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学校的教育技术

职业学校的教育技术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技术是在20世纪初的电化教育、程序教学以及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和程序教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生的学习,并将关注的重点从教师的“教”开始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任务,而且也担负着提高教师的任务,它将为职业教育提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管理

第二节 职业学校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在20世纪初的电化教育、程序教学以及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此定义明确地表述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目标是促使和改善学习环境与质量。强调用系统的方法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以个别化为核心,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此定义对教育技术的内涵进行了较为专业化的描述,它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教育技术的主要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合理设计和使用资源,优化学与教的过程的理论与实践。

1.资源的综合化

任何领域都离不开有关资源的支持,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教育技术所涉及的是能被用来促进学习、教学的资源。所谓学习资源就是那些学习者能够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资源,如人和物等。

有些资源是专门为学习而设的,通常称之为教学资源。另外还有些资源是社会和自然界所固有的成分,但能为学习所利用,被称为现实世界的资源。所以,前者是通过“设计”,后者是通过“借用”而成为学习资源的。无论是设计的还是借用的学习资源都具有五种形态:人、材料、工具、设施、活动。每种形态的学习资源都有一定的优势或局限。

2.方法的系统化

教学资源并不总是促进教学的,有时甚至会引起负面影响。因此,应引入系统方法,正确认识整个教学体系中部分(如媒体)及其整体(教学系统)的关系。系统方法(Systems Approach)是教育技术的基础,它主张把事物、对象看做一个系统来进行整体研究,研究它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实现系统之间的联系,达到有目的地控制系统发展、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教育技术系统方法是一个教育的计划、开发、实施和自我纠正的逻辑过程,基本的程序化框架是:明确系统目标,对目标进行分析,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案和方法,试行方案并反馈评价及时调整方案。

3.学习的个性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和程序教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生的学习,并将关注的重点从教师的“教”开始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在教育技术领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在教与学中,重点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而且在于使用这些资源提高学习质量,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理想的个性化学习系统,不仅具备不同的学习速度和顺序,而且具有因人而异的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从所规定的总的学习目标中选择自己优先考虑的目标,经过测试具备了学习这个目标所要求的初始知识能力,便开始这个目标的学习,然后选择适合于自己或学习兴趣的学习资源。

二、教育技术的主要功能

教育技术,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所显示出的对教学活动的巨大改造力和对教学改革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积极推动力,使我们不得不在运用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时,更加认真地透视它的巨大潜能,使之成为有效沟通教学的现实“此岸”与理想“彼岸”之间的一座桥梁。

(一)优化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以及图文并茂、声情交融、有声有色等优势,学生通过图文、声像、动静等多种信息感知,能够使抽象的概念与事物的内涵变得更形象,抽象的文字与符号的意义显得更明确,从而使学习者颇有临其境、见其形、闻其声、触其体之感;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实际情景之模拟教学,可展现那些结构复杂、动态变化、声像同现的内容,可显示微观的变化过程,可使难以描述的现象通过演示一目了然;能帮助学生看到书本上看不到的内容,能感受课堂上感受不到的情景,把一些用书本、黑板无法体现的空间动态画面展示出来,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使过去一些在教学上是难点、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这种形象、仿真的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改变了过去单调、呆板、教师的“一言堂”,使教学不仅可以吸引注意、增强感知、激发思考、深化理解、强化记忆、启发联想、增强想象,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坚定了学习意志,使学生由消极的接受者变为积极的求索者。

(二)丰富教学内容

教育技术不仅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了改革、充实和完善,而且提高了教学信息量,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扩展、深入,使计算机技术、教学软件资料等均可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资源,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必修课程。教育部从1994年开始向社会推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主要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同时也面向社会),以测试他们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使每一名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另外,由于把计算机及网络引入教育现场,为课堂教学的大容量、高密度提供了物质条件,使学生们掌握的信息正在飞速增长。学生用电脑学习,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事态纷繁、盘根错节的多种问题的本质,而这种使用电脑探索解决问题的尝试,蕴涵着教育机能的巨大转变,即从被动地记忆教师“答案”的传统学习方法,向主动学习转换;由信息来源渠道的单调,向教育资源丰富转换。

(三)减轻师生负担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节省了板书和画图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备课均可采用编制软件方式,教师的教案则可通过网络借鉴或调用。因而,可使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精力去探索运用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育与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发出集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CAI课件等,使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形成良性循环。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就是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减负”。网络教学可充分发挥计算机超强“记忆”的优势,全程“记忆”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根据电脑的“记忆库”,全面了解学生的成绩,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学生通过上网学习,博览群书,可提高学习效率,并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拓宽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四)简捷教学管理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任务,而且也担负着提高教师的任务,它将为职业教育提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等信息和服务。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有功能,教师、学生及管理者可通过网络方式展开异地讨论和问答,了解远端教学情况;会议、评审、评估、通知、文件、教学资料、教案、报表、信息储存等活动完全突破了常规模式,变成了任意的、双向的、无纸化机制。教育技术运用于管理,可以减少环节、减少人员、减少时间和经费,改变传统管理受时空局限、运行环节繁多、运转过程缓慢和工作效率偏低等缺陷。或者说,通过校园网多媒体综合教学管理系统、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和远程教育系统等应用软件,可实现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和考试手段现代化,提高学校的总体教育质量或教学管理质量。

