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方法

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方法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业设置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其布局是否合理,结构是否科学,将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兴衰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经调查、论证后而设计的专业设置方案,需上报主办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合理性与可行性是专业设置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坚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制度是加强专业设置宏观管理的一项措施,是教育部门对职业学校和对社会高度负责所应尽的责任。

第三节 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方法

一、专业设置的程序

(一)专业设计程序

1.进行社会调查

专业设置对培养的人才类型与规格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界定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能否得以满足,能否保持有比较稳定的来源,关键是专业设置得是否科学、合理。因此,为了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合理,必须进行社会调查。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经济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当地的产业政策,搞清楚哪些是主要产业,哪些是支柱产业,哪些是新兴产业;还要进行人力资源调查,弄清楚当地人才分布的现状与需求情况,作好人才预测。

进行社会调查既要学校亲自实施,又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有关部门有责任、有义务设置专门机构进行人才预测,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提供信息保证和工作方便。

2.组织专家论证

为了防止社会调查中的片面性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确定专业设置之前,必须进行专业论证。所谓论证,就是要对所拟设置的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集体讨论。专业论证要在专业设置委员会或专业设置领导小组会议或扩大会议上进行。专业设置委员会或专业设置领导小组成员要由经济界、企业界和教育界的专家组成。专业论证会议要十分注意倾听经济界和企业界专家的意见。要对社会调查所得到的各种材料、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反复论证,力争得出真实的结论和科学的意见,形成明确的专业设置方向。

3.进行专业设计

(1)职业分析。职业分析是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颇为流行的一种先进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做法。其目的就是在充分了解职业背景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进行职业分析,就是针对职业领域里的工作岗位,首先从职业分析入手,将所有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责,每一职责又划分为若干任务,并确定对应于各项职责的综合能力和对应于各项任务的专项能力;然后在对每一项专项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工具与设备等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形成教学单元,或称为一个教学模块;最后对这些教学模块进行排序和组合,构成预备课程、基础课程和职业专门课程。

(2)专业设计。专业设计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确定专业名称。职业学校的专业名称一般要按照《专业目录》的要求规范命名。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一般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职业服务方向,即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二是社会职业角色。

——规定修业年限。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为3年,特殊为4年;高等职业学校目前一般为3年。

——界定业务范围。根据学生毕业后所服务的职业岗位要求,提出应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

——指出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即要提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课的课程名称。

——提出专业的专门化或专业方向。也就是为了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对于专业面较宽的专业可设立若干个专门化或专业方向。如表4-2所示。

表4-2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物业管理专业)

img4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二)专业审批程序

专业设置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其布局是否合理,结构是否科学,将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兴衰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宏观管理,履行审批手续,防止专业设置的无序化和无政府主义。

1.学校上报

学校经调查、论证后而设计的专业设置方案,需上报主办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其目的就是使只在一个学校小范围内考虑设置的专业放在县市一级更大的视角范围内去权衡,去审视,防止“热门专业”过“热”,“冷门专业”过“冷”,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提高专业的社会效益和“寿命”。

学校上报的材料要齐全,其中包括社会调研报告、专家论证意见、专业设计方案和已有的人财物方面的条件及拟采取的措施。

2.专家评审

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职业学校上报的专业设置进行评审,既要审查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看社会是否真有需要,宏观布局是不是合理;同时还要审查专业设置的可行性,看学校有没有条件、有没有能力承担、完成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合理性与可行性是专业设置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合理性是前提,是依据;可行性是基础,是保证。如果某一专业仅是需要与合理,而现实甚至经今后一段努力也仍将不十分具备条件和能力,即使勉强设置,也会因达不到培养质量而被社会所否定。同样道理,尽管学校在人财物方面一应俱全,有能力、有条件办好某一专业,可是社会却不需要,如果学校硬要一相情愿地设置,最终还是要被社会所抛弃。所以,评审专业时,对专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均需同等考虑。

3.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专家评审的基础上,要依据专家的意见,对学校上报的专业进行审核,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要正式通知学校。

坚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制度是加强专业设置宏观管理的一项措施,是教育部门对职业学校和对社会高度负责所应尽的责任。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得到提高,专业设置与调整主要由学校决定,学校不再像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只是唯上级之命是从,毫无专业设置的主动权、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设置的管理也仅限于宏观的引导与调控,并且往往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但是,这种管理也还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行政部门不仅对专业设置要进行审批,而且对专业撤销或重大改动也要进行审批。

二、专业设置的方法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仅就其设置方法、组合方法、拓展方法作一介绍。

(一)新专业设置的方法

1.异质设置法

异质设置法是指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置与学校原有的专业性质相去甚远,甚至根本不同的专业。这种设置方法,对满足社会需求,使学校及时地适应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满足学生兴趣,增加学生职业门类的选择方面也有着重要价值。但是,这种方法对教育资源的相互利用率低,教育成本大,教学管理也比较复杂,不是十分需要,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

2.同质设置法

同质设置法是指根据已有的专业基础,设置与学校原有专业相近的专业。这种方法能使新设的专业与已有的专业在课程结构、教学组织、师资配备和设备使用等方面有较大的重合度,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能为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后劲,拓展办学途径奠定基础。这种方法因能收到较好的办学效益,而常被采用。

