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教师专业知识“量”的研究

学科教师专业知识“量”的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学科教师专业知识拥有量对新课程教学的满足度,许多学者从学科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节只以数学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量”的研究为例,考查对新课程的适应和新课程的需求。本节对高中教师思想和行为方面的适应准备做一研究。然而,对于新课程主张的教育思想观念,调查结果显示,66.67%的教师认为不了解或了解不多,31.25%的教师认为比较了解,而无一人了解较深。

第四节 学科教师专业知识“量”的研究

关于学科教师专业知识拥有量对新课程教学的满足度,许多学者从学科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节只以数学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量”的研究为例,考查对新课程的适应和新课程的需求。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有根本性的变化。数学课程内容力求体现时代性,反映数学学科及其应用的进展,渗透了很多现代数学思想,加强了与其他科学以及日常生活的联系,注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教学中,要求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不仅关注知识技能,而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价值观等。新课程的这些“新”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改变学生以往对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方面,将大有作用。但是,面对这么多“新”东西,教师是否适应得了?而“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否适应这些新的改变,是实际教学活动中能否将新课程按照课程设计者的思路实施的关键。即是说,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程度是关系到这次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否适应,如何更好地适应,涉及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是教师专业知识和素质水平,软件是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准备状况。硬件专业知识和素质水平若相差太多,将难以实施,同样,若软件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准备不足,也无法将课程理念贯彻好。本节对高中教师思想和行为方面的适应准备做一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对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适应性方面做一调查,通过比较教师过去或现时的做法与新课程主张的观点之间的差距,判断适应性,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和发展方向建议,以使教师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使新课程顺利实施,同时为课程编制者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对象

现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不同学校的50名数学教师。平均教龄8年。

(三)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兼用访谈法。

问卷重点涉及教师对新增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适应程度,教师对新课程主张的教育思想观念了解情况,教师对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认可情况,有关对学生的评价的问题以及在过去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相关方面的一些做法。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新增课程内容掌握程度

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问卷中涉及的新课程中新增加的9项内容,高中数学教师掌握情况并不乐观(见表2.1)。

表2.1 新增内容掌握情况

img8

注:A——没有学习过,不了解;B——没有学习过,只是从一些书籍或媒体中了解过一些;C——初步学习过,印象不深;D——学习过,基本掌握;E——学习过,掌握较好。

由表2.1看出,掌握较好的内容是矩阵,有83.33%的教师认为自己对矩阵掌握较好或基本掌握;对于数学建模,认为自己掌握较好或基本掌握的教师有48.05%。对于算法,认为自己掌握较好或基本掌握的教师有54.08%。而对于球面几何、统筹法、布尔代数、风险决策,分别只有10.42%、10.41%、8.38%、10.42%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基本掌握或掌握较好,其中球面几何和风险决策,没有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对统筹法和布尔代数,分别只有2.08%、2.13%的教师认为自己掌握较好。分析原因,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教师在大学中的相关课程中学习过矩阵、算法,数学建模这几年叫得比较响,教师多有实践,因此掌握较好;而球面几何、统筹法、布尔代数、风险决策在大学则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进入中学工作也没有太大必要去学习,故了解不够。

在对于没有掌握的内容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切实可行的学习和补充方式方面,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43.75%的教师倾向于发材料自学,56.25%的教师则希望集中培训学习。

(二)教育思想与教学行为表现情况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如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获得,而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价值观的培养;积极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动手实践等新的学习方式;注意加强数学和其他科学以及日常生活的联系;重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本质,等等。对这些思想观念的了解、认可、吸收,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指南,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然而,对于新课程主张的教育思想观念,调查结果显示,66.67%的教师认为不了解或了解不多,31.25%的教师认为比较了解,而无一人了解较深。这表明,大多数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还是很不够的。我们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大,再加上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系统了解。但是,对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摸索使用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见表2.2)。

