,还美其名曰加深记忆。这种机械式的重复,既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又人为造成课堂时间的严重浪费。摘自郑州二十九中校园网。

(二)课堂时间浪费原因分析

不论是显性的时间浪费,还是隐性的时间损耗,都可以归结到以下几种原因:

1.教师责任心不强

一位称职的优秀教师,爱岗敬业,克己奉献,责任心、事业心很强,即使教学条件不具备,也会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上好每一节课。反之,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备课,不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根本不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甚至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也屡有发生。如此等等,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备课不认真、不充分

备课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前准备充分与否,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备课不认真不充分,反映在讲课时语无伦次,吞吞吐吐,课堂节奏松慢,客观上浪费的是时间,实质是降低了工作效率。

3.教师组织教学不力

因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不过关,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监控不得力,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和其它问题。处理这些问题,不得不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放任不管,又必然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最终都将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重讲轻练,重导不重学,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不用,结果使课堂的高效时间少,低效时间多,付出的劳动多,产出的效益少,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低质低效。

(三)提高课堂教学时间效率的措施

要科学管理好课堂教学时间,必须明确三个观点: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不成正比;没有学生精神松弛的时间上的所失,就不可能有“记住所学的全部知识”的所得;“一张一弛”“疏密相间”是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要做到:

1.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自身职业品德修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把珍惜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到热爱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高度来认识,视作热爱学生、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从而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充分准备。包括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所用教具、实验仪器等,以免因准备不当而造成时间浪费。

(2)准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不中间离堂,不占用教学时间批评学生。

(3)适时安排自学讨论,要注意效果,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乱,以免学生处于失控状态。

(4)精心提问。问题不过易过难,既具有思考价值,引导学生思维处在“最近发展区”,又要紧扣重点、关键发问,纠正串问和以齐答如流衡量教学效果的倾向,并注意培养学生自疑、解疑能力。

(5)精心设计板书。要提纲挈领,克服冗长繁锁,对实在需要大量板书的内容要提前写在黑板上。

6)讲究语言艺术。要提炼语言,不拖泥带水,速度适中,表达明白,要讲在“点”子上,即重点难点处,揭示规律处,重在引导点化,不要全盘授予。

2.把握最佳时域,让核心问题在关键时间段来解决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到20分钟。因此,一堂课精彩的开头,会很快地让学生进入角色。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也应该尽量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后20分钟应重在对学生学习的巩固、检测和反馈。一般地说,这样安排才能使课堂教学保持合理的节奏。

就目前课堂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不能合理分配时间、把握最佳时域。其主要原因是:

1)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确定主次,把握宗旨。如数学教材中数的运算道理和技巧往往是用一道应用题引出问题、讲明道理、训练技能的,有的教师却用大量时间去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讲解解题思路,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20分钟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或没有搞清重点内容,解决关键问题。

2)教师教学思想和方法陈旧。如语文教学中的“字词->段落->中心->写作”模式,有些一开始长时间复习,或大量讲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等,课堂无主次、无起落,学生情感得不到激发,浪费时间精力,降低了效率。

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一,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再对教材进行分析,实现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利用。

第二,多和学生交流。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喜好等,以此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第三,课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前就做好一定的学习准备,避免发生因为学生的准备不足而无法在关键时间段内完成主要学习任务的问题。

第四,导课做到短而精。导课的“短”是指导课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两分钟;导课的“精”是指导课要“简洁”,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要直奔主题,尽量避免冗长的导入。在授课时,教师要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时间。要特别注意做到揭示目标同时就是组织教学过程。同时还要注意,“讲”应是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

3.要有适度的信息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是一个获得并加工信息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信息的单位是“组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项公式、一条定律……一个学生在一节课能掌握420个“组块”。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量限。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是时间的浪费;信息过量,密度过大,学生疲劳加重,学习效率会下降。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给学生以适当的信息量,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能力,保持活跃情绪和积极进取心理。

4.创设条件,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课堂的实际效果其实不在于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有效地学。在课堂时间管理中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改变课堂教学节奏,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1)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要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第二,在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尽可能选择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一定的成就。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适当的信息密度。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通过信息密度的调整来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既不会因为信息的空缺而使思维停滞,也不会由于信息过多而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能够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2)教学节奏要有变化

呆板的教学节奏将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停滞或精力的分散,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或课堂问题的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学生进行及时、充分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学节奏的调整,使课堂教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节课的前15分钟之后,教师必需通过问题情境的变化来调整教学节奏,组织和引导学生去不断地运用知识,此时所呈现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梯度,又要有适当的重复,这种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比较长久地保持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达到提高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目的。

3)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提高学生专注于课堂的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教育学生:

第一,用心思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第二,保持良好的自我情绪。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较为开朗的心境,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第三,能排除干扰,培养“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品质。只有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才能让手和脑与课本交流,收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5.调动不同感官,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

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对象越是具有不同寻常的特性,越是新奇变化,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即使是最具特色的,也不宜一成不变地使用,否则,只会逐渐消退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应充分而适宜地运用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体现出教学技术应服务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表达与重难点的揭示,思考题、例题和作业题的出示等,能用设备手段辅助的,就通过设备手段来快速实现,以减少不必要的语言描述或板书时间。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使用,从而刺激学生的眼、耳、手、脑并用,真正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让不同感官激发起来的兴奋点,象“接力棒”一样彼此衔接,创造课堂教学时间最经济最有效的价值。

6.注重处理课堂问题的时机和方式

课堂问题的出现会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损耗。解决课堂问题的关键是要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以此来防止课堂问题的发生或扩大。此外,还要注意:

