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与集成系统研究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与集成系统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196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设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196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进行了图书馆内部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可行性调查,并着手开始图书馆自动化的建设。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研究及建设起步较晚。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也在发生改变。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与集成系统研究

盛 芳

(武汉大学图书馆)

【摘 要】本文分析总结了近五年图书馆集成系统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及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新一代集成系统的特点、OPAC的发展方向、RFID等新技术、新理念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的应用、图书馆集成系统评价与比较研究。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 图书馆集成系统 集成系统研究

Research on Library Automation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

Sheng Fang

(Library,Wuhan University)

【Abstract】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nce discovery on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and introduces library's autom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of the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the feature of new generation system,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PAC,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iques and new idea in library's automation construction,assessment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

【Keywords】library automation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 research on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的普及应用和网上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人们更习惯于通过Internet等网络,利用各种索引擎获取知识和信息。图书馆已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途径,图书馆面临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新型载体文献的出现,改变了图书馆的馆藏格局,图书馆不再是“藏书楼”,而是“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图书馆正经历着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作为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水平标志的图书馆集成系统,也必将适应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到来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1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

图书馆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效率、改进图书馆服务方式及服务水平的综合系统的总称。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图书馆集成系统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图书馆集成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1.1 国外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

国外图书馆集成系统起步比较早。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196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设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196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进行了图书馆内部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可行性调查,并着手开始图书馆自动化的建设。

1966年1月产生了《标准机器能读目录款式的建议》即MARC-1格式。机读目录是机器可读目录的简称,英文为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简写为MARC。1967年提出MARC-2,1969年开始向全国发行MARCII格式书目磁带,并将MARCII格式称为US-MARC,机读目录格式的产生使图书馆之间书目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成为可能。

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资源的共建与共享。1967年OCLC成立,1971年Ohio大学图书馆第一次以联机方式将记录输入OCLC系统,同年Ohio州立大学图书馆开发出流通系统,1978年Ohio州立大学图书馆开发出带主题检索的联机检索公共目录OPAC。

从80年代开始,美国逐步形成三类有代表性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大型书目中心——OCLC为代表;普通图书馆使用的商业化系统;书商为主开发的联机订购系统。

1.2 国内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研究及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跟踪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的研究进展。80年代初一些图书馆开始组织团队自主研发单机版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模块为编目模块,具有简单的数据录入、卡片打印等功能。初期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目的就是实现图书馆内部业务处理的自动化,使工作人员从重复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

80年代末随着局域网的出现,有了局域网版本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其功能除了编目流通之外,还有了书目数据查询等功能。1990年开始出现使用标准MARC格式编制机读目录的系统。

1992年国内技术力量较强的图书馆所开发的系统,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开始进行商业化操作,将自己开发的系统进一步完善,出售给其他图书馆使用,标志着我国集成系统开始进入商品化运作阶段。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也在发生改变。从主张自主开发、各自为政的集成系统开发方式,向引进商品化的、成熟完善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转变;从引进一套新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即引进一种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理念,到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系统,来突破旧的管理模式,提高整个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从单一的功能模块发展到多模块、多功能、集成的图书馆集成系统;由自定义文献标准格式、交换能力差及语种数据处理能力差,发展为遵循各种标准和协议、具有良好的开发性、能进行多语种数据处理的图书馆集成系统;从提供馆内服务到提供完全不同于传统服务的在线查询、预约、续借等一系列的网络在线服务;从注重系统功能的集成到注重对图书馆不同类型资源的全面整合的转变。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名称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初期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到现在的图书馆集成系统(ILS或LIS)。未来的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概念将更加宽泛,图书馆集成系统将是图书馆所有系统的集合,包括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随书光盘管理系统、资源整合系统等。

1.3 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产品介绍

(1)国内引进的国外图书馆集成系统

img77以色列Ex Libris公司的A leph500系统。国内主要用户有: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

img78美国Innovative Interfaces Inc.公司的产品INNOPAC升级版M illenium。国内主要用户有:清华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等。

img79美国Sirsi公司产品Unicorn系统。国内主要用户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联合体。

(2)国内自主研制开发的图书馆集成系统产品

img80江苏省汇文公司的LIBSYS2000系统

img81深圳科图公司的ILASII、ILASIII系统

img82深圳大学图书馆开发的系统SULCM IS系统

img83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Interlib系统

img84北京邮电大学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MELINETS系统

img85北京丹诚公司的DATATRAN S系统

img86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图腾V 710软件

2 新一代图书馆集成系统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图书馆信息管理与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图书馆集成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新一代图书馆集成系统除了继承传统系统的优点外,在系统的功能、性能、软件结构、底层数据库管理、多语种处理能力、检索机制、遵循标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2.1 系统性能

(1)适应性

图书馆集成系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计算环境、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软件、不同管理层次需求、不同规模的图书馆使用。系统可移植性强,在图书馆设备更新换代时,系统可方便移植到各种档次、各种配置的计算环境上去。