表2.2 新的学习方式使用情况

img9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阅读自学方式教师平时使用也比较好,有54.17%的教师经常使用,使用过几次的有31.25%。但是,动手实践这一学习方式的使用情况则不是太理想,经常使用的仅有31.25%,很少使用的有33.33%。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主要是教师们认为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不像物理、化学之类的学科那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太清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也许,高中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内容本来就不多。

对于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非常注意和较为注意的教师分别占到20.83%和68.75%,并且主要采用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式进行(68.75%),采用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课外活动课的教师分别占到18.75%和12.50%。这可能是因为教师认为数学应用题教学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和调控,而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课外活动课则要复杂得多,所以,教师比较倾向于采用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式。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课外活动课两种方式的使用还应加强。

对于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数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价值方面,有10.42%的教师非常注意,有54.17%的教师认为自己较为注意,不是太注意的占35.42%,而不注意的没有。这表明,现在的教师大部分已经注意了数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这是达到新课程倡导的注重数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价值要求的良好的基础。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教师已不再是单一地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了,多数教师选了多个评价方面。总体统计下来,41.67%的教师认为学习成绩应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主要方面,64.58%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应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分别也有64.58%、56.25%、29.17%的教师认为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努力程度也应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可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并不是特别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教师还提到了活学活用、学习能力等方面。我们认为,这与新课程提倡的“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理念是比较接近的。这对落实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非常有利的。

(三)现代教学技能使用情况

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方面,使用过几次和经常使用的教师分别有37.5%和41.67%,“从未使用过”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仅占到8.33%。可见,目前多媒体设备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还是比较高的。但对于多媒体教学对数学教学的适用程度这一问题,教师的意见则比较分散,只有14.58%的教师认为“明显优于粉笔加黑板”,33.33%的教师认为“在大部分课题上适合”,16.67%的教师认为“只是在很少的课题上适合”,33.33%的教师认为“对概念原理讲解适合而对解题教学不适合”,另外有2.08%的教师认为“总体上不适合”。这样的结果说明,现在教师们没有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在多媒体的使用方面与新课程要求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如何进一步开发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让数学教师和学生真正认可、感受到现代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将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一项急迫的课题。

(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状况

新课程指出,“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那么,教师具有的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精神和实际行动情况如何呢?分析调查结果发现,认为自己“比较注意教学研究”的教师占到66.6%,“不太注意教学研究”的教师有20.83%,但是“经常进行,并有成果发表”的教师仅有6.25%。可见,高中数学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教育教学研究的,有进行研究的愿望,这一状况将能有力地促进数学课程的实施,有望教师有能力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使教师与课程一起成长,成为“研究型教师”。

(五)课程实施的障碍

在最后的一个开放型问题中,我们涉及了课程实施的障碍问题。大部分的老师提到了高考制度的改革问题,认为如果高考制度没有做出相应的改革的话,此次新课改将难以真正落实;还有的老师认为学校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对新教材的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的不完善;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障碍。

四、类似的调查分析

另一项关于高中数学教师对专业知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23]研究者从“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个知识类别进行了需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本体性知识的需求占43.37%,其次是实践性知识占32.53%,再次是条件性知识占22.89%,最后为文化知识占6.02%。这说明新课程对施教者的教育理论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知识有些不适应,急需加强对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充电”,以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一)高中数学教师对本体性知识需求的结果与分析

被调查者中,对数学史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6.51%;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需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2.17%;对应用数学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人数的40.96%;对新课标新增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2.22%。居于首位的是对新课标新增知识的需求,说明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教学的要求,大多数教师希望在新课程实施之际对大纲新增内容得到有效的培训。

高中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新增知识的具体需求状况如下表2.3。

表2.3 对新增知识的需求情况

img10

如表2.3所示,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建模和算法知识方面的需求最为显著,分别占56.63%和50.60%。此研究结果与前述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二)高中数学教师对条件性知识的需求

被调查者中,对教育学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69%;对心理学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4.94%;对数学教学法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人数的56.63%;对现代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51.81%;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人数的53.01%。教师普遍认为在数学教学法知识、现代数学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方面需要培训。

