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学概述

职业教育学概述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教育领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职业教育的内部因素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职业教育学与各类教育学共同组成了整个教育学的复杂体系。职业教育学与整个教育学体系的关系是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另一方面,整体的教育学奠定了职业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它为职业教育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因而,此时期的职业教育学只能说是职业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第一节 职业教育学概述

一、职业教育学的概念和范畴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职业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同其他科学一样,具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职业教育领域的现象,揭示与把握职业教育发生、发展的规律,探求职业教育内部及其与经济社会之间诸多方面的联系。

由职业教育学的界定和有关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任务的规定中,可以将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归纳为:

1.职业教育领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领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职业教育的内部因素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其内容包括:职业教育自身各因素的合理配置,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职业教育内部的机构设置、管理体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与教学、设施、设备及管理等。

2.职业教育领域的外部关系

职业教育领域的外部关系主要是指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在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研究的职业教育的外部关系包括:职业教育的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的要求如何相适应,职业教育体制外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等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职业教育的服务方向,职业教育部门与计划、财政、经济、科技、劳动人事等部门的内在联系等。

3.职业教育的对象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各行各业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职业教育学是为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科学,因而,它必须把职业教育的对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内容包括:职业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学习特点,职业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条件要求,教育对象的科学教育和管理方法等。

职业教育学的学科范畴大致包括这样一些内容:阐述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职业教育的概念、含义和基础理论;追溯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研究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回答职业教育与劳动人事制度的同步改革;讲述职业教育的预测、规划和布局;探索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的规律;研究职业道德教育;探讨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等。职业教育学是职业教育实践的产物和总结,反过来又给职业教育的实践加以指导。职业教育学之所以有上述丰富的内容,正是现实职业教育丰富实践的反映。

为了进一步理解职业教育学这门科学,我们必须明确以下两种关系:

(一)职业教育学与其他各类教育学的关系

各类教育学是指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它们与职业教育学一样都是为各类教育事业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它们的差异主要是由它们各自所研究的对象不同而产生的,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特色。职业教育学与各类教育学共同组成了整个教育学的复杂体系。

(二)职业教育学与整个教育学体系的关系

职业教育学与整个教育学体系的关系是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方面,职业教育学是整个教育学的一部分,是教育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它的存在补充、完善了整个教育学的内容,它的发展促进了整个教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整体的教育学奠定了职业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它为职业教育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教育学体系与职业教育学的关系如同母子的关系一样,前者孕育了后者,如果没有前者,则必然没有后者;后者则承续了前者,有了后者,前者才得以发展。

二、职业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职业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系统化的关于职业人才培养培训的教育理论。一个学科的形成至少要有两个标志,一是要有独立的研究对象,二是要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职业教育理论是关于职业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人类研究职业教育现象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思想萌芽、形成独立学科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一)职业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从16世纪到19世纪后半叶,职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阶段,一些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混杂在他们的著作和言论中。如《爱弥儿》一书,就汇集了法国启蒙思想家、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论;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职业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著作《新大西岛》中,而英国哲学家、著名教育家斯宾塞的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则散记在他的著作《教育论》中。

在教育史上,最早论述职业教育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泛智学校》等著作中,夸美纽斯不仅论述了职业教育的理论问题,而且还论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在《大教学论》中,他把人的智力发展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个阶段,并分别配以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他认为,除大学外的其他三种学校均应开设职业教育课程。他虽然提倡在学校中进行职业教育,但却反对让学生过早地选择职业。夸美纽斯的这些理论思想对职业教育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影响。

此外,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劳动教育是使儿童获得独立生活能力,改善贫困生活状况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他指出,“使功课劳作合一,提倡职业训练是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增加实际生产量的最好途径”,主张“学习与手工劳动相结合,学校与工厂相联系,使它们合而为一”。裴斯泰洛齐的功绩在于他重视学校职业教育并将其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但是,他认为每个社会阶层的人应受到符合他的社会地位的教育,劳动教育应该主要施于劳动者子女,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欧美,职业学校在欧美各国应运而生。与此相适应,也涌现出了不少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和理论。如欧文在《新道德世界书》中关于普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工业的必然要求,不应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割裂开来的思想等。