(2)可靠性

当异常事件发生时(如服务器硬件发生故障、停电、输入数据不合理等意外的环境条件下),系统能按照某种预期的方式做出适当的处理,有效地控制事故的蔓延,不丢失重要信息;并能较快地从故障中恢复,从而避免造成灾难性后果。系统支持双机热备运行模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开放性

系统完全支持OpenURL、XML、OAI、API、Z39.50、SIP2(如依据SIP2标准协议,进行RFID系统和原有图书集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ODBC等工业标准与协议,实现图书馆集成系统与其他系统(如门禁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资助借还书系统、用户认证系统等)的无缝集成与互操作。

2.2 系统功能

(1)系统是整合的图书馆集成系统

系统功能包括采访、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网上公共目录查询(含OPAC及WebPAC,如书目资料查询,读者借阅、预约状况查询、续借等功能),图书目录、期刊文献目次服务及馆际互借等功能。

(2)支持Multi-MARC架构

系统可同时储存和处理多种MARC(CNMARC、USMARC等)数据。

(3)数据转换

系统具有完善的数据接口,支持各种数据来源及多种格式数据的输入及输出。可将各种符合ISO-2709格式和ISO-10646符号集的MARC数据转入图书馆集成系统;书目数据转入时,可以转入原MARC格式或转成符合用户指定的MARC格式的书目数据;转出书目数据时,可以转出原MARC格式或转成符合用户指定的MARC格式的书目数据。如采访模块需要接收来自书商提供的各种格式的新书目录数据;现在很多图书馆实行编目工作外包,书商在提供新书的同时,提供详细的新书MARC数据,需要通过数据转换接口将数据导入图书馆集成系统。

(4)参数体系完善、配置灵活

图书馆集成系统具有灵活完善的参数体系,可以根据图书馆的作业流程,灵活设置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流通政策等。

(5)统计功能

可对数据库的任意字段做统计;统计格式灵活、多样,用户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自行设计统计表格,形成个性化的统计格式;统计结果以表格、直方图、圆饼图、折线图等多种形式显示。

(6)规范控制

规范工作就是对编目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及其数据进行统一的、标准的控制工作,所以也叫做规范控制。规范工作包括名称规范、主题规范、丛编规范以及其他方面的规范工作等。

2.3 底层数据库管理

系统采用分布式的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Informix。

在图书馆集成系统中,底层数据库管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底层数据库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的关系型数据库自身具有较强的安全性、稳定性、开放性,方便二次开发;同时利用数据库自身功能,可对数据直接建立检索点,而不用通过开发商追加索引等。

2.4 体系结构

一个较好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应该具有先进而稳定的体系结构,因为体系结构是系统的根基。目前流行的是C/S(Client/Server)和B/S结构,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为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系统支持三层及以上的C/S网络体系结构,即客户层、应用软件服务层、数据库层,读者直接访问的是应用软件服务层,确保数据库的安全。

2.5 多语种处理能力

国外软件大多支持Unicode 4.1.0以上版本,能处理多文种文献,如M illenium、Unicorn、A leph 500系统。

A leph 500在其开发过程中直接采用Unicode内码,同时它也支持GBK、BIG5等编码的内码转换。

国内软件开发时大多以GBK字符集为基础进行开发,能处理中文、英文、韩文、日文文献,但对其他文种文献(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的处理具有一定困难。

2.6 检索机制

系统采用最先进的切分法检索技术对语句进行分析。有布尔逻辑检索、接近检索、邻近检索、关联检索、子字段检索等检索功能。

国内软件一般只实现字匹配检索,这种方式检索速度较慢,查全率较高、查准率较低,占用服务器的时间较长。国外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切分技术,按照中文的语意进行检索,避免了垃圾信息的出现。如:

A leph500系统:采用了中国国内优秀的中文自动切分算法,目前其中文词库的词汇量为27万多个,专业学术词汇丰富,并可实现图书馆对中文词库的维护。

Unicorn系统:该系统中的切分词表达到65 000个基本词汇,其词汇选择依据是通用性而不是词频,索引机制采用字索引与词索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2.7 系统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开放性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系统先进性的一个标志。系统遵循以下标准和协议:

(1)系统支持图书情报领域中应用的各种标准与规范

系统支持《国际机读目录格式》、《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中文图书规范数据库》、《中国机读规范格式》等。

(2)支持多种协议

系统支持标准的网络检索服务(Z39.50)、OAI、OpenURL协议等协议。

(3)系统支持馆际互借标准——ISO ILL Protocol

3 下一代OPAC的发展方向

早期的OPAC可以说是传统图书目录的电子版本,用来揭示图书馆馆藏书目信息与馆藏流通状况。随着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OPAC的功能也在不断的扩展。从能检索本馆资源向远程资源扩展;从单一的书目信息查询向全文检索甚至各类型资源整合查询的方向扩展;从布尔逻辑式检索向人性化、智能化检索功能发展。虽然OPAC的功能在不断拓展,但是OPAC的变革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变化相比,远不能令人满意。

