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教与学

关于教与学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大学生对所学课程更多的议论是,“这个课有什么用?”如今该是学校放下架子、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道探讨课程的实质性建设的时候。这句话,我们理解为教师不仅要知道,还要会做、还要有教法。而我们目前,教师限于“知道”这个层面上的估计不少,但能做、有实践经验、有创新思维的,恐怕就少了。

关于教与学——谈课程的个性化建设

目前,大学生对所学课程更多的议论是,“这个课有什么用?”“这个课听不进去。”“老师的教学提不起我的兴趣。”“我要疯了。”……

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一直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开什么课程就学什么课程。可如今学生越来越挑剔了,敢对教师说不,敢对学校说不,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多年来教育主体没有真正地体现学生的结果,形成了课程教学的统一授课模式,这个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成为一代一代进入课堂的教师,继续着这种模式的教学,如果不是商品经济大潮的洗礼,还不会暴露出这些问题,但如今暴露了,怎么办?学生在抱怨学校不为其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抱怨老师不能提起他们的兴趣。同时,老师时常抱怨学生不听话、不会欣赏、缺乏兴趣、缺乏意志力。即便我们不去考虑孰是孰非,学校和教师也必须去适应主体的学生,探索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句话还是对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如果放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教育,对错不好说,而现在看这句话,应该不错,因为现在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没有学生了,教师就失业了。而要有学生,就必须研究学生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教好学生,怎样才能提高对课程的掌控能力。如果老师有十八般武艺,不相信学生不学。那么老师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真本事如何练就?寻根问底还在教育的体系上。多年来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社会价值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办法、科研与教学的地位问题、科研的评价办法,如此种种,使得课程教学内涵建设效果不明显,而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因为培养方案是通过一门一门的课程来体现的。于是,培养效果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如今该是学校放下架子、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道探讨课程的实质性建设的时候。同时,又必须切合实际。因为行政化的原因,很容易形成门面工程、形式工程,甚至是政绩工程,而这就将与课程的实质建设背道而驰。

罗德里克·弗雷泽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名誉校长,据说,他特别喜欢来自中国的一句谚语,大意是:你告诉我,我会忘记;你示范给我,我能记住;你让我自己做,我就会明白,而且一辈子都明白。这句话,我们理解为教师不仅要知道(而告诉学生),还要会做(给学生示范)、还要有教法(让学生学会做)。而我们目前,教师限于“知道”这个层面上的估计不少,但能做、有实践经验、有创新思维的,恐怕就少了。而真正有耐心研究教法、耐心指导学生实践的就更少了。如此一来,怎么才能让学生会做,甚至不忘?

大学发展有自身的发展逻辑,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科学的进步、工具的现代化,必然要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形式,也必然会加入社会的竞争行列。学生越来越少了,对教师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教师必须随之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科技进步、工具现代化以及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课程建设必然要寻找合适的方式、内涵进行建设,必须要有特色。

因此,重视课程的特色、内涵建设可以避免一些短视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