上述20世纪以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所提出的职业教育理论,为职业教育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此阶段的职业教育学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对于职业教育现象虽有很多论述,但大多与普通教育学交织在一起,包含在教育学的体系中,职业教育学还没从教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因而,此时期的职业教育学只能说是职业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与西方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理论更为源远流长。这些理论反映在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中。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的墨子就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亲自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这从《墨子》一书中可以看到。但后来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缓慢,因而导致了近代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落后于西方。

(二)独立形态的职业教育学产生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发展对大批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的需求,职业教育进一步得到发展,职业教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它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一时期,对职业教育学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在西方有凯兴斯泰纳、杜威等人,在中国有黄炎培等人。

凯兴斯泰纳(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1932)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是劳作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在其代表作《劳作学校要义》中指出:“我以为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所谓有用的国家公民,按照凯兴斯泰纳的解释,就是具有从事一项职业的能力,并且为了国家的利益去工作的人。因此,他主张必须把公立学校办成“劳作学校”,其主要任务是:第一,进行职业教育;第二,从道德的角度进行职业教育,即职业道德教育;第三,职业社会道德化。在他的倡导下,德国各地都设立了劳动学校。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应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采用手工劳作、亲自练习的方式。总之,凯兴斯泰纳强调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个人谋生,更主要的是为国家服务,强调发展职业教育应是政府的行为,是公立学校的职责。他的劳作教育理论,对德国、日本及欧美等其他国家的学校教育都有较大影响。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专门写了一章“教育与职业”,对职业教育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体现在他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上。杜威认为,在当时条件下,职业教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改革传统的“读书学校”,“利用工业的各种因素使学校生活内容更有生气,更富有现实意义,与校外经验有更紧密地联系”。他说:“当代生活中的经济因素的日益重要,更有必要使教育揭示职业的科学内容和它们的社会价值。”即是说,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引入学校中乃是大势所趋。第二,体现在他将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杜威反对职业教育过早专业化,反对纯粹出于“经济目的”和“实用利益”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反对把职业教育解释为“工艺教育”和作为获得将来某种专门职业技能的手段,认为这样会限制个人的发展。杜威主张,职业教育应力求促进个人的发展,学校教育应使学生在其一生中的各个时期有从事多种职业、体验多种生活的可能性。杜威的这种重视“人的发展”的职业教育观,是对职业教育理论的突出贡献。第三,体现在他主张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的思想上。杜威反对“设置特别的学校”来实施职业教育,认为这样有可能永远延续阶级划分的传统,提倡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教育。

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首倡者,为我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借鉴欧美、日本等国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职业教育的目的论、办学方针论、课程论、教学原则论、方法论、道德教育论和职业教育的效益论等。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他认为主要是:为个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做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关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他提出办学应遵循社会化和科学化的方针。关于课程,黄炎培指出:“社会日趋进步,职业也日趋分化,职业学校的课程、教材,尤需赶上科学的发展,使学生不至于落后于社会形势,落后于科学。”关于教学原则,他总结出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原则。关于职业教育的方法,他强调使用调查研究法,在充分掌握事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关于职业道德教育,他提出要使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敬业乐群,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关于职业教育的效益论,如黄炎培解释,就是通过职业教育的实践,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给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有益的效果。此外,黄炎培还对职业教育的概念、学制、实习、职业指导等作过系统论述。

综上所述,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已出现了较完整的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职业教育学这门学科正式诞生。

(三)科学的职业教育学建立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日新月异,各门科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分化出许多分支学科。如教育学分化出职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经济学、学前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教育未来学等十几个分支学科。这种分化,推动了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致使各国努力扩大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范围,以便建立更加完整的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即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学。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职业教育理论专著的相继问世,科学职业教育学便逐步确立起来。