OCLC作过这样的调查:当你要查找特定题目的信息时,你从何处开始?(1)

(1)College StudentsResponse:

img8789%Search Engines(其中Google占62%)

img882%LibraryWeb Site

img892%Online Database

img901%E-mail

img911%Online News

img921%Online Bookstores

img930%InstantMessaging/OnlineChat

(2)OCLC曾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也指出:

img9490%查询信息的人,对使用搜索引擎感到满意;

img952%查询信息的人,以图书馆集成系统为首选。

为什么信息使用者不喜欢使用图书馆集成系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检索系统,检索方式复杂,过于专业化,检索功能不够强大;在数据库检索时,必须分多次检索不同的数据库,检索结果有的只能定位到期刊刊名,不能检索到文章篇名,有的不能直接查看全文;OPAC只能检索本馆馆藏,或者说不能很方便地检索其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更不用说方便地检索国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只能检索本馆的纸质馆藏,不能实现统一检索图书馆的其他馆藏信息如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书、数字化馆藏,并且检索结果没有提供相关性排序;没有提供热门标签;没有提供相关性信息的推荐;没有分面细化检索功能;不能整合一本书的不同版本的信息;不能提供图书目录、期刊目次、摘要、评论信息等相关信息。正如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集成系统(十个校区)200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过去十年,所有的线上检索,变得越来越简单,而且检索功能越来越强。图书馆集成系统是例外。”(2)

3.1 Web 2.0环境下的OPAC的发展

Web 2.0的概念于2005年由美国的研究者提出,之后Web 2.0浪潮席卷整个互联网,Web 2.0的理念迅速被各行各业的人们接受、应用和实践。图书馆2.0(Library 2.0或Lib 2.0)就是Web 2.0理念和技术被图书馆引入并应用的产物。

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即联机公共检索目录。在信息时代的今天,OPAC作为图书馆集成系统面对读者的界面,是图书馆和读者在网上交流的窗口,起着沟通用户与资源、用户与服务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随着网络虚拟社区及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Google、Baidu的出现,给用户提供了OPAC所无法媲美的搜索体验,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以注重人性化、用户参与和信息共享为核心的Web 2.0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OPAC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方向,使图书馆延伸馆藏信息服务、提升服务理念成为可能。

3.2 Web 2.0环境下的OPAC特点

(1)检索界面的简洁化

引入Google风格的检索框,减少过多的专业检索指示,更加贴近读者的网络检索习惯。

(2)提供检索词提示、检索词拼写建议

对用户输入检索词提供提示帮助。充分挖掘读者检索历史,在读者输入检索词时,可以根据历史检索数据提供相应的检索词提示,并进行检索式的自动补全;或者基于主题规范匹配实现检索提示,提供基于语料库内容的拼写建议,提供拼写和语法检查并有自动更正功能。

(3)检索结果的信息显示

检索结果可按照相关性进行排序,可提供分面浏览与导航;可按作者、年份、主题(关键词)、载体、分类等方式精练检索结果,缩小检索范围;可提供图书目录信息、期刊目次信息、图书封面的显示。

(4)相关信息的揭示

通过对图书的相关借阅信息、相关收藏及借阅趋势的挖掘分析,多角度揭示书籍的隐含信息。通过对隐含信息数据的可视化展现,多层次立体地揭示书籍之间的借阅关系;可提供所检索图书的相关信息显示,如图书推荐质数、点击次数、评论条数,使读者从侧面了解这本书,为读者借阅图书提供参考;通过提供相关图书借阅推荐,为读者提供相关类图书的检索推荐,FRBR应用,聚合同一著作的不同作品、不同版本、不同语种、不同载体。

(5)热门信息的提供

当今最畅销的热门图书信息的揭示、图书外借排行榜,让读者了解近期的阅读倾向。系统不仅可提供总排行,还可提供按学科的图书外借排行榜、读者外借排行榜。可以对排行前10名的读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便鼓励读者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6)热门评价、热门标签

Web 2.0理念应用于图书馆OPAC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其社会性,即开放与互动。允许读者对图书进行评论、标注,读者的评论经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审核后发布。OPAC的热门评价功能,增加了读者参与性,改善了读者的体验。

(7)馆员推荐

馆员推荐的图书可以是平时借阅频率比较高的各类新书、好书,不同阶段的热门图书,如考研热门图书、英语四六级考试热门图书等。馆员推荐的图书内容丰富、学科覆盖面广,通过“馆员推荐”可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导读功能。

(8)读者荐购

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资源共建。读者可通过图书荐购平台,从书刊征订书目中荐购所需中外文图书;也可以直接通过填写题名、责任者、出版社、出版年、语种、ISBN等信息,向图书馆自由荐购所需中外文图书。对于读者的自由荐购,系统提供推荐检索的数据套录功能,即根据读者填写的荐购信息从网上抓取更详细的书目数据,方便读者进行荐购,提高荐购数据的准确性与完备性。

