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解决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逐渐被社会和学生接受。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掌握自我调适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解决对策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何森地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逐渐被社会和学生接受。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达到求职招聘的目的,通过竞争机制,使大学生能够根据国家赋予自己的权利,结合自己的专业、爱好、性格、特长、愿望等挑选工作岗位,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方式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取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与此同时,就业体制的改革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就业压力过大,往往产生一些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即心理障碍,它是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掌握自我调适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

一、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障碍

(1)焦虑心理:就业时许多大学生是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还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无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是正常的。但一些大学生的焦虑过了头,充满了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以及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不宁、忧心忡忡、烦躁不安。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显得过于急躁,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常常心急如焚、四面出击、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又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以及对自我求职的理性思考,做了许多吃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常常都有一些毕业生在并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发现了更好的工作时,追悔莫及,甚至毁约,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心理困扰。因此,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普遍出现这种焦虑,烦躁甚至恐惧的心理。

(2)自傲心理:自傲心理在大学生身上的反映较为突出。一些大学生没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天之骄子”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或自我评估过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择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好高骛远,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有的则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脱离实际,怕吃苦、讲实惠,不愿到基层和艰苦地区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工作,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3)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也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一些大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表现在就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有的大学生因为学历、成绩、能力、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和不足而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4)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寄希望于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被动地位。

(5)挫折心理:生活中有成功就会有失败。而当代大学生由于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比较简单,未曾经历过波折,没有经受过挫折的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对待挫折的准备。在就业选择中,他们往往希望一蹴而就,能够顺利就业,害怕失败。一旦受到挫折,往往产生挫折心理,感到失落、悲观失望、自惭形秽,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或不思进取、消极等待,或怨天尤人、顾影自怜。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

(1)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这几年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在短期内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现实。另一方面,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减员增效,政府机构缩编,失业职工再就业队伍扩大,以及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劳动力供过于求,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的形势下,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心态失衡,造成了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各种矛盾心理、浮躁心理等不良的就业心态。

(2)就业机制不完善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把就业责任主体从国家变成毕业生本人,明确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从被动等待分配转向主动求职择业,提高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他们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就业制度改革本身尚处在继续深化之中,就业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就业新机制尚未形成,加上社会上还存在着的不正之风,使毕业生对择业竞争产生了担忧和疑虑,从而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心态失衡。

(3)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弊端也日益凸现出来。由于长期封闭的办学模式,高校原有的专业划分过分狭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制约了毕业生能力和水平的发展,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给就业带来困难。在毕业生就业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有淡化和弱化的倾向,没有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以正确引导,导致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倾向;没能主动适应当前就业的新形势,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导致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的择业心态。

(4)学生自身因素的缺陷。首先,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非常强;同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适应市场的压力普遍加大。其次,由于大学生社会经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稳定,还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往往脱离现实,不顾实际条件,择业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第三,面对初次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对策

(1)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毕业生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近年来,我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已初步建成。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必须继续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机制,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针对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制定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完善就业法规建设,把就业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合理优化配置毕业生资源,保证就业市场公平竞争,要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要进一步增加就业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廉政建设,排除不正之风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干扰,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大学生们面临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高等院校要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文化、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3)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需要。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服务职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指导,择业方法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面向多种所有制单位就业;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主动寻求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把握就业机会,务实就业;同时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加强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倡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鼓励他们在择业时既要考虑个人成长和才智的发挥,又要考虑国家的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4)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就业心理咨询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它不仅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有助于他们客观地认识所面临的困难,树立信心,从而顺利就业。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避免因自负或自卑而造成的挫折和焦虑;要引导大学生正视自我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要引导毕业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参与竞争,适时调整择业心态和择业目标,通过“自主择业”实现自身价值;要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避免心理冲突,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正确对待挫折,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总之,我们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就能有效地帮助大学毕业生消除就业的心理障碍,从而实现成功就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