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简介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简介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2003年立项的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其最终成果为专著《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考察域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各不相同,不存在统一的招考模式。此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高考改革研究丛书》(10本)在2007至2008年推出。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2003年立项的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其最终成果为专著《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一、篇章结构

此专著51万字,除绪论和结语以外,共分九章。第一章高考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为高考制度的宏观研究(上),第三章为高考制度的宏观研究(下),第四章高考制度的微观研究,第五章高考改革的争论与实证调查,第六章域外高校招考的借鉴(上),第七章域外高校招考的借鉴(下),第八章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第九章高考改革的实践探索。

二、基本内容与主要创新

高考改革历来是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关注的一个敏感而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也是教育学研究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要问题。此书基于教育与社会的视角,以现行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通过文献分析、历史考察、大规模社会调查、国际与地区比较、统计分析、改革实验等方法,从理论上梳理、分析和评价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发展的脉络、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招生考试政策、法治问题、区域公平问题、形式与内容改革、与教育教学的关系,高考改革的两难困境、高考改革的全局观、高考改革的公平与效率、高校自主招生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并对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作了比较研究。既有对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也有对高考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具体改革方案以及高考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此书阐述了高考改革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例如高考改革中一系列的两难问题,进而论述了高考改革全局观对高考制度良性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作者认为,高考的内容与形式改革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改革方案的选择以及推行都需要谨慎。改革应遵循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坚持一定的理论指导,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权衡利弊,推进改革。统一高考制度是高校招生考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公平、高效、经济、便捷的长处。在中国的国情下,将来统一高考成绩即使降低重要性,但在高校录取中也还要起重要作用。考察域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各不相同,不存在统一的招考模式。高考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改成各高校单独招考,而是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身特色的招考制度。此书还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了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提出应抓住素质教育的实质,把握好新生入学的质量标准改革,实行“高中生全面素质+高校个性素质要求”的综合选拔标准,使高考同时有利于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在概述高考改革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次考试、自主录取”,“分类考试、多元录取”,“两次考试、统分结合”三个可供选择的高考改革方案。主张扩大高校和考生的选择权,实行入学方式的多元化。提出渐进地调整高校录取的区域配额、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或国家考试法、整合考试管理机构和资源等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建议,为高考改革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三、社会影响

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前后,许多媒体介绍了此项目的研究进展。此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高考改革研究丛书》(10本)在2007至2008年推出。此项目的论文被《新华文摘》重点转载5篇。2007年4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记者宋晓梦采写的长篇文章《理性对待高考改革》,介绍此攻关项目的进展情况。《读者》2007年6月8日将其作为封面重点文章转摘了该文。此研究的部分观点直接为国家和部分省市高考改革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受到教育部领导的肯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