读者可以通过登录“我的图书馆”,在荐购历史中查看所荐购图书的状态信息,荐购状态一般有“未订购”、“已订购”、“编目中”、“已典藏”。对于读者所荐购的图书,图书馆将通过“E-mail提醒服务”及时以E-mail方式发送“未订购”、“已订购”、“编目中”、“已典藏”等提醒信息,让读者及时了解荐购图书的状态。同时,系统可将荐购者作为所荐购图书的第一个预约者,保证荐购者最先借阅此书。及时的荐购回复通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高读者的荐购兴趣和满意度。

(9)整合外部资源

豆瓣网、卓越网等网上书店所揭示的书目信息远比图书馆的书目信息丰富得多。整合网上书店的书目信息如:图书封面、图书内容摘要、读者评论、作者介绍等,作为图书馆书目信息的补充,或提供外部链接接口,直接在OPAC中为每条记录加入与其相关的链接,如豆瓣、Google Book等。

(10)其他图书馆馆藏目录整合检索

读者在检索本馆馆藏资源的同时,可检索其他图书馆馆藏信息,以统一的形式显示检索结果,并与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联合应用,为读者提供馆藏资源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11)RSS服务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基于XML技术的互联网内容发布和集成技术。RSS服务能直接将最新的信息及时主动地推送到读者桌面,使读者不必直接访问图书馆网站就能第一时间得到更新的内容。一般图书馆提供的RSS服务有:图书馆最新消息(最新通告、最新讲座、图书到期/超期提醒通知、预约图书到馆通知等)、图书馆最新图书RSS服务、商业数据库RSS服务等。图书馆购买的全文数据库的期刊大多提供RSS服务,如Springer、Science、W iley等。

4 新技术、新理念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的应用

4.1 手机图书馆、手机短信服务平台的应用

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手机这一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消费国,截至2009年6月我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超过6.5亿户,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55亿人次,占网民总数的45.9%,未来两年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数将超过3亿人。手机新闻、手机博客、手机收发邮件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的新服务得到普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无所不在的环境里,因此图书馆有义务把自己的服务嵌入到用户的使用环境当中。

“手机图书馆”是指图书馆提供无线接入方式,让用户通过手机获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手机图书馆将无线通信网络和图书馆集成系统结合起来,利用高普及率的手机终端延伸拓展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通过手机登录“手机图书馆”主页,就可以查询图书馆的各种通知、新书通报、读者借阅情况、图书快到期提醒等信息,可以实现图书续借、预约、馆藏文献的查询等功能。

“手机短信平台”是图书馆利用手机的短信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的主动推送式服务。“手机短信平台”服务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时空,增加与读者的互动,是图书馆扩大外延服务的一种新的模式。目前,短信平台主要实现如预约到书通知、图书快到期提醒通知、馆际互借到书通知、借阅情况查询等功能。

虽然相对于互联网个人电脑Web服务来说,图书馆手机服务由于受无线带宽瓶颈的限制,只能提供诸如书目和借阅信息的查询及图书预约、续借、到期提醒等简单服务。但随着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图书馆将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4.2 RFID在图书馆自动化中的应用

目前全国大多数图书馆已经从纯手工管理方式过渡到使用图书馆集成系统、采用条形码识别的自动化管理模式。虽然采用了许多现代化技术,但实际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图书馆。例如,图书借还手续的繁琐、图书的清点、错架图书的查找、乱架图书的整理等问题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处理方式,阻碍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图书馆界也一直在努力寻找更为先进的技术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

虽然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条码加磁针的模式作为一种廉价而且成熟的管理方式,还会是国内图书馆的主流方式。但是RFID将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趋势。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国外图书馆的RFID应用起步较早也很快,尤其是在美国、新加坡、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目前全美已有超过300家大学图书馆使用了RFID系统;2004年新加坡图书资料供应中心建立RFID系统,藏书150万册;同年,马来西亚科技园及泰国设计创造中心也投入RFID图书管理系统。国内的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图书馆RFID的系统建设。

4.2.1 RFID的工作原理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也叫无线识别系统,缩写为RFID。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作为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和信息标准化的基础。RFID已经被世界公认为是20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在生产、零售、物流、交通等各个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img96射频卡,也称电子标签(TAG),代替图书馆现在使用的条形码和磁针。

img97阅读器(Reader)或读/写器,用于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

img98应用软件系统。

4.2.2 图书馆RFID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1)RFID图书编目系统

RFID图书编目系统是将RFID唯一识别号与图书唯一编码实施绑定,将RFID技术与现有图书馆集成系统对接,实现对图书、读者详细信息的访问,从而将RFID技术集成到现有图书馆集成系统中。图书RFID标签里可写入的信息有:图书编号、书名、所属图书馆或分馆信息、所属书架信息等。通过RFID图书编目系统处理,使每一本书上RFID标签的信息代表每一本书的唯一身份。以后在图书流通的每一环节,RFID系统都能利用相关的读写装置自动添加相关信息,不需要人工干预。