3.单质设置法

单质设置法是指一所学校只设置性质相同的若干专业或一个专业。这种设置法能使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使教育资源得到高度的利用。同时,也便于对教学工作实施集中统一管理,较快地积累经验,提高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的信誉,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但是,这种设置法过于单一,面对人才市场的广泛需求,常常无法满足,无法适应。所以,现代的职业学校一般多不采用这种方法。除非这一专业生命周期长,人才市场占有率高或具有行业垄断性。

(二)旧专业拓展的方法

为了充分挖掘学校的办学潜力,提高办学效益,使已有的专业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职业学校往往采取以下方法对旧专业进行分化、整合、开发和拓展。

1.延伸拓展法

延伸拓展法是指在基础稳固、经验成熟、具有优势的老专业的基础上,延伸、派生出一些与老专业性质相近、相关、相接,但在一些主要专业课上有所不同的新专业,形成专业系列或专业群。这种拓展具有较强的继承性和假借性,无须太大的投入,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原有的机械专业的基础上,可以向“机械制造与控制”、“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新专业拓展,进而再向“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拓展。

2.复合拓展法

复合拓展法是指充分利用主干专业的办学条件,设置一些边缘或相邻的专业;或者在老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改变老专业的性质,创办异质性的新专业。如在“会计”专业的企业管理、企业财会管理两门学科的基础上,创办“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专业。复合拓展法也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可以利用原有的专业,孵化出新的急需专业。

3.扇面拓展法

扇面拓展法是指在基础课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只是将专业课横向迁移,略加改造与补充,形成市场欢迎的新专业。如“电子技术”专业可以改为“通信技术”、“通信运营管理”专业,“养殖专业”可以改造为“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等专业。

4.滚动拓展法

滚动拓展法是指利用专业之间的某些交叉性、相近性,而连续不断地开拓新专业,使后续专业与原先专业在质上有一定的变化。但又有某些共性与连续性。如“护理专业”可以拓展“中医护理专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拓展成“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这种方法对于将旧专业改造或调整成市场需要的新专业具有明显的效果。

5.增补拓展法

增补拓展法是指专业名称不变,只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添几种急需课程,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如“文秘”专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加学“经济管理”、“汽车驾驶”、“商贸英语”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复合型人才。对一些老专业也可以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添一些经济类或外语类或计算机类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的智能结构有所改善,成为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现代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增强其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专业调整方法

专业调整是指所设专业在实施过程中因需要而进行的变动。我们在前面讲过,专业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动性却是绝对的。因此,专业的调整是职业学校时时面临的课题。为了使专业在调整时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必须讲究方法。

1.中心放射法

中心放射法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依靠学校的主干专业,辐射出与主干专业性质相近的专业。如化工专业可以辐射出“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林产化工”等。这种专业调整方法能较好地适应不同行业对同类人才的需求,并使专业既保持相对的稳定,又能灵活变通。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稳定、强化主干专业,使其保持雄厚的实力和潜力,一旦社会有了急需,随时可以放射出来。

2.基础定向法

基础定向法是指在专业设置中分两个阶段进行的专业设置方法:第一阶段(前两年或三年),先按大类划分,不分具体专业,学习公共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旨在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面。第二阶段(后两年或一年),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再具体划分专业,定向培养专门人才。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所探索的“宽基础,活模块”、“两年打基础,一年定方向”就是属于这种方法。其优点是:有利于解决人才预测难度大,社会需求变化快与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矛盾,既能对人才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反映,不断地派生、分化、拓宽、开发新专业,又能保持专业大类相对稳定,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3.综合通用法

综合通用法是指借鉴一些国家“通才教育”的做法,根据产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的分类,采用宽而广的综合方式,设置比较宽广的专业。即以宽为基础,以复合型为宗旨,通过设置“宽口径专业”,培养“多专多能”通识型、复合型人才。这是因为未来职业发展将出现一种“边际职业的架构”,所以现代职业所要求的知能结构已经大大跨越传统职业所界定的范围。许多知识和技能已不是个别职业的专利,而是许多职业活动与发展的共同基础。由于技术的交叉(例如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交叉(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交叉(例如智能化办公设备),使得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要求职业人才应具备跨职业的知识与能力。顺应这一形式的需要,就必须考虑使学生能尽量掌握一些综合、通用的知识和技能。如湖南省在农村职业学校中曾经设置过的“家庭经营专业”就是属于这种形式。学生既会种植,也会养殖,还懂经营,成为家庭生产经营的“多面手”、复合型人才。当前,科技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日趋综合化。许多企业或先进设备都呈现出技术综合化的特点,如加工企业的加工中心就是机、电一体化,大型冶炼企业也是采用炼、铸、轧一体化,一些现代农业企业更是种、养、加工一体化。因此,以综合通用方式设置专业,既可以满足这类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又能使学生具有多方面的职业能力,在接受人才市场选择时游刃有余,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

总之,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在方法上可以有多种多样,至于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这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定,使专业设置真正体现出科学性和可行性。

【思考题】

1.什么是职业教育的专业、专业目录、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有什么意义?

2.专业设置应注意哪些原则和要求?

3.专业设置有哪些主要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