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心制定并实施了《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配套资助经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激活科研机制,落实成果奖励办法。其中,《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专著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介绍

2004年11月,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被正式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研究人员8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8人,校内外兼职人员共20人。多年来,此中心积极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和相关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强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咨询服务和基地基础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十一五”期间,此中心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项,获得教育部其他人文社科项目10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0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493万元;部分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王嘉毅教授的学术专著《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荣获第五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万明钢教授的学术论文“‘积极差别待遇’与‘教育优先区’的理论构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途径探索”荣获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5年来,中心共出版民族教育研究相关专著30余部,发表与民族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221篇。

2.人才培养迈上了新台阶

中心目前形成了一支国内,外公认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形成了以万明钢教授、王嘉毅教授、王鉴教授为代表的中青年专职研究人员学术带头人。兼职研究人员中聘请了国内外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中心现为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单位。2008年新增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0年新增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Ed.D)授权点并开始招生。目前基地共有在读硕士研究生78人,在读博士生29人,博士后科研人员5人,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3名。

3.学术交流的开放性程度进一步扩大

“十一五”期间,中心先后举办了“全国民族教育高层论坛(2005)”、“首届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2007)”、“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2008)”等学术会议。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发展战略。中心先后外派王嘉毅教授、万明钢教授、王鉴教授等研究人员10余人次赴英、美等国外(境)相关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国际知名文化心理学家加拿大约翰·贝理(John W.Berry)教授等国(境)外学者50多人次来中心开展学术交流。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并已在互派学者交流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合作步伐。2009年中心创办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当代教育与文化》。

4.咨询服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心专职研究人员王嘉毅教授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起草及咨询工作;王嘉毅教授完成的咨询报告《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与决策》第39期编发,《新华文摘》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王鉴教授等完成的《略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重心的转移问题》等多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成果被国家民委收入政策法规研究报告文集,尤其在“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构想和政策建议,得到了国家民委等部门的重视;王宗礼教授提交的《对西北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战略思考》咨询报告,被新华社以《国内清样动态》的形式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孙百才教授等完成的2006年度国务院全国经济普查研究项目《西部地区就业潜力的对策研究》报告,被国家统计局《研究参考资料》第170期以《西部地区的就业潜力与对策》为主题编发,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兼职研究人员李育红教授完成的《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生存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被国务院妇女与儿童工作委员会采纳。新疆“七·五”事件后,中心孙百才教授还被抽调参与了国家就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促进新疆长治久安的调研工作。积极参与了教育部“送培进疆”新疆教师培训计划,中心专职研究人员获得了教育部的奖励。王嘉毅教授、李瑾瑜教授、刘旭东教授等多次作专题辅导报告,提供教师培训咨询。

5.管理体制改革向规范化目标迈进

中心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基地的实体性运行模式,实行了“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和“带课题进基地、完成课题出基地”的运行机制。对研究人员实行项目合同制管理。中心制定并实施了《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配套资助经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激活科研机制,落实成果奖励办法。中心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在内部科研管理上,建立了科研人员相关档案,并按教育部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形成了规范的工作报告制度。

三、标志性成果

1.《多元文化与西北民族教育研究丛书》

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万明钢教授、王鉴教授主编的《多元文化与西北民族教育研究丛书》(7本),由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丛书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006年6月13日《中国民族报》专版介绍了该丛书,认为是“国内民族教育研究学术前沿的代表作,必将在国内民族学界和教育学界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专著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郝远副省长专门调阅了该书,认为研究结论对甘肃和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求有关部门参考。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对本书部分内容给予积极评价。本书的对策部分被《新华文摘》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民进中央刊物《民主》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2.王鉴教授的专著《课堂研究概论》

《课堂研究概论》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7年12月出版。该成果出版后,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香港中文大学尹弘飚博士在《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发表《重返课堂,面对实事》的评论,对该研究成果给予高度的评价;《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6日第10版)发表署名文章“课堂研究归去来兮——《课堂研究概论》开拓思维新阡陌”,认为该研究成果对开拓教育研究新阡陌,引领教师走进课堂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该书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列为在第24个教师节向广大教师推荐的“好书教师评”候选书目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育研究》做了专门推荐。该书已经第二次印刷,出版一年时间总数超过万册;该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被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大学作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指定教材。该成果先后获得2008年甘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度甘肃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四、“十二五”建设的思路

“十二五”期间,中心首先要立足当前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并使基地在我国民族基础教育研究领域始终保持全国和国际领先地位;其次要针对现阶段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西藏民族宗教因素与学校教育相关的若干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大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与现代学校教育发展关系领域的突破性研究,确保基地在这一独特领域的研究始终处于全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尖端水平;再次要密切追踪国际民族教育研究的学术发展前沿,进一步强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基地的开放性,保持基地在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原创中心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