(2)自助借还书系统

自助借还书系统允许读者在没有图书馆管理员的帮助下,自助完成借还书过程。自助借还机的触摸屏会通过交互式的界面来引导读者完成借还书过程。

读者将书和借书卡一起放在自助借还书机上,按照屏幕提示输入读者证密码后,系统自动处理借阅手续并上传至服务器,在处理结束的时候,系统会打印一张收据,上面写着读者已经借出的书籍和将要归还的日期。

自动还书过程非常简单,读者只需要把书放入自动还书机上,自动还书机会自动识别被还书本上标签的相关信息,并自动办理还书手续,打印还书凭条。如果所还书籍超期,则会自动计算超期罚金并提示读者做相关处理。

作为室外使用的自助还书机可24小时工作,方便读者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还书。

(3)智能安全门禁系统

智能安全门禁系统是安装在图书馆出入口处对带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侦测的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图书的侦测防盗。安全检测系统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速度快,声光报警,零误报等特点。目前智能安全门的识别距离可达2米以上。

智能安全门禁系统可以有效阻止没有读者卡的读者进入、阻止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被带出,也可与摄像设备联动自动截取报警时图像信息。此外,可进行读者数、书籍流通量的统计数据工作。

(4)馆藏整理系统

馆藏整理系统是专门用于整理书架,清点馆藏的系统。由于少数读者的不良借书习惯,造成图书错架摆放严重,使整架工作遭遇困难。RFID的应用可使错架图书的查找、乱架图书的整理工作变得简单容易。馆藏整理系统由便携式图书点检仪和后台数据库软件组成。管理员拿着便携式图书点检仪先读取书架标签选定书架,然后沿书架移动,系统会自动识别书本的相关信息,判断该书是否属于该书架,如果不属于,则会示警并提醒工作人员把书拿到合适的位置。同时使用这套系统还可以对馆藏进行快速的清点,统计书库内的藏书量,对馆藏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可以使用该系统来快速查找指定的一本书或者一类书。由于该系统可以大幅减轻管理员劳动强度,很容易保持高整架水平,从而读者更容易通过图书查询系统检索到图书的准确架位,快速找到图书。

4.2.3 图书馆RFID自动化系统的优点

与目前使用的图书馆条形码加磁针的管理方式相比,RFID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资料可更新,简化借还作业

条码印刷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 TAG内存储的信息则可不限制次数地新增、修改、删除。借书时图书RFID TAG内信息自动注记为“已借”,还书时自动注记“已还”,免除磁针的充磁消磁工作。

(2)非接触识读,进一步简化借还作业

由于RFID标签使用时不需要和读写器接触,所以借还图书时,不用打开书页扫描条码,只要图书从读写区域经过即可完成借还图书操作,节省了借还图书的操作时间。同时能实现读者自助借还。

(3)多目标及运动目标识别,加速借、还及盘点作业

RFID标签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当多个RFID标签同时进入读写区域时,不会产生数据干扰,即一次同时可以处理多本图书;系统还可以对运动物体上的标签进行识别;此外射频信号可以穿透非金属包装材料,读写器可以发现经过读写区域的被藏匿图书。

(4)储存信息容量大

一维条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字元,RFID TAG最大的容量可达数MB。RFID TAG除了作为一本书的唯一标志外,还可存储更多信息,比如题名、作者、索书号、价格、架号等。

(5)可重复使用

条码常随着图书的寿命结束而结束,RFID TAG因为本身信息可更新,因此可以重复不断地使用,RFID标签可读写10万次。

(6)不受环境影响

RFID标签表面受到污染后仍然可以读写,并且不受高温、潮湿、重压等恶劣环境的影响,RFID标签具有更强的耐用性。

4.2.4 RFID的主要缺点

(1)RRID整体成本较高。

(2)RFID TAG缺乏隐蔽性,一般贴在书的扉页上,容易被发现和撕毁。

(3)安全性及隐私保护方面有一定缺陷。

当读者经过读写器范围时,就可知道经过的读者书包里有些什么书,或者通过读者的RFID借阅证知道读者的基本信息。

4.2.5 RFID带来的效益

(1)读者服务水平的提高

新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与读者服务水平。

(2)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新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一线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馆藏管理能力。自助借还系统的应用大大减少柜台借还书的数量,有效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便携式RFID阅读器容易查找不在架上或者乱架的图书,使得巡架工作更为准确;RFID阅读器可一次读取数个RFID标签资料,提高了文献清点的工作效率;文献典藏工作由过去的单本典藏转变为批典藏,显著提高文献典藏效率。

总之,RFID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不仅仅是一种条形码和磁条的替代产品。图书馆在积极引进、应用国外RFID技术的同时,结合图书馆的工作实际,以先进的文献服务理念和馆藏管理模式为先导,打破原有的传统束缚,使RFID技术成为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实行馆藏文献管理智能化的有效手段,进而解决全行业性的难题,使图书馆读者乃至整个社会普遍为此而受益。