(三)高中数学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需求

被调查者中,对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需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4.58%;对多媒体辅助教学需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0.24%;对网络技术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人数的51.81%;对课堂设计方面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人数的30.12%;对大纲材料分析处理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人数的40.96%;对班级课堂管理方面的知识需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0.12%;对自我评估方面的知识需求占被调查人数的32.53%。其中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求居于首位,其次是网络技术和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方面的知识。

(四)高中数学教师对文化知识的需求

被调查者中,对基本哲学理论知识的需求,占被调查者的19%;对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一般常识的需求占被调查者的49%;对社会科学的理论和观点的需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2%。其中,居于首位的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一般常识,其次是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和基本哲学理论知识。

五、结论

课程改革的成功受许多方面的影响,除了课程改革是否符合国情民意,是否符合国家的教育实际情况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为他们是课程的真正实施者。教师是否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是否能够适应新的课程要求,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落实的程度。本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现有的高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技能与新课程的理念还是比较接近的,这为新课改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认为,之所以能够如此,与近些年来进行的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不无关系。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使用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科学型计算器)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并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调查结果显示了,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是否适应数学教学这个问题上的分歧还是很大的,只有14%的教师认为“明显优于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并且大部分的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是停留在呈现课程内容的水平上,要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的。信息技术究竟是否适合于数学教学?是仅在小部分课题上适合还是在所有课题上都适合?教师应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新课程实施之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

对新增加的课程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教师不能较好地掌握,所以,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尽快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丰富这部分学科知识及相关教学知识,以胜任这些内容的教学。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修养,能够对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成为“研究型教师”。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仍有近四分之一(21.28%)的教师不太注意教学研究,而有成果发表的仅6.38%。因此,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指导。学校可制定一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措施。

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教师的使用情况是不错的,基本上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只是应根据新课标要求,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教师较少使用的动手实践方式,实验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案例,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公开课,以使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更广泛的开展。

数学教育界强调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近20年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已初见成效,广大数学教师已非常注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这为落实新课程理念“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高中数学教师比较容易适应这一要求。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所持态度是积极的,他们还是希望中国数学教育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也有许多教师认为,高中课程改革不同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前者有高考压力,而后者考试压力基本不存在了,课程的许多新理念只有在宽松环境中才可能实施,高考不改变,高考压力不减轻,高中课程改革只能是“换汤不换药”。我们认为,在新课程实施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高考制度都应该做出重大的调整,只有这样,新课程理念才能够真正落实。[24]

访谈了解,多数教师认为,当前教师需要的更多的是本体性知识,因为本体性知识直接影响着教师回答、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个别名师靠上课口才好获得各种荣誉,成为名师,但学生不喜欢,原因就是当学生问他问题时,很难一时回答出来,多半是“明天再给你回答”、“等我想好了再回答你”。一次一次地让学生失望,学生也就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对教师来讲,他们也不太关心教学知识,更关心直接提高成绩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即具有可操作性的。对于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甚至希望能提供现成的教学设计或教案。在教学观方面,尤其是教师应该持什么样的教材观、让学生持什么教材观,一些教师还是没有良好的教材观。如在某一优秀案例中,教学过程中两处提出“与课本相同”:[25]

片段一:

师:那么,对于一般的函数y=f(x),如何来定义它的零点呢?

生6:方程f(x)=0的根,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师:非常好,跟课本上的定义几乎是一致的。

片段二:

生12:因为在(1,2)上,函数值都小于零,在(3,4)上,函数值都大于零。而在(2,3)上的函数值有正有负,并且图像是不间断的。

师:现在大家能用符号语言来刻画上面问题的结论了吗?

生13:f(2)<0,且f(3)>0,并且图像是不间断的。

师:你们认为怎么样?说得是不是非常好?她的表达已经和课本上差不多了。

如果教师基本上以课本为准绳,那么,容易造成学生视教材为“权威”,这与新课程教学观不相符合。教师应该向学生传递怎样的关于教材的信号?给学生树立怎样的教材观?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