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对“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是我院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配套项目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要完善学院高职教学运行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企业全程参与的质量监控平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质量管理团队,为我院的高职教育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对“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王晓琼

摘 要:“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系我院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配套项目之一,本着对项目的理解,作者从内涵分析入手对项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加以实践,为高职教育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是我院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配套项目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要完善学院高职教学运行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企业全程参与的质量监控平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质量管理团队,为我院的高职教育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此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实际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内涵理解

首先对“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项目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这个项目本身包含了“企业全程参与”“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四个层面,并就项目四个层面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第一个层面:“企业全程参与”,作者认为“企业全程参与”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层面的概念,体现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

第二个层面:“工学结合”,作者认为“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教学层面的概念,体现在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上。

第三个层面:“高职人才培养”,作者认为“高职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办学层次层面的概念,体现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即高等职业教育。

第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高职教育管理层面的概念,体现在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上。

通过上述分析,作者认为“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工程”这个项目涉及学院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定位等多方面。而“质量控制工程”前面的“企业全程参与”“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三个定语修饰和限制着“质量控制工程”,也即我们项目中的“质量控制”只能是在“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的质量控制,这就为我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确定了方向,我们始终在“企业全程参与”“工学结合”的前提下进行项目的研究和实施。

二、项目研究

我们就“企业如何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问题对二十余个学院的合作企业和学院的八个教学系进行了书面调查,并在分析这些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就“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工程”项目进行了四个方向的研究:

(一)“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研究

在这个研究方向中,我们从构建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备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科学的管理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我们的思考。

(二)“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在这个研究方向中,我们就构建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的管理体系和监控体系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

(三)“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制度”研究

在这个方向中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构建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和监控制度”两个方面。

(四)“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网络平台”研究

这个方向是对前面三个方向研究成果实现途径的研究,也就是研究如何实现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手段。

三、项目实施

围绕学院的国家示范高职建设工作和“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工程”项目的研究,我们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和创新我们的教学管理,以适应学院国家示范建设对教学管理的要求。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转变观念

学院示范目标确定后,教学管理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所以重视教学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和水平的提高是我们项目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通过“带大家出去看,派大家出去训,引大家一起学、领大家一起做”等方式来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的观念。我们在示范建设期间,先后去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兄弟院校学习,考察;派出去参加各种培训20余人次;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学习示范相关的政策、文件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新理念数十次;带领大家一起做每个子项目,如每一个制度的讨论、修改,每一个研究课题的理解、研讨,每一个系统的开发,每一种教学管理手段的论证和运用等等。此外还分层次分别组织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各种校内培训:教学系主任培训76人次;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55人次;教学干事培训71人次。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初步实现了教学管理人员观念的逐步转变。

(二)创新理念

示范建设强调高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体现“企业全程参与”和“工学结合”,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的管理理念必须创新才能适应示范的要求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围绕这个前提,我们在教学管理的理念上有如下创新:

第一,教学管理要适应“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需要,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先行。所以制订方案前的企业调研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不仅严格要求,未来方便实施,我们利用示范项目开发平台,基本上实现了与企业的网上互动。

第二,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需要改革过去的教学运行中的学院统一排课的方式,代之以各系部根据学生和教师工学结合的需要进行动态排课。

第三,课时的安排按照学习情境或项目的需要集中进行,改变了过去分散安排,效率不高,内容不完整的状况。

(三)完善制度

结合学院示范建设和“企业全程参与的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项目需要以及学院教学管理的实际,我们对过去的教学管理制度采取了废改立的办法,制定和修订了示范建设项目的相关制度10项,同时制定和完善了与示范制度建设相关的配套制度14项,在此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制度建设为契机,以此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具体采取了如下做法:

1.落实任务,目标到人。我们把10个示范要求的制度建设根据教务处每个同志的具体岗位分解到每个人,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方案对时间、进度等作了明确的要求。

2.调查研究、学习提高。为了使我们的制度建设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了组织了项目承担者学习相关的文件、办法,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去兄弟院校调研学习等方式,以此提高大家的认识。

3.逐步推进,不断修正。我们结合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相关的制度,处长对每项制度进行了认真的批改,多次反复后,又在处内集中组织了3次对每项制度的研讨(每次大约一周时间),目的是通过研讨进行沟通,达成共识,提高认识;召开了两次系主任和教学干事参加的制度建设推进会,研讨和修改相关制度;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集中三天与学生工作部及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领导(2009年8月初在老峨山)再次进行了部分制度的完善和修订。

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增强了教学管理人员对制度的理解,提高了相关的政策水平,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基本上适应了学院示范建设的需要。

(四)更新手段

理念转变了,管理创新了,管理手段也要随之更新才能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的需要。对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更换了教务管理软件

针对我们过去使用的软件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进行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更换了“教务管理系统”。结合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的更换,我们培训了教学管理干部、系书记、教师、学生等480余人次,软件使用已经实现了如下功能:

第一,学生可以大流量地在网上选课,只要能够上网的地方,都可以操作,缓解了学院上网条件不足的矛盾;

第二,学生可以立即获得选课结果,减少了选课冲突,缩短了选课时间,提高了选课效率;

第三,可实现学生跟班重修和单独组班重修的选课功能,完善了学分制的管理;

第四,充分满足了学院二级管理需要,即系部安排教学任务、排课、调课、调教室等需要;

第五,根据不同的身份,授予不同的权限,实现了学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系(部)领导、教学和学生干事、辅导员、班主任、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可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查询到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或与工作需要的相关信息并在网上直接操作。

2.开发了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建立了相关的资源库,如合作企业的资源库、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库、下几个资源库、课程建设实践专家库、兼职教师资源库、校外教学管理(或督导人员)资源库等。凭借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网络平台,学院可以实现了:专业改造和新专业申报与企业专家互动;课程建设与企业实践专家互动;随时查询兼职教师信息;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和跟踪(单独平台连接);企业对学院教学质量的网上评价;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等功能。此外,该平台还可实现家长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

3.开发了教研管理系统

具体可实现如下功能:

第一,在专业建设方面,可实现新专业申报(有具体表单)、培养方案上报、招生专业备案、新旧培养方案讨论(链接企业全称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平台)、专业调研等功能;

第二,课程建设方面,可实现新开课程申报(有具体表单)、新旧课程标准讨论(链接企业全称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平台)、精品课程申报、精品课程网评(链接得实e-learning系统);

第三,教研活动方面,可实现教研活动计划(有具体表单)、教研活动总结(有具体表单)的及时上报功能;

第四,教材建设方面,可实现精品教材申报(有具体表单)等功能;

第五,实践教学方面,可实现实践教学计划上报、实训项目开设、设备使用情况、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表格下载)、顶岗实习(链接得实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第六,教育教研成果展示,可实现新专业展示、精品课程展示、精品教材展示等功能;

第七,其他文件提交;

第八,报表打印。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实现了观念的转变,完成了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利用,保证了“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实施,促进了学院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推动了学院的二级管理,也促进了学院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