5 图书馆集成系统研究

图书馆集成系统是一项软件工程。经过近五年的发展,集成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功能比较完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比较成熟、稳定的系统。近五年对于集成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比较研究、图书馆集成系统评价体系及集成系统选型研究、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发展研究、集成系统的发展研究。

5.1 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比较研究

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的研究起步比较早,而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从事图书馆自动化的研究。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都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各系统经过多次优化、更新,已初步形成各具特点和优势、自成体系的集成系统。因为研发的地域和环境不同,管理与服务方式的不同,国内外集成在各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5.1.1 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设计理念上的差异

杨军宁在分析国内外集成系统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集成系统在初期设计的主导思想和沿用的技术路线上的不同(3)。国内外集成系统最大的差异在于设定的服务目标不同。国内集成系统研发初期的目的就是将图书馆内部业务工作自动化,将工作人员从重复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主要服务对象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国外集成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读者,一切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和设计,这种设计理念上的差异,体现在系统功能的侧重点的不同,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也有很大的差别。使用国内集成系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集成系统都比较满意,系统的工作流程可以说是根据图书馆业务流程量身定制的,尤其是系统的批处理功能(如批订购等),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相反,系统的OPAC检索功能、读者的提醒服务、定题服务、在线帮助、在线咨询等读者服务功能却比较弱。国外的集成系统可能在流程设计上并不是很符合图书馆的业务流程,甚至可能使工作效率降低,但在读者服务方面的功能却非常强大,非常细致。

5.1.2 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功能的差异

系统功能是否全面已成为衡量一个系统好坏的基本标准。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外图书馆系统已日趋成熟,包括有基本的功能模块:采访、编目、期刊、流通、Web OPAC等,各个系统在功能方面既有差异也各有特色。

潘秀琴指出国内外的集成系统在功能上的总体差异表现在:国外系统更注重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在系统功能上国外的系统一般都具有联合编目的功能,有的与编目模块集成提供;很多系统的检索模块具有自动订购功能,即在读者对某一种图书检索达到一定次数时,系统自动生成订购需求库;同时具有馆际互借功能,馆际互借的服务开展得非常好。

当然,国内外各图书馆集成系统也各有特色。

薛崧、徐建刚针对引进的三个国外的系统A leph500、Unicorn以及Horizon系统,从系统架构、运行平台、二次开发与功能扩展、集成与互操作及模块功能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各个系统在可靠性、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以及集成性、实用性等性能上的差别。通过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A leph500和Unicorn无论在体系结构、数据库服务、开放性、扩展能力等方面都优于horizon系统,并且A leph500强大的二次开发和扩展能力可以很好地满足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和需求的用户;在模块功能方面,三个系统涵盖了图书馆绝大多数日常业务工作,在多年的运行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本地化应用开发,较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大部分基本需求,且运行情况良好(4)

胡振宁通过对比ALEPH 500与SULCM ISⅢ编目系统在体系结构、原始编目、规范控制、典藏管理、界面设计与业务统计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根据ALEPH 500的优势和用户需求,提出了SULCM IS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5)

Interlib系统是全新的第三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作为资源共建共享的新的载体形式,打破了图书馆单位所有、条块分割的局面,将区域内图书馆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合理配置和图书馆之间互相合作的目的。余玲着重从技术和功能两大方面对Interlib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集成系统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Interlib集群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6)

刘湾通过C/S模式的ILASⅡ和B/S模式的Interlib两种管理系统的对比,分析出两种模式的管理系统在使用中的优缺点,在设计方面针对图书馆使用的集成系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7)。郁曼君通过对ILASⅡ与Interlib两大系统编目功能特点的比较,分析编目模块和书标制作模块在使用中的差异,为用户选择使用新系统提供借鉴(8)

吴锦冲从系统功能、技术特点、数据格式、性价比等方面对国内外常用的集成系统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同时为图书馆集成系统选型提出意见和建议(9)

5.2 图书馆集成系统评价体系及集成系统选型研究

5.2.1 集成系统评价体系

图书馆集成系统是面向图书馆业务管理与读者服务而设计的应用软件系统。如何评价图书馆集成系统,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界的研究课题。

丑楚经过对国内外集成系统的全面比较分析,从系统的功能、性能、系统的运行模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多语言处理能力、数据的标准化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软件的评价标准,提出图书馆集成系统的评价体系(10)

5.2.2 图书馆集成系统的选型

如何选择一个适合本馆的图书馆集成系统、选择集成系统的原则、选型的策略等也是图书馆集成系统研究的一个方面。

杨军宁提出了系统选型的原则,系统选择时应该从五个方面考虑:系统结构的稳定性、系统功能的完备性、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的开放性、操作的易用性。稳定的体系结构是系统选择基本的条件;系统的开放性使图书馆资源共享、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成为可能(11)

在系统选型时,市场的调查分析也很重要。杨玫在对目前国内应用较广的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各自特点,提出了选择软件的几点原则。杨玫认为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软件是选择集成系统的根本原则(12)