1)要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这不仅可以防止课堂问题的发生或扩大,也为教师解决课堂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课堂问题的处理要及时、适当,但其中的及时并不等于“立即”,对于不同问题,不仅处理方式不同,而且处理的时机也不同。及时、适当的处理是指要把握住处理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来处理。除了极少数必须立即处理的课堂问题之外,一般的课堂问题都不要当堂“立即”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也有利于教师选择更好的方式去解决,并取得更好的解决效果。及时、适当的处理课堂问题在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避免破坏课堂气氛、防止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实施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的目的。拓展阅读

课堂管理中的潜规则80-15-5法则摘自宗敏文,《中国教师》2005年第10期。

奇妙的比例

克文和门德勒(Curwin & Mendler1988)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典型课堂中的80-15-5比例。在典型的课堂中一般有三类学生:80%的学生已经发展起了适合的课堂行为,很少违反规则,教师的课堂结构和程序只需要保护和支持这些学生的求知欲。少数学生(15%)会周期性地违反规则,他们并不无条件地接受课堂规则,有时甚至会与这些规则作对。教师需要建立一个课堂结构和程序来限制他们的捣乱行为,使他们重新关注正确的学校行为。最后,5%的学生是长期的规则违反者,这些学生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优秀课堂管理者的诀窍就是,要控制不让那15%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产生副作用,维持那80%准备学习的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不把那5/6的学生逼上绝境。

预防为主

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就该清醒过来,对课堂管理不能只使用“惩罚”这一种方法。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拿着锤子的壮汉,什么东西在他眼里都是钉子。”可见,课堂管理是对所有学生的管理,你要具备多种行为管理的工具,而不仅仅

是锤子。有效的方法就是按照课堂80-15-5的需要来分别准备:第一,集中精力重点发展组织策略和技术,满足80%学生的需要,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防患于未然。第二,当学生偏离期望的行为时,教师就应该用一些精力来干预。最后,还有极少数的学生需要特殊的行为矫正,需要使用矫正技巧。

成功的管理者能够较好地预防课堂问题行为。而预防的关键是让课堂变得有魅力和吸引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些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不在学生,而是在教师。一位语文老师在讲解《赠汪伦》这首古诗的意思,贺贺把书翻得哗哗响。老师看了他一眼,他有所收敛,没过多长时间,他又开始翻书,声音比原来还大。他是在捣乱,可是为什么?教师先用提问的方法,给予警告,该生对答如流,然后不紧不慢地说:“老师,我知道你的用意,是想考考我,其实你讲的内容我早就会了,我不想再听了。”结果一问,全班竟有将近20个同学都会了。这个现象很值得教师反思,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总要讲大家都会的知识呢?为什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教学,让学生广泛参与,保持教学的流畅性呢?而这才是有效预防课堂行为问题的方法。

提前制定课堂规则,有效抑制课堂问题行为。有效教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整个学年能顺利地实行课堂管理,主要依赖于开学头几周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计划和组织。与学生讨论课堂规则细节的方法就非常有效,这样能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课堂中哪些行为受到鼓励,要为哪些行为付出代价。接下来就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执法如山。

干预有方

教师预防得好,就能避免大量行为问题的爆发。但是,预防再好,也难以避免出现一些课堂行为问题,这时,教师就要恰当地采取干预的手段了,教师采取干预手段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最小干预。教师在有效阻止和抑制不良课堂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正常的教学进程。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游园不值》中“小扣柴扉久不开”的诗句时,一个迟到的同学猛地把门推开,坐到座位上。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都被这个莽撞的同学给吸引走了。如果老师把这个同学批评一番,正常的课堂一定会搞乱。可不说,怎么才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给拉回来呢?这个老师就把握了最小干预的原则,智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问同学们说:“为什么作者用小扣,而不是猛扎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因为诗人有文化,懂礼貌”,“猛扎会打扰主人正常的活动”……于是老师一边说一边走到这位迟到的同学前问道“你是赞成猛扎呢还是小扣呢?”全班同学善意笑了,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教师巧妙地渡过了意外的窘况。

不良变优良

合理处理不良课堂行为正是促进学生发展正确的课堂行为的机会。例如一位教师在《半截蜡烛》课堂中,全班正在进行“伯诺德大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探讨。谈到杰奎琳,李立突然大声喊道:“杰奎琳在使美人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杂音”,教师给这个学生机会说明原因,结果把讨论的结果推向深入:“这只能说明杰奎琳的聪明。她知道怎样与德军周旋,她看出少校一定有孩子,并利用少校的亲情,唤醒他对自己孩子的爱,让那份爱移植到自己身上,直至成功”,“况且杰奎琳如果想使美人计,她就会说:亲爱的司令官先生,但她没有。而且她也不用说去睡觉了,要说洗澡了!”就这样在一片哄笑声中,“美人计”事件顺利落幕,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律不如自律

对于那59——的学生,学校化过程对他们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也放弃他们,后果更不堪设想,其实他们只是需要额外的注意、支持和专业的行为矫正。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的捣乱学生都是需要特殊行为矫正的,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学生是否长期出现不可控制的行为问题。教师对待这5%的学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爱,教师的期待就像阵阵南风吹暖了这些孩子的心灵,从而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80-15-5效应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和方向,但是要铭记,没有孩子天生爱捣乱,我们对待的是年轻的生命,过早给他们贴上标签决不是好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自我管理,这样,“捣乱”学生也能变得自律,只要我们有爱!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预设而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然而,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是教师所无法完全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倘若处置不当,不但会破坏课堂秩序,而且会累及课程进度,使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有效进行课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