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在学校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自身也存在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问题。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在学校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自身也存在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按照这样的理念,在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采用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的方法,而是以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作为划分学习领域的主要依据,并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体育有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爱好和锻炼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上的居民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中较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占各种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第3位。2000年的调查报告也表明,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将怕累(54.5%)、有喜欢的项目(51.3%)、没有习惯(50.0%)列为前三位。这些情况说明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对体育课的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再苦再累他们也乐此不疲;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再具有健身价值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模式仍然是学术模式,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仅是他们的教授的复制品”。这种模式不仅对高等教育,也对普通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视为“白纸”、“容器”,被视为有待完善的有机体。总之,学生只是成人社会的附属,在教育过程中只是教师们塑造和完善的对象,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体育教学中,他们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

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是专才,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同时具备动手和动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这样描述21世纪的教育:“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人都能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许多教育家和教师注意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始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背景下,从日本传入的“快乐体育”逐渐在一些学校中进行实验推广。但是,由于不少人对快乐体育的实质缺乏深刻的理解,单纯从教学法的层面去理解“快乐体育”,而未能认识快乐体育实质上是对传统教育模式所体现的学科中心和教师中心课程的否定,因而快乐体育只在部分小学收到了一些成效,在更多的学校特别是在中学,传统体育教学的一些弊端并未能真正得到纠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并未能真正得到体现,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身顺心违”,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传统教育模式或许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鉴于体育课的特殊性质,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至为重要。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十分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受益,不但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学生的权利,也是贯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贯基本理念。

体育是一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只要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学习要求,学生在上述诸方面的状况就一定会发生积极、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变化。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