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构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次,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特点。那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组织与方法应如何选择呢?

5 构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1.前言

我国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经历了军国民主义体育、自然主义体育到全面学习前苏联体育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和模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高校体育工作者在学习与引进国外体育教学思想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审视着我们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多年改革的实践证明,我们的体育教学观念具有传统教学思想的局限性,教学模式具有军操式的机械性,教学内容和方法具有前苏联的竞技性等,难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体卫司针对学校体育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做了积极的部署,并对体育课程改革予以重点关注,将体育课正式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这为高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然而,面对新的课程体系,如何进行改革实践,目前还缺少研究。因此,构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对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适应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的健身与卫生保健意识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

(1)现场观察与调查法

在近五年来对江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北京、陕西、山东、辽宁等省市的部分高校进行现场观摩课内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调查。并邀请了部分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畅谈对现有体育教学状态的感受和改革的想法。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了自1990年1月以来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教育书籍上有关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内容,以及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等有关体育课程教学资料来进行研究。

3.分析与讨论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方向,也是体育教学的归宿。它决定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走向和过程,也是评估体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依据,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理论界对原有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过不少的讨论,提出过一些改进意见,文字上进行过一些修改,但始终没有摆脱原有的目标框架,仍然存在着教学思想不够明确、课程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教学实践不好操作的相脱离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所致,停留在“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相碰撞中,加上现在引进了不少国外体育教学新思想,使教学实践工作中更乱了阵营,摸不着方向。那么,如何确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呢?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和观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

首先,必须明确教学思想。体育教学的价值在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表现在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本位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也就是现今提倡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价值的体现,反映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生命性、未来性、社会性的三维体育观上。

其次,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体育课程目标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学校体育目标,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程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简约地掌握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这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主要掌握体育和健康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身心素质和创新个性,这与三维体育观的教学思想相一致。

再次,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特点。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又是一个多种感受器官参与下长期实践体验的过程。因此,课程教学目标既应有宏观的方向性,又要有微观的层次性和操作性,才能真正起到目标的作用。这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使学生掌握体育健身和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体育与健康》调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创新个性。这个目标定位准确,方向明确,内容一致,合乎逻辑,便于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学段、学年、学期以及课时等层次教学目标体系。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是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主要来源。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内容改革中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两种观念的碰撞:一是重竞技项目、轻传统项目;二是重传统项目、轻竞技项目。我们在现场观察与调查中也了解到,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受“竞技与传统观念”之争的影响。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辨证思维所致,在理论认识上混淆了“竞技、传统、项目、内容”等不同概念的含意,忽视了任何项目都可以用来竞技,也可以用来健身。那么作为新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如何从丰富的《体育与健康》素材中精选教学内容?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有的认为: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有健身价值、实用性强的体育素材,使学生熟练掌握,能够终身练习健身;也有的认为:各项体育活动都有健身价值,教学内容就应该广泛一些,让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因此,在总结经验和征求大家的建议的基础上,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按照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教学内容应该是具有时代特点,又有实践运用价值的知识结构体系;二是按照现代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自我健身保健知识、方法、能力、意识,来构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图3-14)。它包括体育健身理论与方法、体育保健理论与方法、体育康复理论与方法、心理调节与卫生方法、体育娱乐与休假方法、体育文化与欣赏等方面的内容。在具体选编教学内容时,还应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分层次、有重点地选择经实践反复证明是有较高价值的《体育与健康》方面内容,使之形成具有指导性和终身健身与保健的工具书。

img60

图3-14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框架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组织与方法体系

课程的教学组织与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和具体办法。以往高校体育教学中在授课的类型上以实践课为主,辅以理论课;在教学组织上主要是课内教学,课外放羊;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技能教学的形式。这对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远远不够的,也难以适应新时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那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组织与方法应如何选择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程教学应该把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隐性课程的教学作用。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习惯来自于人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和长期活动的体验。体育教学特点也反映出是一个长期的“知、情、意、行”过程。因此,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应把课内与课外、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在健身活动的氛围中学习与体验。课的教学时限应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四年不断线,但课的组织、学时、学分安排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课的类型应该是采取理论传教课、实践练习课、学生活动课等三种形式;课的组织应采取相对固定班组、相对松散班组、完全自愿参与班组等三种方式;教学方法应把环境感染法、氛围体验法、讲授法、练习法、宣传诱导法、心理咨询法、自我锻炼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方法体系(图3-15)。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多种多样的具体教学办法。

图3-15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组织和方法体系简图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管理与评价

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往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大多是长官式的行政命令和人情管理方法,难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管理科学认为:任何事物的管理都应该以系统原理为先导,人本原理为核心,效益原理为目标,三者有机地结合贯穿在管理过程的始终。因此,要搞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管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把系统观念、以人为本的思想、效益目标落实到教学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其次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把组织形式、管理规章、实践操作办法统一到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上来,形成一套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图3-16)。

img61

图3-16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管理机制

img62

4.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构建了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体系,对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方法体系以及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有价值的基本框架,对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实践运用中应该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各校具体的课程体系和操作运转办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丰富完善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