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人研究回顾

前人研究回顾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全面接受Boist基于热力学和信息学的研究成果,认为知识创造行为遵循使熵值产生速度最小化的规律,进而能够实现资源使用数量的节约和使用效率的提升,而随着上述过程逐步实现,所创造的知识的价值也不断地增加。

4.1.1 前人研究回顾

如第二章文献综述所述,从方法论和理论基础来看,当前较有影响的知识创造理论大体可分为四大流派:即以Nonaka为代表的SECI流派,以Boist为代表的经济学流派,组织学习流派及复杂理论流派。这四个流派所提出的知识创造的理论框架和维度虽各不相同,但各有所长。

根据第三章三个探索性案例的启示,本章拟在Boist信息空间(Information-Space,即I空间)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综合上述三个流派的长处,提出产学研知识创造空间(Knowledge-Creation Space即K空间)。

Boisot(1999,2005)基于信息学热力学分析,认为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一样,系统往往按照使其熵产生的速度最小化的方式运行,即表现出节约行为的倾向。因此知识创造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用信息资源来代替实物资源,以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利用进而减少熵的产生。在此基础上,Boist从知识的编码性、抽象性、扩散性构建了三维的认识论空间,其主要研究描述了在经济学框架下企业知识资产遵循着社会学习周期理论,在信息空间内不断循环扩散的过程。该理论没有涉及个体的创造性对组织的知识创造与社会学习周期过程的影响,但是对知识创造理论研究具有创新性贡献。

Nonaka(1994)的知识创造理论框架则由认识论和存在论两个维度组成:在存在论维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唯有个体才能创造知识。没有个体的组织是无法创造知识的。组织的功能是对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提供支持,或为个体创造知识的活动提供有关情境。因此组织知识创造的定义是:在组织上“放大”所有个体所创造的知识、并将其“结晶”为组织知识网络的一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逐渐扩大的相互作用的社区之内,这种相互作用可以跨越组织和组织间的边界。而从认识论维度,Nonaka认为西方传统认识论中主客分离难于解释知识的创造过程,打破了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以及认知者与被知物之间的两分法,采用Polanyi(1966)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划分,认为知识的创造是通过自身成为客体一部分,即Polanyi所说的自我包含(self-involvement)和寓居(indwelling)来实现的。在这样的认知论的基础上,Nonaka提出了其知识创造理论所基于的一个重要假设:人类知识是通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社会化相互作用而创造和扩展出来的。这个过程被称为知识转换(knowledge conversion),通过社会转换(social conversion)过程,隐性和显性知识在质和量两方面均得以扩大。

从框架上看,Nonaka和Boist在存在论维度(扩散性)上基本是没有异议的,但在认知论维度,Boist多了一个“抽象”维度。但实际上,这个维度在Nonaka知识转换的四个过程中有所体现。社会化过程可以被描述成:从个体的、零散的隐性知识转换为结构化的、抽象的隐性知识的过程。而结构化的隐性知识才有利于沟通和传播。类似的其他三个过程的表述如表4.1所示。

表4.1 四个知识转换过程的新表述

img64

本研究全面接受Boist基于热力学和信息学的研究成果,认为知识创造行为遵循使熵值产生速度最小化的规律,进而能够实现资源使用数量的节约和使用效率的提升,而随着上述过程逐步实现,所创造的知识的价值也不断地增加。换句话说,使熵值产生速度最小化的知识创造行为和所创造的知识最有价值。进而,本研究在吸收Nonaka理论的基础上继承性地接受了I空间的三个维度作为本研究即将提出的知识空间(K空间)的三个维度,即知识的编码性、抽象性和扩散性,三个维度名称不变,但其中抽象性和扩散性维度的内涵均有所调整。

首先,本研究部分接受了Nonaka的认知论维度(也即Boist的编码性维度),认同知识的创造是隐性和显性知识的社会互相转化所创造和拓展出来的。但因为Nonaka没有明确知识创造的行为的终极目的是抑制熵的产生,因此虽然在其知识转换过程中有体现,但没有明确提出知识的抽象性维度,因此本研究补充了这个维度。

其次,基于本研究的产学研组织间合作情境,对其存在论维度进行了适度的修改,本研究的存在论维度通常只关注两个刻度:组织内和组织间,偶尔会涉及第三个刻度--个人,如第二章所述,因为组织知识的存储和作用过程相当复杂,实践证明很多公司大规模的人才流动并未造成核心能力的丧失(饶勇,2003),因此个人不是企业知识的唯一载体和知识创造的唯一主体。具体到跨组织情境下,组织也应该是知识创造的主体之一。

下文将对三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