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

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教学基层组织”是相对于学校这个“高层”和院这一“中层”而言的最低层次的教学组织。高校教学基层组织,也称为“大学基层教学组织”,是指大学纵向结构中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能的最低层次的正式组织。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组织

“组织”是指由多位成员组成的,有一定的宗旨、目标、结构和职权的正式团体。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在管理学中,组织的涵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静态方面看,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这一网络可以把分工的范围、程度、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等用部门和层次的方式确定下来,成为组织的框架体系。从动态方面看,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通过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变革,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要素、环节,从时间上、空间上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每个成员都能接受领导、协调行动,从而产生新的、大于个人和小集体功能简单加总的整体职能。一般有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其中,正式组织一般是指组织中体现组织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我们一般谈到组织都是指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以完成组织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正式组织一般经过正规策划的组织形式,具有目的性(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效率性(讲究效率,以最解决有效的方法达到目标)和约束性(建立权威、制订规章制度)等特征。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关系、兴趣爱好关系、血缘关系等。非正式组织常出于某些情感的要求而采取共同的行动。非正式组织一般是自发形成,具有自发性(工作、社会地位、认识、观点、性格、爱好)、规范性(共同接受并遵守一些行为规则)等特征。一个完整的组织应具有组织结构、组织机构、组织设计、组织设置等。

(l)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也即组织机构中各种关系和资源的连接方式,它是组织内部各种关系的“网络”,是组织的构架。换句话说,组织结构是为了实现预计目标而用来连接组织中的技术、任务和人员的分工协作的手段。

根据关注点的不同,组织结构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系统观,关注行动结构;一类是理性系统观,关注规范结构。前者以古尔德纳为代表,更注重行动结构而非规范结构,关注组织成员实际做了什么,而不是按照规范他(她)应该做什么。参与者被认为受个人利益驱使,并企图把它置于组织之上。因此非正式的行动结构更重要,而正式的规范结构是一种装饰性的华盖,掩饰了“真正的”结构。与自然系统观不同,以理查德L·达夫特、斯蒂芬和斯格特等人为代表的理性系统观关注正式的规范结构。如斯蒂芬认为,组织结构是规定任务如何分配,谁向谁报告,正式的协调机制和相互关系的模式。[1]可见,自然系统观的“结构”是“隐性的”,必须深入组织经过长期观察才能认识,而理性系统观所关注的结构是“显性的”,它可以通过有形的组织结构图、组织手册、职位说明和其他正式的文件表现出来。相比而言,也许前者更深刻、真实,但后者更易于观察,便于研究。

(2)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组织结构的表现形式,是组织结构功能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名词性的组织是以组织机构作为存在方式的。或者说,人们从名词意义上谈组织,就是谈组织机构。如果说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种关系的“网络”,那么可以说组织机构是这些网络的物化形态。“网络”是隐性的,而物化形态的组织机构则是显性的,是网络存在和作用的载体及表现形式。

(3)组织设计。它是指管理者在一定的实践和空间中,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合理有效地调配人员和各种资源的关系,科学的设计组织结构的行为过程。组织设计也称为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设计的结果,组织设计是组织结构形成的前提。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当职责分明,使每个人都知道该做些什么,谁对什么成果负责;并能排除由于工作分配的混乱和多变造成的故障;并能提供反应和支持组织目标的决策沟通网络。组织设计的概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组织设计是根据组织理论,按照管理者的意志以实现一定的目标;第二,组织设计是一个动态的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合理有效地调配人员和各种资源,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管理目标设计组织结构。

(4)组织设置。它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根据组织设计及组织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组织机构的过程。组织设计是机构设置的前提,组织设置是组织设计的“物化过程”;组织设置是形成组织机构的手段,组织机构是组织设置的结果。一个正式的组织是从对职务结构的构想中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把组织工作看成是:把为达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组合分类;把监督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主管这类工作的主管人员;规定组织活动中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组织设计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只有经过组织设计才能产生合理的组织结构,而组织设计往往是一个动态的组织过程,一成不变的组织设计是不存在的,它往往要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动而不断做出调整。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对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使组织结构也处于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中。

2.高校教学基层组织

基层组织是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高校教学基层组织”是相对于学校这个“高层”和院这一“中层”而言的最低层次的教学组织。高校教学基层组织,也称为“大学基层教学组织”,是指大学纵向结构中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能的最低层次的正式组织。

教学基层组织的结构和管理属于高校微观结构的研究范畴,它主要反映的是高校在关于办学的价值取向、办学定位与特色构建等方面的思考与行动。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是贯彻执行学校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和检查教学、开展教学研究以及培养师资力量的基层单位,也是加强教学管理、组织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学校任务和目标的最基本单位。长时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主要是按课程或专业方向设置的教学组织,是实现高等学校教育职能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总体上讲是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讲是要完成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三大功能。要完成上述任务,离开基层教学组织是不可能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还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实施主体。它承担着学校主要的教学任务,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和修订,具体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各门课程任课教师的管理等,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基层组织保证;教学基层组织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方针和政策,研究教学计划,编写教材,集体备课,组织青年教师观摩教学,对试题和考试结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组织读书报告和学术交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检查、质量评定和考核等,从而在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实施者。它根据学校的科研计划,结合教学实际与需要引导教师们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承揽各种类型的科研项目;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整体学术水平;基层教学组织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基地,它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师资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制订长期及短期的师资培养计划,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计划引进各种层次的教师,并对教师的思想品德、业务进修和工作情况定期考核、检查和总结,帮助教师提高政治素质。不可否认,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所高校如果离开了教学基层组织,就好像一座大楼失去了基础,无法站立和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