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仅仅依赖于自身的力量,已无法满足技术创新的要求。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关键产业技术供给不足。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并非没有可能。党的十七大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1.7 小结: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要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转变上述尴尬局面,首先要准确把握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掌握创新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对创新活动进行管理,促进科学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讲,技术供给来源于自主研究开发、外部购买、外部合作三个方面(Lewin,1999;King,Covin and Hegarty,2003)。企业内部研发活动所产生的技术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并非是创新的唯一源泉。陈劲、陈钰芬(2006)认为开放式创新模式能减小技术创新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开放式创新体系下,技术创新将吸纳更多的创新要素,形成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的多主体创新模式。高度复杂的技术创新常常跨越多个科技领域,创新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日益提高,即使大公司也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前沿领域维持研究的努力,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Marquis,1988)。任何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不可能拥有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和技术(Teece,1988)。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日益缩短压缩了创新周期,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创新的风险日益增大,企业面临的创新压力大大增加,单独创新变得越来越困难。仅仅依赖于自身的力量,已无法满足技术创新的要求。企业对外部创新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与外部各种组织之间,尤其是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有效合作,共同取得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和自身核心能力的提升。

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关键产业技术供给不足。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并非没有可能。从总量上看,2007年我国研发人员总数达173.6万人年,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2006年中国研发经费达1360亿美元,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研发投入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的国家;此外中国在生物、纳米、航天等领域部分技术和产品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切无不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捷径是否存在呢?

党的十七大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最具战略重要性的资源(Nonaka,1994;Grant,1996;Simonin,1999)。而企业开发、维护、培育竞争优势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整个公司内部创造、扩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Drucker,1999;Hoopes and Postrel,1999)。这种基于知识资源的竞争使我国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对于知识资源稀缺的我国企业,如何把外部知识转移到企业内部并创造价值成为应对的关键。因此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相对原先的单纯的产学研合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有利于企业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甚至称为捷径也不为过,但目前低下的产学研合作绩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企业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造成产学研合作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未能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的知识创造和转换的本质,并缺乏有效运作和管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创造、转移和共享的机制和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