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档案学理论体系
关于档案学理论体系的文章虽然不多,但是划分档案学理论体系才能准确界定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这是档案学基础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于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划分,许多学者将其分为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学应用理论。例如,冯惠玲和张辑哲认为档案学理论像大多数应用学科一样,大致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基础理论层,二是具体操作层;基础理论层一般被称为基础理论,即对学科对象的研究具有普遍的、基础意义的规律性理论问题的探讨,具体操作层是指对在某些具体的操作实践中所特有的规律性、技巧性问题的理论探讨(1)。又如,朱玉媛认为档案学理论体系由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学应用理论组成,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是从横向、宏观的角度,揭示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学科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原则、规律,并对历史事实和实践经验进行抽象的概括和升华,为档案学其他分支学科,为档案工作实践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档案学应用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主要是为档案馆和档案事业建设提供具体的理论支持与指导(2)。但也有学者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例如,宗培岭认为中国特色档案学理论体系,主要由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学应用理论、档案学应用技术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包括:(1)档案论,即大档案观、档案价值观、档案形成观;(2)档案学学科论,即档案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学科研究对象;(3)档案工作论,即档案工作环节论、档案工作性质、档案工作基本原则、档案工作基本矛盾;(4)档案事业管理论,即档案事业体系观、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第二部分是档案学应用理论,按档案管理过程分为档案收集理论、档案整理理论、档案鉴定理论、档案利用理论;按档案管理场所划分为基层档案室管理理论、档案馆管理理论。第三部分是档案学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档案修裱技术、档案字迹显示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3)。朱玉媛针对宗培岭的观点做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第三部分的内容值得商榷,认为理论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来说理论是指在某一活动领域中联系实际推演出来的概念或原理,或者是从对事实的推测、演绎、抽象或综合而得出的,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现象的性质、作用、原因或起源的评价、看法、提法或程式,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技术涵盖了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事物,是生存和生产工具、设施、装备、语言、数字数据、信息记录等的总和,泛指操作方面的技巧。理论与技术具有明显的差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是包含关系,理论体系不应该包括技术内容。因而,档案学理论体系中也不能包含档案修裱技术、档案字迹显示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