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学校教师的任务与特点

职业学校教师的任务与特点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通过文化渗透、榜样示范、言传身教等措施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公民,这是职业学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使学生掌握完整的专业技术知识是职业学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二。因此,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又一重要任务。由教师劳动的本质所决定,职业学校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第一节 职业学校教师的任务与特点

一、职业学校教师的任务

(一)奠定学生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教师对人类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文学艺术及社会道德、思想、哲学观点等之所以能得以世代相传,保存并发展下去,主要就是依靠教师的作用。而且社会越文明,科技越进步,知识门类和总量越增加,教师的作用就显得越重要。如若没有教师,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观点就会中断,年青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就无法进行,人类社会就会退回到愚昧、野蛮的时代。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个教师如果不落后于现代社会的过程,他就会感到自己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他感到自己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他的事业,从表面上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他的这段论述,是对教师任务与作用的最好注释。

职业学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觉悟,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引导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行为、习惯等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形成学生健康、完整的个性。同时,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未来的工作和学习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从目前企业发展变化的状况来看,文化的价值以及人们的工作态度、责任感对一个企业甚至比设备更重要。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通过文化渗透、榜样示范、言传身教等措施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公民,这是职业学校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传授学生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

专业技术知识是由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基本原则相结合而形成的,包括具体生产过程、方法、环境、条件、标准和规范等,并为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专门知识体系。在职业活动中,专业技术知识决定着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一是由于专业技术知识来源于科学的理论推衍和实验结论,因此,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可以更为深刻地了解和认识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客观规律和原理,形成自觉遵守科学规律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能。二是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大多来源于社会生产实践,是对以往生产劳动经验的总结,作用于新的生产环节可以进一步优化生产过程,使人们的职业行为更符合经济发展和生产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对以经营、管理、服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职业来说,专业技术知识已成为影响人们工作成效的关键。三是由于专业技术知识自身的科学性,使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科学态度,这种科学与理性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进取、向上、求实、求真的精神,有利于形成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人们对专业知识掌握得越全面、深入、准确,其职业行为就越纯熟、规范,越有利于创新。显然,充分掌握和全面理解与职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使学生掌握完整的专业技术知识是职业学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二。

(三)形成学生专门的职业能力

专门职业能力是从事某种职业时对专用设备、专用工具及专门管理等方面具体工作的综合技能体系,是成功完成职业活动的先决条件。对从业者来说,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技能不仅有利于迅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其在本行业、本领域的职业形象和职业声誉。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高新技术已经渗透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具体的技术是不行的,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职业学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三便是培养学生专门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既是对本行业从业人员在职业行为中的道德要求,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职业道德不仅表现为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影响人们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意志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人们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动力源泉。如果说职业技能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显性因素的话,那么职业道德就是从事职业活动的隐性力量。一个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品格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就会把职业技能发挥到极致,产生出巨大的创造力量;而一个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再高的职业技能也难以发挥作用。另外,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克服陈腐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生产劳动的地位与作用,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从事特定职业活动的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的素质不仅包含职业技能,而且包含职业道德。因此,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又一重要任务。

(五)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由教师劳动的本质所决定,职业学校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因为只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通过筛选信息、实践检验、工研同步等方式,逐步形成明晰的研究目标,然后采用事例说明、描述比较、逻辑推理等多种方法总结教育教学工作,归纳教育教学经验,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交叉才能形成教师特有的职业素质,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吃透教材以利于教学的深入浅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科研可以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掌握本学科最新信息,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如果不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和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改革实践,就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六)推广实用科学技术

