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同体的共同规范

共同体的共同规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书中,我们是将IRM共同体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来看待,但在讨论其基本特征时,还不敢直接引入范式的说法。因为无论在组成上还是结构上,IRM共同体还不够成熟,显得过于松散,更准确地说应是一种准共同体。IRM共同体中成员首先要对这些范例有所学习和了解。但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管理并不等同于IRM,它只是IRM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对于信息资源重要性和价值的认同是IRM共同体成员所持有的共同信念。

3.4 IRM共同体的共同规范

对于科学共同体而言,其本身具有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足以解释共同体成员彼此间专业交流的比较充分和专业判断的颇为一致”(29)。这些特征概括地说,便是共同体拥有的范式。李学明将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共同的学科观和方法论观念;②共同的基本理论假设、基本理论原理和基本理论观点;③共同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理论主题;④共同的基本政策主张;⑤共同体内部专业交流比较充分;⑥共同体具有较强的韧性或相对稳定性(30)。事实上,如果某一特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具备了这些特征,也就意味着该共同体拥有了同一的范式,而这些特征便是范式的具体表现。

在本书中,我们是将IRM共同体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来看待,但在讨论其基本特征时,还不敢直接引入范式的说法。因为无论在组成上还是结构上,IRM共同体还不够成熟,显得过于松散,更准确地说应是一种准共同体。

为了避免“范式”一词的过多使用,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混淆,库恩在讨论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特征的时候引入了一个词——“学科基质”(disciplinary matrix)。其中,“学科”指称一个专门学科的工作者所共有的财产;“基质”由各种各样的有序元素组成,每个元素需要进一步界定(31)。“学科基质”的重要因素包括“符号概括”、“形而上学范式”(或“范式的形而上学部分”)、“价值”以及“范例”(32)

以此作为借鉴,我们可以通过基本范例、技术工具、共同信念和价值实现这四个要素对IRM共同体的特征进行讨论,将这四个要素所组成的整体称之为IRM共同体的“共同规范”(33)(如图3-3所示)。

(1)基本范例是指IRM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数据、信息、知识、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种类、信息资源的价值、信息流程、管理原则等)。IRM共同体中成员首先要对这些范例有所学习和了解。

(2)技术工具指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所应用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管理手段和工具等,这个要素与“符号概括”相对应。与其他要素相比,其物化特征较为明显。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特别是国外IRM领域,对于技术工具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主导。但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管理(ITM)并不等同于IRM,它只是IRM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img23

图3-3 IRM共同体的共同规范

(3)在IRM共同体中,所有成员都将信息看作为同物质、人力、资金等同样宝贵的资源。从早期的IRM著作开始,这种认识理念就已经为作者所强调,并明显地贯穿于其中。在信息和知识社会的背景下,信息作为组织的重要资源,开始在战略管理层次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讲,“信息资源”除了指信息本身以外,还泛指与信息相关的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对于信息资源重要性和价值的认同是IRM共同体成员所持有的共同信念。

(4)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管理,能够实现价值的增值,并对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产生作用。在这里,我们把这种过程描述为IRM共同体共有价值的实现。关于这个问题,比较著名的有Taylor的信息增值理论,他在IRM领域原创性地界定了信息的增值过程,认为信息的价值在制定决策以及用户活动时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Taylor还提出了信息增值图谱,增值过程包括初始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更大意义上是一种常规活动)、信息分析、判断过程,以及最终的决策和行动过程。增值过程的各个环节与不同的信息增值形态相对应(如图3-4(34)所示)。

img24

图3-4 Taylor提出的信息增值图谱

这个增值图谱具有普遍的意义,具体到IRM的不同领域,则有不同的表现和分化。对于企业IRM来说,信息被看做商品或商业活动研究、发展和决策的资源,其所关注的是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它的“价值增加链”可描述成:信息——知识——产品——利润/效率/竞争力。情报学界对IRM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对信息资源的整序、组织以及提供利用,它的“价值增加链”可描述为:信息——知识——理解——智慧。政府实施IRM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政务处理能力,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它的“价值增加链”可描述为:信息——知识——交互服务——公信力

【注释】

(1)霍国庆.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与发展[J].图书馆,1997(6):4-10.

