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鼓舞”江小

“鼓舞”江小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将“鼓舞”与艺术教育、体育教学有效结合,进一步深化艺体教育的内涵。学校以学科教学为融合点,整合“鼓舞”教学内容,如在唱游、体育、拓展等学科中开展“鼓舞”教学。我校根据“鼓舞”项目制定落实两纲教育的具体规划。10月24日,“扬民族精粹,舞璀璨生命”——推进“两纲”研讨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教工社团被评为2008年度“嘉定区十佳明星社团”。

“鼓舞”江小——嘉定区江桥小学“两纲”教育特色

嘉定区江桥小学 唐 敏

近年来,我校坚持“全面发展,艺体见长”的办学思路,以“艺教增内涵、体育强体魄、科技启心智”为特色工作发展目标,以“鼓舞江小”为特色发展项目,积极落实“两纲”教育,认真实施民族文化培训工程,以鼓乐、鼓舞为活动载体,精心制订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分阶段计划,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使学校“两纲”教育从点到面均取得明显的成效,并逐步形成具有学校个性的特色工作。

一、以“鼓舞”丰富艺体内涵

“鼓舞”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是长期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精神产品,具有教育人、陶冶人、愉悦人的作用。我校将“鼓舞”与艺术教育、体育教学有效结合,进一步深化艺体教育的内涵。并在原“艺体”特色的基础上继续延伸,以“鼓舞”项目拓展艺术、体育教育的新课堂,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1.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组织编写校园鼓舞校本教材系列丛书,将“鼓舞”的起源、种类、经典曲目、鼓乐欣赏等内容分阶段制定课时要求,完善教学设计,并融入课堂教学。目前,我们已经编写完成《鼓韵声声》校本教材,按学生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鼓文化的启蒙、普及教育,逐步形成学校民族技艺研习与培训特色,使学生在习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同时,了解与学习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既培养了学生对“鼓舞”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2.关注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学校以学科教学为融合点,整合“鼓舞”教学内容,如在唱游、体育、拓展等学科中开展“鼓舞”教学。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优秀辅导教师的优势,做到生生知鼓乐,人人有项目,分层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将四、五年级立为重点推进级段,使学校的“鼓舞”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依托社团活动发展“鼓舞”文化

学校在发挥校级艺术社团作用的基础上,又特聘上海市文联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绛州鼓乐的专家带教本校教师,进行“鼓舞”技巧的辅导。在普及的基础上选拔和培养特长生。目前,三、四、五年级均有一批学生脱颖而出,他们在胸鼓、平鼓演奏上各有所长,技艺水平崭露头角。通过社团活动,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培养,能力得到了提高。“鼓舞”社团多次在市、区、镇等各项活动中亮相演出,参加了区民族文化培训项目的展示、区“和谐之韵”的文艺演出、区拓展课评比,在区“阳光伙伴”啦啦队比赛中获一等奖,并为市“音乐伙伴”比赛担任啦啦队。在2009年10月3日第三届全国鼓艺大赛上,我校“鼓舞”获得了银奖。通过“鼓舞”表演展示活动,“鼓舞文化”已在我校深入人心,也在全区范围“敲”出了知名度。2008年11月,学校被上海市文联授予“市民族打击乐教学示范基地”,被区教育局正式命名为嘉定区第三批“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基地学校”。

二、让“鼓舞”成为“两纲”教育的有效载体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与舞相结合的乐舞形式,已成为鼓舞、激励人们团结奋进的文化载体。我校根据“鼓舞”项目制定落实两纲教育的具体规划。同时以德育处为核心,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学校、家庭与社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课外落实“两纲”教育的实施体系。我们明确提出:学科教学是实施两纲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外活动是实施两纲教育的重要载体,以“鼓舞”将这两者有机整合,旨在整合教学资源,并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实现“两纲”教育目标。

1.立足课堂教学

我校致力于将“鼓舞技艺”延伸到“鼓舞课堂”,“鼓舞”项目实现了内涵的拓展,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更是将“鼓舞”两个字烙上了江小的印记。同时,以差异教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2008年5月学校开展了“潜心教研,鼓舞课堂”江小第八届教学节活动,倡导以“鼓舞精神”推进教学发展,着力打造合作团队,实现合作共赢。引导、鼓励广大教师实践课改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为培养教师成长,促进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实践证明,“鼓舞文化”的构建对教学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推动力。在10月举行的“两纲”教育推进会上,章丽艳老师的语文课《母鸡》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王达老师执教的品社课《同饮一江水》,通过学生对上海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鼓舞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不仅让教师们互相协作、互相鼓舞,打造了协作互助的教师团队,更重要的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激励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2.推进文化建设

我校分年级对学生进行“鼓文化”的探究教育,让学生在学习鼓乐技巧、传承民族技艺的过程中,进一步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增强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鼓励学生学鼓艺,跳鼓舞,讲述关于鼓的故事,了解鼓的发展演变。学校利用校会、班会课宣传鼓舞知识,介绍历史知识,结合校史谈学校的发展,以“鼓舞”特有的旋律奏响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乐曲。10月24日,“扬民族精粹,舞璀璨生命”——推进“两纲”研讨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上海市文联艺术团艺术总监陈少伦、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朱灵、教育局副局长汪卫平、江桥镇副镇长金惠萍、教育局党委宣传委员李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支部副书记陈卫伟以及兄弟学校的校、园长、德育与艺术分管领导、语文与品社学科教师、学校家长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与会者对我校以“鼓文化”为载体推进“两纲”教育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较高的评价。

三、让“鼓舞”提炼学校精神

1.加强校本培训,发挥社团效能

我校以“两纲”教育为抓手,加强教师培训,让全体教师形成共识,加深对开展民族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感受优秀民族文化对青少年的强大渗透力和吸引力。学校以音乐教师、体育教师培训为重点,邀请外聘专家来校指导,组织了教师鼓舞社团,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学习鼓艺的行列。教工社团被评为2008年度“嘉定区十佳明星社团”。同时,组织全体教师去上海大剧院观看《打动中华》音乐会,在激昂、热烈的鼓声中再次感受打击乐带给我们的力量与震撼。

2.提高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

学校注重艺术化的校园环境布置,以此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利用团队小报、板报、橱窗、广播等进行“鼓舞文化”的宣传教育,陶冶学生身心,净化学生心灵。在师生中征集“鼓舞文化”艺术作品,用于校园廊道的布置。在楼道橱窗中宣传鼓的种类、历史,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提高了校园的艺术氛围,让学生感受“鼓舞”的力量,让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回顾学校“鼓舞文化”特色工作的发展过程,我们始终坚持扬民族精粹,舞璀璨生命,在阵阵鼓声中感受学校前进的铿锵脚步,在翩翩舞姿中畅想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鼓舞”项目的发展不仅是内容上的创新,对全体江小师生而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断实践、探索与创新,“鼓舞江小”一定会更显勃勃生机。在全体“江小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敲出最响亮的鼓点,舞出最绚丽的明天。面对挑战,我们斗志昂扬;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团结、奋进的“江小精神”将永驻每个“江小人”的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