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档案宏观管理理论研究

档案宏观管理理论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档案职业论》从中国档案职业的形成、发展状况入手,全面分析了档案职业的基本特征、社会定位和发展趋势,从职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档案职业的结构分布、社会职能、公众形象、社会控制等的研究,分析了在科技日新月异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档案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根源以及各种制约因素,提出档案职业自我完善的机制并预测档案职业的发展趋势。

3.2 档案宏观管理理论研究

伴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加强,个人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非国家所有的档案大量产生,人们对非国有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强化。《非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孙爱萍,2004)提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观,认为非国有档案信息资源与国有档案信息资源共同构成国家档案信息资源。该文回顾了中外非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历史,并从中外非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介绍中,对法律规定、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等方面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从产权理论角度对非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进行了探讨。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在非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应当构建国家、社会、非国有的档案信息资源所有者共同治理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为完整留存社会记忆做出积极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家加强了对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中国社会产生的档案已不全是国有档案,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从国家档案观向社会档案观的转变,传统的“国家档案全宗”理论已经不再适应形势的需要。鉴于目前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出现的问题,《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研究》(付华,2005)一文建立了国家档案资源新理论,确定需要由国家管理的档案资源的范围,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还分析了国家档案资源现状和国际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并对各个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以促进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全面开展。

档案管理体制是指在某系统内部围绕权力的划分和运行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化的关系模式,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及其变革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罗军,2008)以国家档案管理体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国家各项体制改革的目的和要求出发,分析现有档案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运用中外的案例,依据相关理论指导,指出一种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思路,进而构建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体系架构

《档案职业论》(吴红,2004)从中国档案职业的形成、发展状况入手,全面分析了档案职业的基本特征、社会定位和发展趋势,从职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档案职业的结构分布、社会职能、公众形象、社会控制等的研究,分析了在科技日新月异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档案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根源以及各种制约因素,提出档案职业自我完善的机制并预测档案职业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