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文献传递服务

电子文献传递服务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将逐步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图书馆可以对其经费进行重新分配,通过降低购买传统图书馆文献的费用,而将一部分经费用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把电子文献传递与馆藏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图书馆更有效、经济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电子文献传递服务传递的是虚拟的“信息”而不是物质载体,不通过邮政渠道即为馆外读者服务,信息传递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第十五节 电子文献传递服务

电子文献传递服务是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和网络数据库的迅速增长而发展起来的文献服务项目。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为满足用户对文献资料的实时需求、提高工作效率而采取的服务手段,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传统馆际互借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与拓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将逐步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传递服务是应使用者对特定的已确定出版或未出版文献的需求,由图书馆或商业服务单位等资料供应者将需要的文献或代用品在适当的时间内,以有效的方式与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服务。是传统的馆际互借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和发展。

电子文献传递(Electronic Document Delivery,EDD)指以电子的方式请求文献和传递文献,同时包括整个文献传递过程中请求馆与提供馆之间以电子的方式沟通、应答。

一、电子文献传递服务的作用

1.加快了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步伐

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业务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思想已经被国外的许多图书馆认可。但在我国目前经济水平的发展影响下要想完全通过馆际互借来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还有很多制约因素。而文献传递服务却不受太多条件的限制,打破了图书馆之间的界限,只要文献收藏机构设有文献传递服务这项工作,各地的人们都可以求助它来帮助自己找到所需要的文献。

2.有利于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水平的提高

现在的馆员都是具备一定的学科背景,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学科范围是极其广泛而深入。

在文献传递的过程中,馆员可以把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其他馆馆员进行交流。一来可以熟悉它馆好的经验,同时向它馆的馆员学习业务。二来可以交流感情,相互认识、相互配合,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协作开展。

3.电子文献传递服务,能有效、经济地满足读者需求

开展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图书馆可以对其经费进行重新分配,通过降低购买传统图书馆文献的费用,而将一部分经费用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把电子文献传递与馆藏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图书馆更有效、经济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大力开展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同时削减外刊893种,节省经费67万元,而其外刊的利用率提高了62.5%。可见,开展电子文献传递服务不仅没有使文献保障能力下降,反而有相当的提升。电子文献服务是大范围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能够使不断增大的文献出版量与购书经费不足的矛盾得到部分解决。

4.电子文献传递服务,拓宽了读者文献需求范围

通过各种网络数据库、电子邮件、电话、传真、传递软件等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周到、快捷的信息传递服务,读者不再受图书馆服务范围的限制,面向国内、国际文献情报机构。图书馆请求电子文献传递服务,拓宽了读者文献需求范围,可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5.电子文献传递服务方便、快捷,便利科研人员的相互交流

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在快速传递国内、国外最新文献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检索方便、传递快捷,大大便利了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国际学术界之间的学术交流。以上海文献情报中心为例,他们有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电子文献传递服务,使用现代化的网络传播技术手段,因而获取文献信息的范围广,速度快,从申请到所需文献信息传递完毕最快当天即可完成,形成文献传递服务品牌。再如国家图书文献中心与北京各专业情报机构联机上网,形成信息查询、订购、发送一条龙服务,读者通过计算机网络足不出户查询订购原文,并能很快获取所需文献信息。电子文献传递服务也灵活多样,既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递国外发来的电子文档,也可以将本馆馆藏文献通过扫描再以电子邮件方式发给用户,还可以将文献原文通过传真方式传递到需要的读者手中。电子文献传递服务传递的是虚拟的“信息”而不是物质载体,不通过邮政渠道即为馆外读者服务,信息传递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6.文献传递服务使文献资源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

文献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与利用,首先我们要归功于收藏文献比较丰富的大型图书馆之间的共建共享,这种共建共享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文献资源本身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通过文献传递服务能使本馆馆藏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大大提高。如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文献资源,互相之间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建了图书馆联盟,各联盟图书馆之间对收藏的文献施行共建共享的政策。

