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评教的哲学思考

学生评教的哲学思考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独立学院,根据教育部的定位应该是教学型大学,培养实用型本科人才。几年以后就觉得这样不行了,老教师不适应学生对象,老管理作风培养不出母体学校那样的毕业生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教育部给独立学院的定位要求。学生回校后反应十分强烈,他们联名提交了一份修改教学计划的方案,被学校采纳了,弥补了社会需求的课程,学生非常满意地毕业了。据载,学生评教的可靠性,比领导、同行、专家都高。

一、学生评教的哲学思考

(一)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与学生评教问题

毛泽东在他的名著《实践论》中说:“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1]”由此看来,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学校、教师、学生等人际关系,有知识的流转和知识的再生产过程,有产品成品——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教育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运动过程。它不是那种被某些人看作的意识形态,更不能列入上层建筑。教育就是一种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中(物质生活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试验过程中),人们到达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算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2]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就是一种实践活动,那么我们就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来看待学校的教育活动。

对一所学校而言,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计划等的确立和制定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必须通过教育实践的检验。在实际情形中,我们看到:有的大学的高层管理者可能有明确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定位,那是他们从自身和学校的办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有的高层管理者可能是仿效别人制造出来的,有的可能是剪辑他人成果得来的,这些思想、理念、定位是否适合于本校实际,是否适应于自己的学生对象,是需要实践检验的。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计划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个人设定的培养目标是否与学校整体一致,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正确地贯彻了学校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定位,都是需要教学实践来检验的。

任何实践都是有对象的。物质生产的对象是物,教育的对象是对象化的人,即对象化的学生。检验物质生产的质量的对象不是原有的物而是产品,检验教育质量的对象同样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的发展,即学生被提高了的素质部分。

实践结果的检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物质产品的检测,可以用物理仪器、化学试剂等定量方法,可以用客户、使用者的反馈意见等定性方法。对于教育质量的检测,可以用考试、测量等定量方法,也可以用学生(同样可以被看做客户)评教等定性方法。

所以,学生评教是检验学生发展,进而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让我们用这个观点来分析两种现象:

独立学院,根据教育部的定位应该是教学型大学,培养实用型本科人才。但是,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是从母体学校脱胎出来的,母体的师资、母体的办学理念、母体的办学定位、母体的专业培养方案,像一团阴影长期笼罩在独立学院身上。几年以后就觉得这样不行了,老教师不适应学生对象,老管理作风培养不出母体学校那样的毕业生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教育部给独立学院的定位要求。实践证明,原有的教育思想、原有的办学理念、原有的办学定位、原有的专业培养方案,与独立学院的实际是脱节的,实践检验是失败的,毕业生既达不到母体学校那种素质要求,也缺乏实用性人才的能力素质。西南一个独立学院中的美术学院,2003级服装专业学生于2006年暑假到深圳打工实习,被服装企业拒绝,原因是学校原来的教学计划中没有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课程。学生回校后反应十分强烈,他们联名提交了一份修改教学计划的方案,被学校采纳了,弥补了社会需求的课程,学生非常满意地毕业了。这个案例既是社会检验学校教育的典范,又是学生评教的一个典范。

据载,学生评教的可靠性,比领导、同行、专家都高。这是为什么?因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直接客体对象,教育教学的效果只能从对象客体中体现出来,或者说,只有对象客体自身才有“自己素质究竟提高了多少”的心理称量,这是外界量化不出来的。而领导、同行、专家虽然是站在客观立场听课,评判也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大多是从自己经验出发或从某种理念出发去评判的,是站在第三者旁观立场看问题的,主观性比较强,所以不如学生评教可靠性高。

还是毛泽东说得好:“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觉得如何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3]

(二)唯物辩证法与学生评教的矛盾关系

恩格斯说:“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连接、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4]我们在考查学生评教这件事的时候,应该考察的是学校、教师、学生、教育行政机关、家长几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最核心的又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我们从他们多种多样的矛盾关系中,抽取出最主要的三对矛盾关系来研究:学校和教师的矛盾关系,教师和学生的矛盾关系,学生和学校的矛盾关系。

先看学校和教师的矛盾关系。学校和教师是互为主客体的。在当今人才市场开放和流通的形势之下,教师的流动性很大;在学校招生呈几何增长情况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很欠缺。学校要抓教学质量以求生存,教师想找到合适的平台以求自身的发展,这就构成了学校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关系。这对矛盾关系恰恰是学校要搞学生评教的起因。这对矛盾关系中,当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抓教学质量的时候,教师有自身的发展平台,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校处于客体地位,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当学校以赚钱为中心,大量地捞取金钱的时候,学校(老板)的腰包胀鼓了,成了主体,教师处于客体地位,教师找不到自身发展的平台而大量流失。成都市有所高职学院,每年教师流失率达50%以上。这个案例完全可以看出学校与教师矛盾关系处理不好的后果。

再看学校和学生的矛盾关系。它们也是互为主客体的。学校要讲规模效益,需要大批量招收学生,大批量的生源必然出现良莠不齐问题;学生求学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求职,要求职就必须自身素质达到职业要求。学生进校后是否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发展结果,是由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决定的。生源的良莠不齐,满足不了学校的愿望,而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差又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这就是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这对矛盾关系中,当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大抓教学质量的时候,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巩固率高,流失率低;当学校以赚钱为中心的时候,学校(老板)的腰包胀了,成了主体,学生成了客体,学生得不到发展,必然大量流失。成都市高新西区团结镇一所高职学院由一年级到二年级的流失率达40%以上;经济管理系教育学专业2005级两个班,从2007年春季学期的107人,到2007年暑假开学时只有36人了,流失71人,流失率达66.3%。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处理不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学生评教不能仅仅停留在评价教师一个方面,还应该评价整个学校的教育。

最后看教师和学生的矛盾关系。仍然是互为主客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师劳动对象化的过程。前面说过,教师劳动的对象化是学生群体,学生认识学习的对象化是教师群体,教师群体有个体差异问题,学生群体也有个体差异问题,差异关系本身就是矛盾关系,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自然也有矛盾关系,而且是更复杂的矛盾关系。当教师积极主动施教时,教师要创造和设定学生对象,在学生身上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时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活动受到教师活动的制约。当学生发挥自觉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时,学生以教师为获取知识的对象,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客体,教师的活动受到学生认识活动的制约。学生评教就是在这种逆向主客体的复杂关系中进行的。我们对学生评教的认识也就不能简单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