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后教育移动学习模式探究

教师职后教育移动学习模式探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绝大多数学习者几乎都有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这些都加速了教师职后教育与移动学习的结合。教师职后教育范围开放,学习者的时间和空间很难统一,这与移动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相适应。

教师职后教育移动学习模式探究

王学明

[摘要]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继数字化学习后出现的新的学习模式。本文从移动学习和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移动学习在教师职后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阐述了教师职后教育移动学习的模式和策略,对移动学习系统结构和移动学习环境设计进行了探究,为从事移动学习研究和教师职后教育应用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移动学习 教师教育 职后教育 学习方式

一、引言

教师教育是指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其主要包括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三个部分。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是“为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对教师教育的全过程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互相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1]。教师教育日益走向开放,逐步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一次性培养模式走向终身化学习模式[2],由集中培训学习模式走向自主学习模式,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更趋多样化,教学手段上更趋科学化,教学形式上更灵活化,而且应当是“随时随地在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佳的方式提供其所需”。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智能化,使得移动学习成为教师职后教育的新方式。移动学习是在无线移动计算设备(如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等)的帮助下进行的学习,它具有移动性、交互性、便携性、广泛性、个性化等特点,即学习者不受空间限制,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处于移动的状态,学习者和教师或同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

二、移动学习在教师职后教育中的应用

职后教育是目前大家比较重视的一个阶段,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为提高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行的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职后教育的形式多样,有脱产教育、短期集中教育和远程培训等,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或者几种教育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基于移动手持设备的移动学习模式将这种教育观念和技术无缝连接起来,构建基于新一代无线网络的移动多媒体教育服务平台,通过无线移动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使学习者在开放的状态中体验着移动计算技术带来的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一)移动学习应用于教师职后教育的可行性

1.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移动学习在教师职后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目前,绝大多数学习者几乎都有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这些都加速了教师职后教育与移动学习的结合。3G通信技术的应用将提供各种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业务,实现移动终端用户之间数据、音频、视频多媒体通信,这使得随时随地“轻松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可能。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访问移动学习资源库、查询学习信息、参加论坛交流、发表文章、E-mail提交作业等学习活动。

2.教师职后教育的学习特点适合移动学习的开展

教师职后教育范围开放,学习者的时间和空间很难统一,这与移动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相适应。学习者可以在移动学习系统的支持下根据个人工作、生活的需要或习惯,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选定学习地点。而教师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自制力强,因而能克服移动学习易受外界干扰的缺陷,更适合于移动学习模式。

3.移动学习满足教师职后教育个性化的需求

教师既有学历提高的需求,又有非学历培训的需求;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后教育需求也不同;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程度不同,反映出教师整体素质不同,其差异性也决定了教师职后教育的需求不同,这就需要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和层次多样的学习内容,这刚好符合移动学习的个性化特征。

(二)移动学习在教师职后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1.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模式

该模式是移动学习中最简单、最快捷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信息发送到互联网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至学习者的手机。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学生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实现学习信息传播、学习话题交流、学习材料处理、学习情感平衡、学习问题答疑等教学活动。

2.在线实时交互的移动学习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实现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交互。移动通信技术为这种人际交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即学习者在移动中仍可以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互。学习者在“移动”中随时进入互联网学习资源,登录“课程论坛”,阅读信息,参与讨论,给同学、教师等发送E-mail,收读由同学、教师等发来的E-mail,以E-mail形式提交作业,接收教师评阅过的作业等。

3.存储卡点播学习模式

通过下载电子书、存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把学习资料发送到移动终端设备存储卡上,如手机可执行的电子学习材料、电子课件、MP4/3GP视频、教师讲课录音等材料,供学习者在任何空闲时间进行点播学习。这是一种比短信方式更容易实现的学习方式。

4.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模式

所谓准移动学习是指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如一个校园、一栋楼、一片户外学习区或一个教室)实现移动学习。无线局域网络(WLAN)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可以作为准移动学习的实现技术,这也是当前作为校园面授教育的补充移动学习最现实可行的方式。

(三)教师职后教育的移动学习策略

1.改善移动学习的技术和设备条件

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网技术,如WAP、蓝牙技术、GPRS、UMTS技术、移动终端等[3]。特别是3G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利用在不同网络间的无缝漫游技术,将无线通信系统和Internet连接起来,从而对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更多更高级的服务。改善移动设备信息显示能力,提高处理器的性能,扩充存储容量,延长待机时间等,使学习者能在移动设备上存储大量需要的资料,更加快捷地处理数据,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让学习者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2.设计恰当的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意性导致了学习者注意力比较分散,学习者在一定零碎时间中进行学习,就要求学习材料的小规模,在开发学习资源时,应设计有利于学习者投入的视听材料或者教育游戏,使学习者保持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中不断地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和吸收知识。

