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律与模型探究

规律与模型探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基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高职建设的实践,反思示范高职建设的价值、规律与模型,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以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建立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1221”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型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价值、规律与模型探究

杨小燕[1]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 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工程。本文基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高职建设的实践,反思示范高职建设的价值、规律与模型,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示范高职;高职院校;价值;规律;模型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实践性和建设性的系统工程,是为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引领工程、推进工程与规范工程。通过示范高职建设的实践反思示范高职建设的价值、规律与模型,对于示范高职示范效应的发挥以及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价值分析

示范高职建设计划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工程,它更具有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

首先是教育类型的均衡发展。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渐得到认可与肯定,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局面开始扭转。示范高职建设计划的实施一方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实现教育类型的均衡发展。

其次是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也不是“同步发展”,高职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示范高职建设项目入选院校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如表1所示),东部地区的入选比例较高,中部和西部相当。这一方面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地区差异性,东部确实走在中、西部的前面;另一方面,尽管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其入选比例也与中部相当,反映出高职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示范院校建设计划的“均衡性”倾向。

表1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院校区域分布情况

img33

可见,示范高职建设计划具有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通过示范高职建设所实现的均衡是“填谷造峰”的高位均衡,而非“削峰填谷”的低位均衡。同时,每一所示范高职示范院校都是高职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者。在“均衡发展”价值的实现方面,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高职建设项目为例,该院构建了以“资源共享”“对口支援”“对口交流”为途径的三维一体均衡发展实现模式。此外,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实现了软件资源共享;开放式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硬件资源共享。通过以上措施,该院实现了对4个地区的11所院校的对口支援与交流,效果显著。

二、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规律探析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教育性和职业性三重属性。其中,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特有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性质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示范高职建设进一步揭示了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遵循三大规律,即教育规律、市场规律与就业规律。

(一)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

遵循教育规律,就是要在示范建设中坚定不移地围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基本理念。例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建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实施学生职业生涯测评与规划,构建系统化得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其次,要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例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建立校企联合机制,建立学生素质测评体系,建立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第三,要切实融合“多元智能”观,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以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为目标。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学分制和选修课制度,不断扩大订单培养比例,强化校企互动及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选择,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搭建了平台。

(二)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要遵循市场的规律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以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建立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由此,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在对市场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市场调查,明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配备相应所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

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在示范院校的创建和建设过程中,广泛进行市场调研,深入全省行业和社会有关层面实施专项调研,10个重点专业均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行业企业领军人物直接参与专业建设,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市场规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显著体现。

(三)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要遵循就业规律

行业是教育与市场的协调器,有利于实现教育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行业将自身发展的需求反馈给高职院校,增强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行业制订相应的就业准入制度和保障措施,保证人才质量、维护学校的合法利益。

例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有深厚的行业办学历史积淀,在示范建设中坚持“立足四川现代交通业、服务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辐射成渝改革试验区”的办学定位创新“行业主导,政企校互动”的建设机制,始终将凸显“四川交通特色”作为建设目标。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以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体;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交通行业大型知名企业密切合作,实施“工学交替”为主导和“订单培养”为驱动的培养模式;在就业导向上,立足于服务交通行业,成为交通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

三、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模型构建

随着示范高职建设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模型也在时间中不断完善。目前,在示范高职建设的推动下,通过对示范高职建设的反思,基本确立了“1221”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型。

“1221”即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把高职院校建成一个“开放的管理平台”;构建“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即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强化“两个证书”制度建设,即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融入专业教学中,使高职毕业生取得专业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源证书;搭建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通过“培训机制”的建立,为专业技能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终生学习的平台。“1221”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型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凸显了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独立教育类型的特征。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也在示范高职建设的进程中对“1221”模型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以校企深入合作为切入点,建设“开放的管理平台”

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借用企业技术资源,充分进行教学加工,实现课程再开发;在实训基地建设上,以“为我所有”和“为我所用”两条路径拓宽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实现形式,确保办学条件持续优化。同时,学院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开放的管理平台” 日趋完善。

(二)以课程体系重构为手段,构建“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

如何处理好专业能力与基础能力培养的关系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一大困境。为解决好这一难题,学院一方面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课程的改革,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能力。同时,在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专业课程教师与基础课程教师的交流机制,使基础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相互渗透,及时查漏补缺。目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进行的土木英语与土木数学课程改革,使专业能力与基础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

(三)以职业资格认证为途径,建设“两个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认证是职业院校“职业性”的重要体现,通过“两个证书”制度的建立,使职业资格认证规范化与制度化。例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依托学院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体系,不断扩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种类,提升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水平,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搭建平台;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嵌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服务。

(四)以培训体系为依托,搭建“终身学习”平台

“终生学习”是教育的基本理念,职业院校也应贯彻这一理念。例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继续教育中心,建立了辐射行业的培训体系。同时,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下,学院各项与企业建立了“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丰田、通用、宝马、雪铁龙等与品牌汽车厂商的培训模式,不仅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培养问题,而且承担企业技术人员的再培训任务,为专业技能人员搭建了终身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R].北京,2005

[2] 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R].北京,2006

[3] 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R].北京,2006-11-13

【注释】

[1] 作者简介:杨小燕(1981—)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课程、高职教育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