文献传递服务对图书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一是节省了经费;二是丰富了馆藏;三是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需求。而且通过对文献传递服务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也可以找出文献服务机构在采访、加工及文献布局上的不足。将这些信息反馈给采访部门,也有利于其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整个单位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高效率的文献传递也可解除合作发展藏书中图书馆的后顾之忧,对一部分文献所有权的失去带来的更大范围的使用权获得。通过文献传递可以弥补本馆藏书与文献不足,降低拒借率,扩大文献的使用范围,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丰富了馆藏;同时可以消除重复浪费,促进采购分工协作,节省大量资金,合理布局文献资源。

二、电子文献传递的方式

1.E-mail

目前仍然有不少图书馆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请求,尤其是当文献请求馆不能方便地通过文献收藏馆的馆际互借自动化系统发送请求时。文献提供馆用扫描仪将文献内容转换成数字信号,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作为E-mai附件发送。

2.FTP

使用FTP传输协议,文献提供者利用互联网将文献扫描后生成的文件上传到FTP服务器,接收者只要从提供者中获得FTP登录账号,即可从同一个FTP服务器上将文件下载到接收者本地计算机中。

3.从数据库服务器下载

将文献扫描后生成计算机文件或原本已经数字化的文献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用户订购后可以直接提供互联网下载。目前商业信息机构基本上用这种方式提供“二次文献检索及原文下载”的一站式服务,如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提供的学位论文在线订购,各种文摘索引数据库与电子期刊的链接等,用户直接从服务器上下载全文。

图书馆在收到文献提供馆以电子方式传递的文献后有三种方式送交用户:打印文件后送交用户;将文件直接通过E-mail附件转给用户或放在服务器上通知用户下载。

电子文献传递通过互联网实现,提供方和接收方都需要有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提供方还需要用扫描仪将印刷型的文献数字化,接受方需要用打印机打印文献,扫描软件、传输软件、阅读软件也是电子文献传递不可缺少的程序,一般文献提供方会利用压缩软件对文件进行压缩,以减少传送时间。

从数据库服务器下载的原文多为PDF格式的文件,可以用Acrobat Reader软件打开、阅读、打印。如果是其他特别的文件格式,将文件转给用户时,需要告诉用户使用的阅读软件。

三、电子文献传递应用软件Ariel

1.Ariel的背景情况

Ariel for Windows是美国研究图书馆组织的RLG(Research Libraries Group,http:// www.Rlg.org/)研究开发的面向互联网用户的文献传输软件。是图书馆及其他各类机构用于传送文件的一种工具。利用Ariel系统及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配套硬件设施,用户可以对文献、图片、资料进行扫描后通过网络将其电子图像传递到互联网上的电子邮箱或者传递到运行Ariel的其他工作站

1994年,RLG开发了Ariel for Windows 1.x版,1997年首次发布了Ariel for Windows 2.x版,2001年升级到3.0版。目前Ariel for Windows的最新版本是2002年发布的3.3版本。

Ariel for Windows是专门针对互联网的特点而优化设计的文件传送软件,在操作流程、文件传输质量、文件传输速度、传送文件类型和成本上都优于传真,是一个比传真更可靠、更经济和更方便的文件传送手段,尤其适用于图书馆基于网络环境的全文传递服务。Ariel目前在全球拥有7000多用户,已逐渐成为全球图书馆界用于传输全文文献的标准软件。

2.系统基本功能

Ariel本身并不生成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用户在网络上传送、接收、保存文件提供一种工具。系统分别通过主菜单(Documnt)、发送(Send Queue)、接收(Receive Queue)、传递(Delivery Queue)、文档(Archive)、传输状态(Transfer Status)6个界面来实现其基本功能。

