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教师培训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同样重要,是其教师队伍建设的两翼,不得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教师培训是面向全体教师的素质提升工程,对于追求自我实现的教师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面之广、之大不言而喻。专业化发展贯穿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而完善的继续教育机制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教师培训机制

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教师培训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同样重要,是其教师队伍建设的两翼,不得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是解决教师队伍燃眉之急、迅速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有效措施,而教师培训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虽无立竿见影之效果,却能在日常的涵养和积累中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培训是面向全体教师的素质提升工程,对于追求自我实现的教师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面之广、之大不言而喻。

(一)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培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经费的短缺和师资存量的不足导致培训进修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仅有一小部分教师能够从中受益。由于办学经费的紧张,学校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教师学历的提高上,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燃眉之急,而忽视了广大教师的继续教育。由于高校教师数量增长与学生数量增长的不同步,许多高校的教师队伍处于严重缺编状态。在教师存量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转,学校无法让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同时,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教师几近疲于奔命的状态,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进修提高。

2.教师培训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只有把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高校本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按照规划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然而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仍处于无序状态。首先,师资管理职能部门未能按照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师资培养工作,师资培养经费使用的目标不定向,有随机派发的现象。其次,由于培训进修未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挂钩,加之进修机会较难获得,因此多数教师进修的积极性并不高。少数进修学习意识较强的教师通过努力获得较多的进修机会,出现“马太效应”,使进修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受到影响。再次,对教师进修的跟踪管理不到位甚至是“缺位”,对进修效果的评估不够重视,导致进修经费投入效益不明显。由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无序化,知识结构陈旧普遍存在于高校教师队伍中,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体系尚不完备

我国高校教师的培训尚未形成涵盖教学、研究、管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多位一体的继续教育体系。高校没有专门研究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机构,针对教师发展的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和受益面较窄,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单一。绝大多数培训是针对提高学术水平、提升学历进行的,以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发展等为内容的培训少之又少,而这些因素恰恰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校外培训资源不足,校本资源没有得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大多数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主要依赖自主发展,可资借助的资源十分有限。这种状况不仅制约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而且不利于骨干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

(二)加强教师培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根本保证。高校教师正是在他们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的。专业化发展贯穿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而完善的继续教育机制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保障。由于缺乏基于和面向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继续教育机制,高校多把教师培训的重点放在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上,淡化或忽视了对教师教育能力、实践能力、健康人格的培养,从而窄化、弱化了继续教育的功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继续教育短期行为无法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加强教师培训的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

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个体的发展,各高校应充分认识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以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以人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取向,把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统一到学校发展的大目标上来,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双赢。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缺失已经成为教育质量提高和学校发展的桎梏。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更应强化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学历提升与其他业务进修的关系

为了尽快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少高校实施博士工程、硕士工程,把学历提升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受制于经费不足,教师的各种业务进修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由于整日疲于应付教学、科研任务而没有或鲜有机会“充电”,高校教师面临着知识陈旧、学术视野狭窄、教育理念与教育手段落后、创新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的威胁,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实现和专业化发展。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技能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其他业务进修的重要性,有的放矢地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教师提供各种必要的进修学习机会。

3.提高科研能力与提高教学能力的关系

高校教师的进修培训内容更多地集中于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而对于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仅在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有所涉及。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的优良传统形式目前已不再被沿用或仅仅流于形式。高校的许多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虽然他们的学历和专业水平很高,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作为教师他们先天存在着知识缺陷,如果不尽快“补课”,不注重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他们必将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很难达到自身职业生涯的良好境界。教师们既应研究科研学术,又应研究教学学术,二者缺一不可。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要兼顾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使之成为教师成长的双翼。

4.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教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加上教师自我期望值高,使得教师职业成为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2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于2005年9月联合对8 699名大中专教师进行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82.2%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压力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近9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由此看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实践中,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居于主导地位,而心理健康教育长期缺位,教师的人格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人格发展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高度相关,因此在注重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一定要关注教师的人格发展。

5.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的关系

校内培训是校外培训的必要补充。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教师继续教育的资源场。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人力、物力资源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如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语培训、观摩教学、讲课竞赛、青年教师导师制、学术讲座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形式。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研讨可以有效地激发和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并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培训不但能够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扩大教师的受益面、密切教师之间的联系,还能为学校降低培训成本、节约经费开支,与校外培训相得益彰。因此,发展教师继续教育不但要眼睛向外看,还要向内看,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