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综述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综述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代技术创新理论是国家创新系统,发源于经济创新理论,服务于经济竞争,形成于产业分析。熊彼特1912年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奠定了第二块理论基石。国家创新系统方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尤其是在OECD中,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的从国家创新系统角度研究创新过程的报告,而且拟定了基于国家创新系统思路的政策体系。

2.1.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综述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912)的《经济发展理论》,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从而开创了创新理论的先河。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a new combination)引入生产体系。也就是说,创新是对于原有的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的一种经济行为。这个概念包括以下五种情况:第一,采用一种消费者还不熟悉的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性能;第二,采用一种尚未产生科学新发现基础上的并且尚未通过检验的新的生产方法:第三,开辟一个尚未进入的新的市场;第四,对一种原材料市场的控制;第五,形成或打破一种处于垄断地位的新的组织。熊彼特的贡献在于从机制上解释了经济发展,并区分了“增长”与“发展”。他对“发展”的解释是不仅是指人口和资源的增长,而且是在生产资料投入不增长的前提下,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即“执行新的组合”。很显然,这种发展意味着一种创新,是另一种发展的实现方式。不管这种创新是通过技术进步、市场拓展或组织的重新建构,只不过是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实质不仅可以理解为经济的量的增长,还意味着质的增长。用符号形式表示,如果设A为单位经济量,则A+A=2;如果设B为包含A单位经济量的质量增长,则A+B>2(其中“2”表示单位经济量的倍数)。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1934年到1944年间研究提出的强调企业家作用的交互式创新理论成为了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具体见图2-1。

img8

图2-1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模型

资料来源:Mark Dodgson,Roy Rothwell著,陈劲译.创新聚焦——产业创新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以强调创新中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为主要特征。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开始注意到创新在较大程度上必须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或企业与用户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包括供应者与装配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竞争者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等这种情况(Fusfeld和Kahlisch,1985;von Hippel,1987年)。其中以von Hippel的观点较为典型。冯·希普尔(von Hippel)在1988年认为,由于存在各种“粘着信息”(Sticky information),所以要注重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创新(见图2-2)。

第三代技术创新理论是国家创新系统,发源于经济创新理论,服务于经济竞争,形成于产业分析。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形成,集中了19世纪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国家体系”的思想和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思想,柳卸林称其为国家创新系统的两块基石(柳卸林,1999)。李斯特在其184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体系》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国家体系这一概念,分析了“国家专有因素”如何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实绩以及后进国家的技术政策选择等问题,从而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熊彼特1912年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奠定了第二块理论基石。

img9

图2-2 创新者与用户的交流和合作模式

资料来源:Mark Dodgson,Roy Rothwell著,陈劲译.创新聚焦——产业创新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经济学家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体系成为第三代技术创新理论体系。目前,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纳尔逊(Richard Nelson)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巴特尔(Patel)和巴维特(Pavitt)的国家创新系统研究、伦德瓦尔(Lundvall Bengt-Ake)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波特(Michael Porter)等人的国家创新系统研究、OECD的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等等(陈劲,2000)。

表2-1 技术创新的理论:三个阶段的演化

img10

资料来源:Mark Dodgson,Roy Rothwell著,陈劲译.创新聚焦——产业创新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创新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商业过程和组织过程,是各种包含在通常的经济活动中的学习过程的结果。创新并不是知识的简单转移,而是各个因素之间互动的学习过程。随着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日益增加,并且更多的参与者和机构都参与了这些学习过程,创新越来越成为各个参与者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综合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创新过程是一个多机构参与的复杂过程,所以,用户、设备供应商、其他企业和个人、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企业环境等都被列入到创新过程的考虑范围之内。这就使得人们必须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分析国家范围内的创新行为,必须从新的和较全面的角度来考察创新行为的结果,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国家创新系统方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国家创新系统方法是从系统入手的研究路线,为创新政策分析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这种方法和新古典经济学以及新熊彼特学派相比,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思想虽然早已产生,但是,利用国家创新系统的思路指导相关政策制定的做法却是20世纪后半叶的事情。尤其是在OECD中,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的从国家创新系统角度研究创新过程的报告,而且拟定了基于国家创新系统思路的政策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