(五)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首先,现代教学媒体提供了多样化和多维化的教学信息,图文声像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很难描述或无法描述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直观、简单明了,从而使学生获得了较多的信息和知识。其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点对面”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点对点”的授课形式,使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同时,因现代教学媒体的可反复操作性和软件的开发,使学生可大胆想象、反复实践,可完成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完成的实验和动作过程,可重复地进行传统手段不便重复和无法重复的操作过程,从而提高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以现代教学媒体为介质的新型教学系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和谐的交互关系。教师循循善诱和适时指导,使得学生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并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得出有创造性的新信息;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全面开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概言之,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而且有利于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而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技术本身,它不仅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革命性变化,而且正在教育领域引起思想上和观念上的一场革命。然而,任何先进的技术皆非万能。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过分神化和对现代教学媒体的过于崇拜都是不可取的。必须看到,学生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学习,使得教师在人格、精神方面的陶冶和影响减少了,师生之间缺乏心理上的交流和共识,对学生思想、个性、合作诸方面品质以及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的责任也更大。

三、运用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加完善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一)教学内容模式

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教学内容的模式具有独立性:其一,教学系统本身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新鲜的、潜在的意识和方法。其二,教学内容以教科书和课件为主,以网络资源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辅;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的采集、加工、编排、储存、提取、发送等环节,使之具备了广博精深、形式多样、高度融合、快速传递等特性。其三,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运行,供不同班级、学校或地域的学生共享。其四,教学内容突破了书本局限,突破了教师的知识水平,突破了学校的院墙,甚至突破了国界。

(二)教学过程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过程模式焕然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教学环节上。

1.备课

备课主要包括备内容、备学生、备方法。单就备内容而言,传统的备课就是搜集资料、绘制图表、撰写教案、准备教具等。而在运用教育技术中,是用网络上和多媒体资源中心的资源进行设计、复制、编排、加工,形成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计算机储存,以备上课和学生自学调用。在此模式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教学策略的设计、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为学生自学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开发上,而备课的具体侧重点则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

教学课件是指利用计算机将教学所需要的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按照一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组合而成的教学程序。电子教案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将教学所需的文件、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按照一定的教学策略、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组合或编制而成的教学方案程序。两者既有很多相同点,也有一些不同点。不同之处表现在课件既可是一个课题的,也可是一个章节的,还可是一门课程的;有的教学内容不需制作课件。而电子教案主要是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来编制。如何制作一份高质量的电子教案,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是备课中需要重新学习、操作和探讨的新课题。

2.讲课

讲课严格来说是教师组织协调教学内容、手段和学生等各方面因素的关系,其关键是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和解决好知识迁移问题。在运用教育技术中,教师的组织协调是一个讲授、观察、讨论、指导、归纳、分析、演示、实验、练习等综合运用的过程;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指导和顾问的作用,帮助学生处理和理解由教学媒体所提供的新课题,用课件中的模像完成演示、参观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一个全新的讲课模式。

3.作业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学生的作业往往不是书写或刻画在纸面上,而是通过互联网完成,教师在网上进行批改,即时交流并反馈信息。具体说,学生可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的解决结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环境表述出来,如用Word制作电子作业,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Authorwore制作多媒体报告,VB设计小软件等,这些作品被称之为“电子作品”。电子作品是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由师生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自己进行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而产生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的成果。

4.辅导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自觉地、能动地贯彻总的教育思想和实现教育目标。教师是教材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状态、认识风格,研究如何恰当地利用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辅导。在此,课外辅导可随时随地进行,不用规定时间和地点,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亦即,名师可根据需要适时举行与学生面对面的答疑,典型问题集中指导等活动,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在组织学生创作电子作品活动中,应注意做到:(1)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营造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学习气氛;(2)鼓励学生参加电子作品创作,增加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5.考核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完全突破了传统会考模式,以电脑为工具代替纸卷考试,用单独考试代替了群体考试,一人一卷的考试代替了多人同卷考试;同时,还可边考试、边电脑阅卷、边统计分析。无纸化考试、阅卷、评估已成为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模式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它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种多样。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0世纪后期教育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出现了以下趋势: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研究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把这种趋势变成了现实。其教学方法模式体现了各种方法的高度综合化,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机融合,能比较从容地实现电影、电视、动画、模像、仿真等多种载体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对于演示、参观、操作的过程和经过动画设计出来的想象效果,均能巧妙而容易地实现,真正做到了运用自如,让讲、谈、问、演、看、听、做穿插进行,使教学方法达到了高度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独特的教学方法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新媒体和新技术不过是为新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依据,赋予了教师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丰富的创作空间,至于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中究竟采用哪种媒体、哪种策略、哪种方法和哪种模式,都需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授课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去选择、设计和决定。此间,最不可缺少的是教师对媒体和技术的理解和各自创造性的发挥。

【思考题】

1.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2.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选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何谓教学技术?其主要特点和功能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