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教育“基础性”的确立

基础教育“基础性”的确立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础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国家非常强调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而对基础教育基础性的重视又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及其在普及基础教育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一方面,这是由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决定的。因此,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并大力普及基础教育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阶段性价值取向,而且也是必须予以坚决贯彻执行的长期政策。

三、基础教育“基础性”的确立

基础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国家非常强调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而对基础教育基础性的重视又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及其在普及基础教育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

早在1949年新中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政府就把普及基础教育确定为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1951年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上都曾提出,从1952年开始,要在5年内实现全国平均80%的学龄儿童入学,并在10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虽然此后五六十年代的教育发展,主要是模仿苏联正规化教育的体制,这也使中国的基础教育逐渐地走上了“精英教育”的发展道路,但是“文革”前十七年的教育在普及基础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还是有目共睹的。[8]有人认为,即使在“文革”期间,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但基础教育仍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如“文革”期间全面下放教育管理权,强调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而这一时期的中小学在校人数也得到了飞速的增长[9],当然这一切都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的。

经过70年代后期的恢复调整,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在80年代,全国应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历史任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而普及初中教育。”1982年第六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81—1985)又提出“到1985年,争取全国绝大部分县普及和基本普及小学教育”。而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明确提出了要制定义务教育法,并依法普及义务教育。1986年,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此后,中央政府又发布了一系列与基础教育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并以此指导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至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已初步实现,而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得以全面推进。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之际,国务院于2001年6月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会议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

从以上的论述来看,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是我国制定基础教育政策的一贯导向和原则。一方面,这是由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决定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儿童基金会在1974年非洲的内罗毕会议上指出的,“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的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它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10]“基础教育既是为生活做准备的阶段,又是学会学习的最好时期”,“在提供各种不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的国家里,基础教育既是打牢知识基础的时期,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定向的第一阶段”。[11]因此,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另一方面,普及义务教育,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事实上,普及义务教育早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先进国家的共识,一些发达国家已普遍实施了十二年制义务教育,这在客观上也给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因此,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并大力普及基础教育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阶段性价值取向,而且也是必须予以坚决贯彻执行的长期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