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我们仅以我国各地区2006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公用费两项指标来说明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级教育的升学率分别从90%、60%、20%,迅速提高到99%、90%和53%。

二、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义务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明显。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近几年来,京津沪等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己经接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而在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尤其是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九”的任务尚未完成。我们仅以我国各地区2006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公用费两项指标来说明这个问题。

2006年我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平均为1633.51元,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最高的是上海市,为9409.78元,最低的河南省为948.57元,相差8461.21元,最高是最低的9.92倍。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排在前3名的分别是上海市(9409.78元)、北京市(5401.01元)和天津市(4139.48元),排在后3名分别是四川省(1139.06元)、贵州省(1055.44元)和河南省(948.57元),前3名省份的平均数是后3名省份的平均数的6.03倍(参见图6-1)。

img4

img5

2006年我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平均为1896.56元,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最高的是上海市,为10325.89元,最低的贵州省,为1190.65元,相差9135.24元,最高是最低的8.67倍。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排在前3名的分别是上海市(10325.89元)、北京市(7063.76元)和天津市(4289.78元),排在后3名分别是江西省(1320.61元)、河南省(1195.42元)和贵州省(1190.65元),前3名省份的平均数是后3名省份的平均数的5.85倍(参见图6-2)。

我国各地区2005年、2006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如表6-4所示,2006年我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为270.94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最高的是上海市,为2308.80元,最低的安徽省为102.38元,相差2206.42元,最高是最低的22.55倍。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排在前3名的分别是上海市(2308.80元)、北京市(1619.42元)和辽宁省(530.01元),排在后3名分别是贵州省(139.94元)、山东省(136.21元)和安徽省(102.38元),前3名平均数是后3名平均数的11.78倍。2006年我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为378.42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最高的是上海市,为2614.74元,最低的安徽省为135.63元,相差2479.11元,最高是最低的19.28倍。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排在前3名的分别是上海市(2614.74元)、北京市(2460.80元)和天津市(728.88元),排在后3名分别是山东省(210.64元)、湖北省(206.73元)和安徽省(135.63元),前3名平均数是后3名平均数的10.50倍。

第二,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差距明显。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级教育的升学率分别从90%、60%、20%,迅速提高到99%、90%和53%。但是在城市,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已经达到98%以上,而农村还有10%左右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或不愿升入初中。初中的升学率2001年全国平均为53%,但城市的初中升学率达70%、80%、90%不等,有些城市的初中升学率达100%,而农村的初中升学率是30%—40%不等,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初中升学率甚至不足30%。在农村,还存在着严重的辍学现象,许多农村学校存在着初一只有三个班、初二只有两个班、初三只有一个班的情况。[8]

表6-4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情况[9]

img6

续表

img7

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异明显,如图6-3所示,以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为例,2001年,我国城镇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平均为739.60元,农村为550.96元,城镇是农村的1.34倍。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城镇平均为977.86元,农村为656.18元,城镇是农村的1.49倍。2003年,我国城镇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平均为1053.01元,农村为810.07元,城镇是农村的1.30倍。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城镇平均为1232.21元,农村为871.79元,城镇是农村的1.41倍。2005年,我国城镇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平均为1449.60元,农村为1204.88元,城镇是农村的1.20倍。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城镇平均为1681.86元,农村1314.64元,城镇是农村的1.28倍。[10]

img8

图6-3义务教育城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比较

城乡在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上差距就更大,如图6-4所示,2001年,我国城镇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为62.24元,农村为28.12元,城镇是农村的2.21倍。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为121.85元,农村为44.95元,城镇是农村的2.71倍。2003年,我国城镇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为106.67元,农村为60.91元,城镇是农村的1.75倍。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为169.61元,农村为85.01元,城镇是农村的2.0倍。2005年,我国城镇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为190.79元,农村为142.25元,城镇是农村的1.34倍。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为273.01元,农村为192.75元,城镇是农村的1.42倍。[11]

img9

图6-4义务教育城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比较

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与水平差距比较大。2005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如表6-5所示,生师比小学由19.98∶1下降为19.43∶1,初中由18.62∶1下降为17.78∶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由5.15平方米提高到5.34平方米,初中由5.40平方米增长到5.84平方米。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由2.83台增加为3.38台,初中由3.79台增加到4.57台。2005年全国农村小学、初中的生师比分别为19.46∶1和18.25∶1,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3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3平方米,与城市基本相近;农村普通初中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达到71.27%,与城市的差距比上年缩小0.33个百分点。但是城乡间办学条件差距依然较大,在某些方面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第三,义务教育发展的校际差距明显。由于受历史上精英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兴办重点学校的政策导向,我国义务教育的确存在着校际间的不均衡问题。义务教育校际差距过大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但最主要的表现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和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形成了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方面的重大差异。

表6-5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城乡比较单位:%

img10

注:农村统计口径为农村加乡镇。

在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所获得的生均教育经费存在明显的差距。2003年南京市教育局对南京市中小学生年均教育成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法,按抽样学校类别和数量,从各类学校中抽出示范初中38所,普通初中36所,省实验小学34所,普通小学25所。结果显示,南京市中小学生该年的教育培养成本分别是:示范初中3853元、普通初中3482元、省实验小学2326元、示范小学2147元、普通小学1887元。此数据明显反映出不同级别的学校之间学生获得的教育经费是不同的。其实,这种校际间,尤其是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在生均教育经费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并不是仅仅限于南京市,在很多城市这一现象是很普遍的,同时在同一个省份内的同一个县级地区同级别的学校所得到的支持也是不同的。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办学条件的严重失衡,使教育资源配置在省域范围内没有得到合理、公平的配置,这样出现校际间的非均衡状态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