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简称“三个面向”。教育“面向现代化”,全面地兼顾了教育的各项职能。教育“面向未来”,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教育提出了最恰切的要求。

三个面向

岳 龙

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简称“三个面向”。它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是在充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具体情况和当代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使命而对中国教育提出的总体性要求,即教育要为实现现代化战略的目标服务,为迎接世界性新技术革命挑战做准备,为民族的未来培养合格的人才。

“三个面向”高度概括而又内涵丰富,既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真正革新,具有切中时弊的当前效应,同时又因其着眼于未来而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把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与社会发展的自然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面向现代化”,全面地兼顾了教育的各项职能。因为现代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所以教育面向现代化就必须既要为政治服务,又要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既要着眼于全民族素质的普遍提高,又要为数以千万计的高级科技人才和学术精英尽心尽力;既要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也要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等。

img124

邓小平题词手迹

教育“面向世界”,决不仅仅只是对于世界先进成果的吸纳,同时也要积极地向外界进行自我宣传与介绍。只有树立全球性的战略思维和恢弘眼光,教育才能培养出既能胸襟开阔、积极参与国际交往和全球竞争的战略性人才,又能脚踏实地、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家,满足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特殊要求。

教育“面向未来”,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教育提出了最恰切的要求。当今的教育不仅要为当前的社会发展服务,更重要的是要预测未来社会将要面临的各种挑战,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从而促进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反映了邓小平的聪明睿智,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