目前,许多非营利图书馆和商业的文献提供机构都以Ariel作为电子文献传递的主要手段。英国BLDSC,美国的SUBITO系统,加拿大的CISTI等著名文献传递机构都利用Ariel向他们的用户传递文献。中国内地也有许多图书馆和文献机构使用Ariel系统,其中包括组成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8家图书馆、众多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

四、远程访问软件——EZproxyR

EZproxyR是一个功能强大、性能稳定、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的代理服务器软件,是解决图书馆向用户提供远程访问服务的业内领先软件。

对于图书馆技术人员而言,EzproxyR的优点如下:易于安装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监控功能;提供上百个数据库的配置信息,能安全有效地连接大量的数据库资源;灵活地进行个性化定制,图书馆可根据需求自已定义允许从校外访问的数据库,对不同类型数据库、不同用户、不同访问权限进行分类,定制用户登录页面、日志文件格式、用户下载行为限定等;强大的日志和分析功能为图书馆对数字资源使用进行监控和分析带来极大的便利;提供USB KEY认证方式,安全性能更高,有效地遏制资源滥用。

对于用户而言,由于EzproxyR采用了先进的“URL重写”技术,用户无需修改浏览器的设置就能访问已获得的电子资源,只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或者插上USB KEY就可以远程访问数据库。

OCLC推出EzproxyR托管服务项目,旨在帮助那些硬件资源有限或者缺乏技术人员的图书馆,实现为其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子内容远程访问服务的目标。EzproxyR托管服务确保采用最新的网络基础设施、带宽和安全保护,同时让图书馆技术人员解放出来,专注于从事其他工作。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是中国大陆使用EzproxyR的第一家用户。随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技术科技信息学院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山西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等图书馆纷纷成为EzproxyR的用户,反映良好。EzproxyR无疑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的最佳选择。

五、CALIS馆际互借与电子文献传递

CALIS馆际互借与电子文献传递系统是CALIS公共服务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系统已经实现了与OPAC系统、CCC西文期刊篇名目次数据库综合服务系统、CALIS统一检索系统、CALIS文科外刊检索系统、CALIS资源调度系统的集成,读者直接通过网上提交馆际互借申请,并且可以实时查询申请处理情况。

为了更好地在高校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CALIS管理中心建立了“CALIS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网”(简称“CALIS文献传递网”或“文献传递网”),作为CALIS面向全国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的整体服务形式。

该文献传递网由众多成员馆组成,包括利用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应用软件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图书馆(简称服务馆)和从服务馆获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图书馆(简称用户馆)。

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应用软件包括三个部分:馆际互借管理系统(含用户服务网关)、馆际通信协议机和传送原文的文献传递系统。

1.馆际互借管理系统(含用户服务网关)

供成员馆的馆际互借员使用,主要功能包括:管理本馆用户,处理用户申请,处理其他成员馆的文献传递请求,向其他成员馆提出文献传递请求,统计。

2.馆际通信协议机

该协议用于所有采用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应用软件的成员馆间的事务处理通信。主要特点包括:

自动异步处理馆际互借员发出的处理指令。既馆际互借员对文献传递请求的操作将作为处理指令进入一个指令队列,协议机自动扫描指令队列,并根据这些指令把相关的文献传递信息通过目的馆的协议机传送到目的馆的馆际互借管理系统中。

通信按照国际标准ISO10160/10161(已被我国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馆际互借协议进行。可与符合该标准的非CALIS软件通信。

3.文献传递系统

用于文献原文的扫描与馆际传递。功能与Ariel软件相似,增添了一些管理与统计的功能。

CALIS文献传递网为成员馆提供下列服务:

馆际借阅(返还式):提供本馆收藏的中文书和部分外文书的馆际互借服务。

文献传递(非返还式):提供本馆收藏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可利用的电子全文数据库等。