职业学校的教师利用学校的人才、技术、设备等优势,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实现职业学校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科技辐射、人才辐射等功能,发挥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发展之动力源泉作用,在产生人才效益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职业学校教师区别于其他学校教师的根本所在,也是职业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体现。职业学校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任务的同时,在当地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推广等方面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七)进行职业指导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的人才流动机制已经形成,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和工作需要自主选择劳动者,劳动者也可以根据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职业。因此,开展职业指导是新形势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沟通教育与职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职业岗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类型,职业指导具有更为突出的意义和作用。正确的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相适应的专业或职业,提高教育的社会效益,减少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所以,职业学校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认真研究职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趋势,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职业适应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职业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劳动主体的主导性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培养人的过程,教师参与这一劳动过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塑造学生品格,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主导性的特点。因为教师的劳动是按照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进行的,主导、控制着教育的方向和程度,具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决定权和选择权。从与学生的关系上看,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的方式、方法等都要靠教师去诱导和培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突出,教学效果就越显著。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来看,教师处于为人师表的位置,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感情、意志品格、知识能力、风纪仪表等对学生都会产生影响,在学生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但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主观条件和外在的客观条件。即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与其职业相符合的品格、知识、技能、素质等,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其次则要求教师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失去了实现的土壤。因此,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看到它的必然性,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又要看到它的条件性,看到客观规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二)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第一,职业教育对象的复杂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既有统一性的要求,又有个性发展的要求,但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使得教师的劳动也带有复杂性的特点。从年龄上看,教育对象中既有青少年,又有在职从业的成年人;从来源上看,劳动对象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具有不同的知识和经验背景;从个性特点上看,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意识、情感、意志、品行。虽然学校的教育制度可以对学生的差异作一定的调整,但即便这样,学生之间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他们的能力的开发与再生产不可能像生产物质产品那样,按固定的工艺流程、统一的型号,用一个模子来铸造。因此,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既要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共同性的目标,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切合学生实际的不同要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第二,教育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教师不是学生的唯一教育者,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天赋及身体条件的差异,家庭与所处具体社会环境的不同,原有的兴趣、习惯、能力的区别,生活、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差异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影响。学生带着家庭、社会的各种影响来到学校,有的影响是有利的因素,有的影响则相反。教师整合各方面的积极影响,消除负面影响,产生同向的、一致的教育力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若没有足够的认识,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不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付出艰苦的劳动就无法搞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个集脑力、体力为一体的复杂劳动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科学知识与技能并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教师的劳动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换是劳动的主要手段。传递和转换就是使社会所要求的以知识形态表现出来的精神财富,成为学生一生享用的个人财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育对象,同时也是主体。因此,教师劳动过程,其程序、进度和成效不完全受教师的意志所决定。学生最大的特点是知识和技能处在不断增长和提高之中,随时处在一个新起点上。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去适应学生的需要,要求教师必须先消化知识,领会、把握知识要点,然后用易于为学生接受的方式将这些知识转换为学生的财富。掌握、理解、消化知识这一过程对教师来说,一般还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转换”上。因为学生时刻在吸收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实施教育与培训,而且还必须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出发实施教育与培训。

(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职业学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为教学内容的不稳定性。普通中学教师传授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受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影响较小,教学的稳定性相应较强。职业学校教学中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培养的重点,而在知识体系中最容易发生变化的就是直接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由此决定了职业学校教师的劳动比普通学校教师的劳动要有较高的创造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具有较强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又要求具有较宽厚的基础和复合型的素质,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出发培养教育学生,而且要考虑学生未来的需要。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要紧密追随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把最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由于职业教育较强的地域性,教材差异大,需要教师根据本地经济状况选择、编写适宜的教材,并随时结合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灵活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此外,职业学校教师的劳动对象在年龄、经历、知识基础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要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采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同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同一期待习惯的养成、同一缺点的克服等,对不同的学生来说,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而且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实现,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四)劳动手段的多样性

与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一样,职业学校教师的劳动也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劳动手段来实现。职业学校特殊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劳动手段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传授职业技能和职业技艺,主要劳动手段比普通中学要复杂得多。在课堂教学中有教科书、实验教具等,在培养技能的教学中有真实的机器、设备、工具和消耗材料,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时教学手段就更加多样化。这种大跨度的劳动手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使用之前必须理解、掌握并学会应用,能够把凝结在教材、机器、设备中的智能、思维方法等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智能、情感、世界观等,才能有效地将知识、技能、思想等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掌握和运用。

(五)劳动时空的无限性

绝大多数从事物质生产和服务业的劳动者,其工作都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超过了这一时空便意味着劳动时间的终止。而教师的劳动具有时间的无限性和空间的广延性,不像工人那样有明确的时空界线。学校教师不仅没有上下班的时间界限,而且也没有地点限制,这是从教师职业的群体特点来说的。具体到职业学校教师,其劳动的这一特点更为显著。由职业学校教学特点所决定,职业学校教师的劳动时间更长、空间更大。课堂、操场、实验室、实习车间、社会实践基地、生产现场甚至学生家中等都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场所。

(六)劳动形式的二重性

职业学校教师的劳动从本质上看是综合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脑力劳动,但是由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在实习场所向学生传授专业实践技能,而专业技能的培养常常伴随着大量的体力支出,如机电专业的教师在实习中必须亲自动手向学生做车、钳、焊等的示范;果树专业的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必须亲自修剪果树等。在生产实习时教师还要付出大量的体力进行现场指导和管理,因此,职业学校教师的劳动复合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主要特征,是一种典型的综合社会劳动。

(七)劳动价值表现形式的间接性和使用价值的持效性

职业学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劳动的结果表现为具有特殊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不是通过学生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学生的劳动成果间接表现出来,而且职业学校教师劳动价值的大小不能像普通中学那样通过高考来衡量,必须根据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所发挥作用的大小来判断,显然,职业学校教师劳动价值的表现具有间接性。

教师劳动也创造使用价值,但其劳动成果的使用价值则具有持效性,当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起来之后,就具有长期的社会效能,不会因为使用而减少或消失,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教师劳动的使用价值会越来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