在美国,职业教育理论专著有:埃文斯(R.N.Evans)的《职业教育基础》(Found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莱博迪的《七十年代美国学校职业教育问题》(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merican’s Schools:Major Issues of the 1970’s),芬奇(C.R.Finch)和克伦奇尔顿(J.R.Crunkilton)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编制》(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美国职业教育协会的《职业教育未来学》(The Fu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等;在日本,主要有仓内史郎和宫地诚哉编著的《职业教育》与细谷俊夫编著的《技术教育概论》等;在德国,主要有海因茨·G·格拉斯所著的《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学》等;在苏联,除专著外,还出版了职业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职业技术教育经济学》一书;在我国,近年也陆续出版了职业教育的论著,如高奇的《职业教育概论》,中华职业教育社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刘春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导论》,纪芝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写的《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等。这些理论专著,对于职业教育的现象及职业教育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职业教育学的体系更加完整和科学,标志着科学职业教育学的正式建立。

职业教育学确立到现在,不过才三十年的时间,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完善与发展还需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三、职业教育学的学科任务

职业教育学是一门学科,学科的功能和作用在于揭示规律以指导实践。职业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本体任务就是揭示职业教育的规律,指导职业教育的实践,促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在理解职业教育学的学科任务时,我们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从理论的角度上讲,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

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指职业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职业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把握职业教育规律还必须将其与掌握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区别开来。规律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对于规律,人们只能发现它、认识它、掌握它、利用它,而不能改变它、消灭它,更不能人为地制造它。职业教育的各种方针政策是人们为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虽然它也反映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但却不能等同于规律。正如斯大林曾经指出的那样:“一种是科学规律,它反映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另一种是政府颁布的法令,它是依靠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的并且只有法律上的效力,但这两种东西无论如何也不能混为一谈。”

2.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讲,职业教育学是指导职业教育实践,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

职业教育同现代化生产和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职业教育学除注重本学科理论的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外,还要十分注重其应用性。一方面,它不仅要对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课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和学校管理等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还要对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以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学还要为国家和教育行政机关进行职业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保证职业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现实条件下,就是要科学地分析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制。

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的上述规定性,使它与教育学区分开来,也使它区别于其他的教育学分支学科,如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以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教育学的一系列分支学科同职业教育学一样都是研究教育领域的某一特定现象,它们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共同构成教育学这一庞大的学科体系。

四、职业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所谓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掌握知识、技能的有效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职业教育学的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掌握职业教育知识、技能的有效方法。重视学习方法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学记》中就曾指出“善学”的重要性;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也曾总结出六条读书的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实用力、居敬持志。古语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某门学科之前,预先学习一些关于该学科的学习方法,这可以使学习者在该学科的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在学习职业教育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习职业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革命、最科学的理论思想体系,它不仅为教育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而且还对教育上的一些根本问题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正确地分析、说明职业教育的现象,揭示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学习职业教育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职业教育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理论抽象,是对职业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成果。因此,在学习中应把主要精力用于认真钻研理论上,重点放在深入领会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以便掌握它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此同时,由于职业教育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因此在学习时还要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经济建设领域内部的实践情况,注重观察现实世界中有价值的案例,并结合理论对其做出科学分析,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相统一。

(三)学习职业教育学,应学习一些相关学科

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之间的相互交叉日益明显,表现在学科领域就是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影响。此外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广泛的联系之中,职业教育学也与其他的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各学科相互影响和渗透。要想深入领会和掌握职业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就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与其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如哲学、心理学、生理学、信息论、系统论、管理学、伦理学等。

(四)学习职业教育学,还应做到“学”、“思”结合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精练地说明了在学习中学与思的辩证统一关系。学习职业教育学一方面要认真读书,努力汲取前人的科学成就,吸收国内外的优秀研究成果,使自己如同牛顿一样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运用思维这个工具去组织自己的认识活动。“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要汲取精华,摒弃糟粕,完善自身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我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理论的完善与发展,需要一大批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跨世纪新型人才为之不懈奋斗。每个职业教育的学习者都应立志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