(2)M S White.The Development of IRM.Inform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1982:166-170.

(3)C Wood.The IRM Perspective[J].Computerworld,1985(7):137.

(4)Hoven(John Van den).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2001,18(2):80.

(5)R McLeod,Brittain-White.Incorporation of IRM Concepts in Undergraduate Business Curricula[J].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1988(1): 28-37.

(6)A N Smith,D B Medly.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M].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1987:30.

(7)卢泰宏,沙勇忠.信息资源管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37-80.

(8)沙勇忠.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2(1): 42-46.

(9)Hoven.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2001,18(2):80.

(10)Macevicˇiūt6e,Elena and T D Wilson.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area[J/OL].Information Research,2002,7(3).http://InformationR.net/ir/7-3/paper133.html.

(11)Christian Schlögl.Wissenschafts landkarte Informations management.http://wirtschafts informatik.de/authenticate.php?doc=wi012003_007_016.pdf.

(12)C.Schlögl.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dimensions and approaches.http://Information R.net/ir/10-4/paper235.html.

(13)Advanced Topics in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Vol.1~Vol.5 Hershey:Idea Group Publishing,2002~2006.

(14)http://biz.163.com/05/0411/20/1H38H51E00021EDI.html(检索日期:2006-01-15).

(15)[美]朱丽·汤普森·克莱恩.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M].姜智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

(16)姜智芹.学科互涉与学术创新.http://www.kjxxb.com/news/KJXXZZH/20060209514.htm(检索日期:2006-02-28).

(17)F W Horton.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Fad or Fact?[J]Journal of Systems Management,1977,28(12):6-9.

(18)R J Gardner.Is Tension Inevitable between SLA and Associated Information Managers?[J]Special Libraries,1980,71(9):373-378.

(19)F W Horton.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Harnessing Information Assets for Productivity Gains in the Office,Factory,and Laboratory[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5:26.

(20)J E Herring.Information Management:The Convergence of Profess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1,11(2):144-155.

(21)P Bergeron.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J].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RIST),1996,Vol 31:263-300.

(22)[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61.

(23)这里没有说从学科的角度来解释IRM共同体,是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IRM作为一门学科还不够成熟,因而将其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来看待更为适宜。

(24)A N Smith,D B Medley.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M].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1987:72.

(25)J R Beaumont,E Sutherland.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Management in Our Knowledge-based Society and Economy[M].Butterworth Heinemann Ltd.,1992:16-17.

(26)B B Miller.Managing Information as a Resource.In:Rabin J.,Jackowske E M(ed).Handbook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Marcel Dekker,Inc.,1988:3.

(27)王栾井,刘晓峻.学科群.学科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J].江苏社会科学,1997(1):171-176.

(28)E M Trauth.The 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J].Information&Management,1989,16(5):257-268.

(29)[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63.

(30)李学明.论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的基本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4-28.

(31)[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63-164.

(32)这四种要素的含义分别为:“符号概括”指共同体成员能无异议地使用的易用逻辑形式来表达使用的公式,或是为共同体成员普遍接受的文字表述;“形而上学范式”指的是特定的共同体成员共同承诺的信念或者特定的模型;“价值”是指共同体成员所广泛共有的理念和判断;“范例”指学生们在接受教育初始遇到的具体的问题解答,以及某些在期刊文献中常见的技术性问题解答。

(33)李东提出,科学语境背景是科学共同体形成和存在的基础,应从构成语境背景的要素方面去寻找科学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可参见李东.科学语境与科学共同体.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1):60-71)。就笔者认为,“共同规范”一词包含有“范式”所指的科学共同体的共有理念、方法等,但没有“范式”那么正规,也较“学科基质”和“科学语境”显得通俗。

(34)R S Taylor.Valued-Added Process in Information Systems[M].Norwood,NJ:Ablex Publishing Corp.,198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