在系统选型方面,开发商的售后服务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丑楚指出考察开发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因为单纯的图书馆管理员并不足以具备应付系统的各种问题,开发商应该提供多元的服务方式。开发商能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多元的服务方式,包括上门维修、专门培训、电话答疑、出版专刊、建立专门的网站、在线咨询等(13)

总之,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各有特色,经过数年的发展,国内系统在汉字处理和图书馆工作流程方面更加符合国人的习惯,且产品的性价比更高。国外的系统在多馆工作模式、资源共建共享、读者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是国内系统无法比拟的,各馆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类别的图书馆集成系统。

5.3 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1)建立图书馆联盟的目的

赖朝新指出建立图书馆联盟的目的。图书馆联盟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合作组织,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经费而建立的新型合作模式。美国最早提出图书馆联盟这一概念,也是图书馆联盟发展最好的国家。美国图书馆联盟已发展成为类型多样、合作方式灵活、机制完善的合作组织,将全国各类图书馆连成一个信息网络体系(14)

(2)图书馆联盟的功能

图书馆联盟建设就是为了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图书馆联盟应该具有哪些功能?宋怡提出图书馆联盟应该具有以下功能:联合编目功能、联合目录的建立、功能检索平台的建立、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功能、协调采购及电子资源建设、资源合作存储、联合参考咨询、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等(15)

(3)图书馆联盟的类型

图书馆联盟按地域划分,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全国性的、国际性的联盟。区域联盟有江苏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天津联合采购等。全国范围内的联盟有NSTL、CASHL、CALIS。CALIS合作项目有联合编目、书目查询、馆际互借等,其模式和OCLC发展之初类似。CALIS联合编目系统,减少了图书馆的重复劳动,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的编目成本。

(4)中美图书馆联盟比较研究

美国最早提出图书馆联盟这一概念,也是图书馆联盟发展最好的国家。美国图书馆联盟已发展成为类型多样、合作方式灵活、机制完善的合作组织,将全国各类图书馆连成一个信息网络体系(16)

祁宁、吴齐、赵青从联盟类型、联盟的管理体系、联盟合作项目等方面作了全方面的分析比较,并提出了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对策:制定以资源效益为核心的联盟政策、规范图书馆联盟的管理体制、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扩充图书馆联盟的联合职能。逐步发展形式多样的联盟,打造多个资源共享、人才共享、知识共享、技术共享的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图书馆联盟的不断发展(17)

马先皇以Calis和OhioLINK为例,从联盟成立动机及联盟目标、联盟会员、资金来源、联盟类型及模式、技术平台、联盟服务、联盟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比较分析,为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提供借鉴(18)

(5)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发展

虽然我国图书馆联盟较美国起步晚,在联盟类型和联盟的发展规模上与美国相比有一定差距,在服务水平和功能上与美国比也相对滞后,但是目前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已呈现出兴盛的局面,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和美国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拓展联盟的发展研究,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9)

杨帅分析了我国最大的区域图书馆联盟——长三角图书馆联盟建设情况,指出该联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区城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改进措施(20)

任风英通过对台湾地区图书馆联盟发展状况的分析,探讨了内地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发展状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发展的思路与策略(21)

5.4 集成系统的发展研究

图书馆集成系统作为图书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的支撑平台,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但是集成系统的发展步伐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集成系统新的需求、新的渴望。

(1)图书馆所处环境的变化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指出图书馆所处环境的六大变化:用户及其需求在变化、用户行为在变化、图书馆自身在变化、信息技术环境在变化、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变化、读者参与意识的变化。图书馆集成系统将如何适应这些变化,不断改进系统功能以满足读者需求,成为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方向(22)

(2)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变化

朱新生,李华子提出,图书馆集成系统应该不断地增加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如短信催还、预约、续借、信息推送、RSS服务、书评信息的增加等,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读者信息服务(23)

(3)图书馆集成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

迟艳提出,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对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系统开发商应不遗余力地将最新信息技术应用于集成系统的开发,不断加大技术含量,用高科技、现代化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来武装图书馆集成系统(24)

王庭熙,陈春阳提出,将以服务为主的Web 2.0技术与理念应用于图书馆集成系统,使图书馆集成系统在馆藏内容的揭示、文献的组织揭示方法、服务手段、服务内容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5)

朱强馆长提出了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方向。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系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重新定义图书馆目录、增加综合的信息发现环境、更好的信息传递工具、更强大的搜索能力、更加精致的结果呈现;系统体系结构从两层走向多层;字符编码从GB走向UNICODE;从单一数据格式(MARC)走向多种metadata;文档交换格式从ISO2709走向SGML,XML,HTML;书目查询由条目化查询走向全文检索和智能型检索;用户界面由统一的服务画面走向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定制;参考咨询由面对面的服务走向网络虚拟参考、实时参考;图书馆服务由各馆独自服务走向合作参考服务;由整合检索图书馆目录走向整合检索所有电子资源(包括跨域资源)(26)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人们对信息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对信息组织、管理、检索与服务等方面都将发生改变,图书馆的功能、职能、管理与服务也将发生改变。信息的表现形式也由过去单一文本形式向多媒体方式转变,信息的组织形式由过去结构化数据向非结构化数据转变,人们对信息的检索也由过去文本检索向语意检索、智能检索、基于多媒体内容的检索转变,所有的这些变化都对图书馆集成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是集成系统开发商、图书馆系统使用方及读者共同关注的、永恒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建清.试论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J].现代情报,2007(3):88-92.