特种文献:古籍、缩微品、视听资料等文献是否提供服务,各服务馆根据各馆情况自行制定。

代查代索:接受用户馆委托请求,帮助查询国内外文献信息机构的文献和代为索取一次文献。

六、电子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趋势

1.网上传递文献多样化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图书馆系统、信息系统和大型联机系统都与互联网相连。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已进入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了5万多个网络和6000多个图书馆以及信息机构。数据库总量达1万多个,其中大型联机数据库700多个,如RLIN,OCLC,WLN,VTIAC,DIALOG等都与互联网相通。同时,许多数据库与大中型图书馆的公共查询系统(OPAC)相结合,如国际联机图书馆中心(OCLC)与ILL连接可直接从OCLC标识的用户所在馆馆藏文献或7.2亿多个馆藏文献获得原文传递服务;许多计算机数据库与出版商的电子期刊连接,如ISI公司与著名出版商Academic Pr.,Elservier Science,Spring-Verlage,John Hopkins等协作,将其出版的电子期刊和SCI数据库与互联网连接,提供了2700种期刊的下载;美国CARL公司的Uncover数据库可提供17000多种期刊的目次检索和原文传递。总之,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广泛多样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

2.文献传递方式网络化

互联网是信息与用户之间的良好沟通工具,是电子文献传递产生和发展的“催化剂”,因为文献传递的速度是文献传递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电子邮件可以实现文献的传递,利用网络可传送扫描文件,替代邮寄复印件,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在线传递。无论以Ariel软件、E-mail或在线订购全文,互联网相对于快递、传真或其他传递方式,它能提供更及时、更高效和更经济的文献传递服务,且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文献的收发。

3.文献传递服务全球化

信息交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性网络的形成,使国际文献传递瞬间即成。近年来,由发达国家提供的跨地区以至跨国际的文献传递服务越来越多,如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的“国际中文学术期刊文献传递中心”,该中心通过互联网向全美学术界免费提供中文学术期刊论文的全文传递服务;英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每年收到文献传递请求约400万件,其中3/4来自英国国内,1/4来自英国以外的100多个国家的用户;OCLC、WLN和RLIN等已由地区性的发展成为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文献传递服务机构,其中OCLC的成员馆遍布63个国家。

4.文献传递结算电子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文献服务供应商的日益增多,文献传递服务的竞争已愈演愈烈,结算方法也多种多样,今后的发展趋势是电子货币的结算,即文献信息领域的电子商务化。电子商务能够将有价值的信息迅速传递给需要的用户,电子商务具有许多优点,如成本低廉,用户普及全世界,服务的针对性强。目前,世界各国的许多商业性文献传递服务机构已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文献传递服务的结算。

5.文献传递服务一体化

互联网出现后,许多联机数据库生产商和信息服务机构纷纷以互联网为信息传输通道,采用面向最终用户的检索界面。如美国OCLC公司的FirstSearch系统、医学图书馆的Medline数据库、工程信息公司的Dialog系统等都越来越多的基于互联网的文摘索引数据库系统,不仅是以单纯的文献检索为其最终目的,而且是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提供原文传递服务。又如,美国银盘公司(Silver platter)生产的数据库,将用户的检索结果与馆藏目录和网上全文期刊数据库连接,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步到位的最周详的服务。因此,面向最终用户,实现信息检索与原文传递服务一体化是各文献传递服务机构的目标。

电子文献传递为资源共享注入新的活力,将馆藏文献通过网络跨地域向申请馆和用户数字化传递,这是传统馆际互借的发展与升华,是数字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方式之一,也是数字图书馆的最大优势所在。但由于电子文献较印刷型文献更容易复制,近来与电子文献有关的版权纠纷时有发生。根据《著作权法》立法精神,图书馆开展网络文献传递是一种有限制、受控制的行为,应该加强规范措施,严格限制服务范围和服务权限,提高侵权风险意识,应有判明用户申请动机和目的的能力,使这项服务限定在法律允许的合理使用范围内。对以个人学习和科研为目的的申请用户,可界定为合理使用,以不赢利为目的,慎重控制好收费标准;而对于来自商业和产业的申请用户,就应按规定加收必要的版税给作品权利人以补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