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业态的变化与发展趋势》简介

《图书馆业态的变化与发展趋势》简介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传夫、吴钢的《图书馆业态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一文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年第3期,获获图书、情报与文献学一等奖和“第四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此文将图书馆业态发展趋势归纳为:图书馆嵌入社会、读者中心理念、数字化获取、资源整合、馆际联盟、权威服务。此文立足于中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国内首次对弱化图书馆职业特性现象进行了警示。
《图书馆业态的变化与发展趋势》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传夫、吴钢的《图书馆业态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一文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年第3期,获获图书、情报与文献学一等奖和“第四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类一等奖。

一、篇章结构

此文分为两部分:第一,影响图书馆业态变化的因素;第二,图书馆业态变化趋势。此文认为促进图书馆业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1)由模拟进入数字环境,图书馆收藏功能受到挑战;(2)文献结构由线性到多维,图书馆信息组织方式受到挑战;(3)读者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与网络应用的挑战;(4)书刊资源成本增长,图书馆服务效益难以保证;(5)其他信息行业的竞争;(6)新的信息使命挑战图书馆战略管理。此文将图书馆业态发展趋势归纳为:图书馆嵌入社会、读者中心理念、数字化获取、资源整合、馆际联盟、权威服务。

二、基本内容

此文提出图书馆业态是指图书馆事业为满足不同读者需求而进行相应要素组合所形成的运行形态,系统分析了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业态的影响因素,准确归纳了转型时期图书馆的主要发展趋势,提出了图书馆担负新的使命,防止泛化、边缘化、去职业化的倾向,认为图书馆应回归文化与教育价值。

三、主要创新

(1)提出了图书馆嵌入社会的观点,将图书馆作为社会基础设施考察。此文从理论上阐明了我国近年来“中心图书馆”、“图书馆之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社会意义。

(2)从理论上阐释了“读者中心”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此文针对目前对读者需求存在的误解,提出图书馆要根据用户信息习惯,将服务设计在用户偏好的环境中,以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思想。

(3)提出了“数字化获取”与资源整合的观点,体现了资源效率与成本协调观。针对现有数字资源分散、异构、标准不统一的特点,用户对资源、系统使用效率的特征,提出透明无缝的资源与系统融合观点,体现了资源效率与成本协调观。

(4)针对目前存在的忽视文化功能的情况,此文在国内首次对弱化图书馆的职业特性进行了警示,认为公共图书馆必须重新坚持作为教育文化机构的立场,体现了图书馆回归教育与文化的价值定位

四、社会影响

(1)应用价值:此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9全文转载(2007年第7期),至2011年底在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中被他引55次。作者应邀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开放论坛、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术年会、广州市图书馆专业人才高级研修班、四川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台湾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多个单位作特邀报告,传播本文的思想。此文所提出的观点得到我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认同,形成2007年以来图书馆学研究热点。这些观点包括“防止图书馆去职业化倾向”,“防止图书馆边缘化”,“图书馆应回归文化、科学与教育价值”等。这些研究在比较广泛范围内引起人们重视,对推动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此文理论观点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等多个机构采用。

(2)学术价值:此文坚持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原则,既有一定的历史纵深,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此文在国内首次提出图书馆权威服务、防止图书馆泛化、“去职业化”等理论观点,并提出了图书馆回归文化与教育价值定位的命题。此文认为图书馆担负着信息搜集、组织、保存、提供利用的天然职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文立足于中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国内首次对弱化图书馆职业特性现象进行了警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