3.加深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认识

学习者只有对移动学习有了正确深入的认识,才能正确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才能高效深入地进行移动学习。这需要教师、移动学习开发者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意识。

4.构建移动学习共同体

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只有构建移动学习共同体,使同伴之间开展协作学习,共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各成员可以通过如主题学习网站、在线课堂、E-mail等网络工具与其他地方的学生开展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通过BBS或聊天室等工具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共享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注重移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让学习者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在移动学习中实施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电子绩效评估系统、电子档案袋等,档案袋是展示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取得的进步,并反映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它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档案袋评价能够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我反省的空间,使学习者能在反思中成长成熟。

三、教师职后教育移动学习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后产生的新的教与学方式,是伴随着教育在技术层面的变革出现的,是教师教育理念同移动学习的支撑设备相结合的产物,它能有效地促进当前教师职后教育的发展。

(一)教师职后教育移动学习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师职后教育移动学习系统旨在为学习者创设一个随时随地学习的环境,让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而且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讨论[4]。在这个体系结构中,移动学习系统分为表示层、网络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如图1所示。从总体上来看,移动学习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数字化学习的体系结构是相似的,不同只是实现技术与使用的设备。

图1 移动学习体系结构

移动终端应用层是用户和系统交互的界面,学生、教师或者管理员通过带有WAP2.0浏览器的手机或者PDA等移动终端来访问服务器,并进行与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网络层主要指数据通信的通道,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发出无线信号,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传到WAP网关处,然后经过WAP网关的优化再进入有线网络。业务逻辑层主要封装平台的业务服务,负责分析处理来自应用层的服务请求,然后根据请求调用相应的数据库数据信息,并将结果反馈给应用层。本系统的业务逻辑层包括登录验证模块,新闻发布和管理、在线学习模块,资料上传与下载模块,探讨交流模块,作业在线提交与管理模块,课间娱乐模块,在线搜索模块七大模块。数据服务层主要是由作业信息管理数据库、在线学习资料管理数据库、新闻资料管理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组成,主要负责存储和提供数据,并建立了一定的数据保护和安全机制[5]

(二)移动学习环境设计

移动学习环境设计是移动学习系统应用的基础,根据移动学习的基础理论,对移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学习内容、技术等要素以及学习活动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的过程。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的思想,概括移动学习环境设计模式主要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与课程开发、学习技术与媒体设计、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等[6]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包括分析集成移动技术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必要性、分析学习者对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技能、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等。

2.移动情境分析

包括分析不同移动学习情境的特点和移动学习的环境及条件等。

3.移动技术系统分析

包括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网络分析,如移动终端设备的重量、屏幕显示尺寸、分辨率信息处理能力、输入方式、电池待机时间、接入网络,以及移动网络类型、带宽等。

4.移动学习策略分析

移动学习环境通常是公共的开放式的,学习者容易分散注意力,应设计一些策略来解决相关问题,通常的方法包括提炼核心的学习内容、设计和开发辅助移动学习网站供预习和复习。移动学习能够方便学习者与教师、专家和学习伙伴之间的通信与交流,可以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共享经验、交流思想和共同解决问题。

5.移动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开发

包括计划与组织学习内容、准确描述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开发移动数字多媒体学习内容、安排课程学习时间表和时间的分配等。

6.移动学习过程设计

根据相关学习理论设计移动学习流程,培训学生熟练地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尤其是一些常用功能,对协作学习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

7.移动学习的测试与评价

通过问卷和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对移动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未来将是一个移动互联的世界,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具体的学习形式或手段与教师职后教育结合起来,将是未来教师职后学习的重要形式。移动学习环境对学习资源的按需推送与交互,使教师职后学习方式发生了积极的变革,促使学习者利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迅速接受新知识和利用新技术,提高教师职后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系宁夏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教师)

【注释】

[1]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建立高水平、有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2)

[2]于乐颂,张天宝.我国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冶金教育,2006(5):50~51

[3]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5(9):38~39

[4]史斐翡,郭根生.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成人教育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5]樊昌秀.移动教育:教育发展的新方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6]詹青龙,张静然,邵银娟等.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0(3):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