[2]马瑞.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2009(17):36-39.

[3]张金艳.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管理系统MetaLib&SFX综述[J].科技信息,2009(12):355-356.

[4]窦天芳,姜爱蓉,陈武.以Exlibris&Metalib为例谈整合检索的几个关键技术及应用[J].情报科学,2007(8):1235-1239.

[5]于林海.美国图书馆开源ILS应用分析与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0(2):63-65.

[6]朱强.图书管理系统发展趋势[EB/OL].[2010-05].201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http://www.lib.whu.edu.cn/hyk/2010tsgfzlt/003.pdf.

[7]聂华.Cloud Computing Basics云计算概览[EB/OL].[2010-05].201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http://www.lib.whu.edu.cn/hyk/2010tsgfzlt/031.pdf.

[8]孙魁明.基于RFID技术的数字图书馆系统[EB/OL].[2010-05].201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http://www.lib.whu.edu.cn/hyk/2010tsgfzlt/011.pdf.

[9]谢晓.基于Web Services和XML的数字图书馆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0]王利蕊.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9(2):75-77.

[11]王庭熙,陈春阳.利用Web 2.0理念开发图书馆集成系统探讨[J].福建电脑,2009(6):39,46.

[12]许萍华,丁申桃.数字资源整合目标与模式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5(5):32-34,38.

[13]李静,刘春茂.基于Web 2.0的高校图书馆学术信息服务模式的探索[J].图书与情报,2007(5):92-96.

[14]杨军宁.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设计差异的比较[J].现代情报,2006(6):149,154.

[15]顾剑.高校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应用与选择[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4):108-109.

[16]范旭.Web 2.0及Librarything对图书馆的启示贵图学刊[J].图书馆现代技术应用,2009(1):43-44,47.

【作者简介】

img99

盛芳,女,汉族,1966年8月出生,武汉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作者长期从事图书馆集成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熟悉业内常用的图书馆集成系统。2006年赴美国考察图书馆集成系统的使用情况,先后考察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等11所图书馆。

【注释】

(1)王行仁.OCLC提供云计算(Cloud Computing)[EB/OL].[2010-05].//201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http://www.lib.whu.edu.cn/hyk/2010tsgfzlt/002.pdf.

(2)“For the past 10 years online searching has become simpler and more effective everywhere,except library catalog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Report2005.

(3)杨军宁.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设计差异的比较[J].现代情报,2006(6):149-150,154.

(4)薛崧,徐建刚.三大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考察与比较[J].图书馆杂志,2008(10):54-58,62.

(5)胡振宁.编目系统的比较研究——以ALEPH 500和SULCM ISⅢ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9(7):109-112.

(6)余玲.Interlib与国内常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6(6):132-133.

(7)刘湾.ILASⅡ与Interlib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比分析[J].情报科学,2008(2):237-239,256.

(8)郁曼君.ILASII与Interlib编目功能比较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17(4):76-78.

(9)吴锦冲.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60-62.

(10)丑楚.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评价标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2):45-47.

(11)杨军宁.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选型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6,(4):133-134.

(12)杨玫.国内主要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市场分析及选择原则[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2):69-71.

(13)丑楚.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评价标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2):45-47.

(14)赖朝新.中美图书馆联盟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

(15)宋怡.图书馆联盟建设与资源利用最大化[J].当代图书馆,2005(2):5-8.

(16)赖朝新.中美图书馆联盟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

(17)祁宁,吴齐,赵青.中美图书馆联盟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8(5):54-55,76.

(18)马先皇.中美图书馆联盟比较研究——以Calis和OhioLINK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07(1):86-91.

(19)祁宁,吴齐,赵青.中美图书馆联盟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8(5):54-55,76.

(20)杨帅.论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图书馆联盟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09(1):47-49.

(21)任风英.台湾图书馆联盟的运作对大陆区域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与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5-7,16.

(22)朱强.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EB/OL].[2010-05].201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http://www.lib.whu.edu.cn/hyk/2010tsgfzlt/003.pdf.

(23)朱新生,李华子.我国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研究[J].情报科学,2006(7):1100-1103.

(24)迟艳.论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现状及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0(7):107.

(25)王庭熙,陈春阳.利用Web 2.0理念开发图书馆集成系统探讨[J].福建电脑,2009(6):39,46.

(26)朱强.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EB/OL].[2010-05].201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http://www.lib.whu.edu.cn/hyk/2010tsgfzlt/003.pd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