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发建立纪律

自发建立纪律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员立即跑向她,抓住她的手臂,告诉她不许动,但这个小女孩,其实是在扮演教师或母亲的角色,教他们做祈祷,向圣人祈祷和画十字架。在“儿童之家”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当女教员把教具放回到盒子里,一个孩子就会走近,拿起这个教具,模仿教师。在“儿童之家”,最初的日子是教员们最困难的。当建立了个性化纪律后,我们将安排孩子各就各位,让他们到自己喜爱的位置,保持秩序。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偏见和无知,有时让人哭笑不得。比如说,明明有些缺陷十分明显,成年人却认为那是好的表现,是优点。在他们看来,不爱说话、不爱走动、消极而缺少活力的孩子才是乖孩子;那些吵闹不停、胡思乱想的孩子则被认为天分过人,大有前途。社会陈旧的观念往往简单地将孩子分为以下几类:

1.那些不正常的儿童需要进行教育,使其改正;

2.那些守规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他们是其他孩子学习的榜样;

3.那些性格异常的孩子与众不同,比一般孩子要强。

后面两种观念非常普遍,这两种类型的儿童总能得到父母们的夸奖。虽然除此之外,再没有人喜欢他们,尤其是最后一种类型的儿童。

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多次指出,这是误导了人们几千年的一种偏见。可是,在我所办的第一所学校以及其后的学校里,当孩子们被某项工作吸引的时候,他们原有的这些性格特征都消失了。也就是说,这些儿童身上所有与众不同的东西都消失了,不论这些东西被认为是坏的还是好的,至少是可以改变的。

这又一次说明了,我们在对待儿童性格发展上有着太多的偏见,这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上面的问题也许根深蒂固,一时无法根除。鉴于这种情况,我不由得想起一句宗教格言:“真理只掌握在上帝的手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虚幻。”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儿童很想自己动手。人们以前完全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没有注意到儿童会和自己一样,会有选择地去做一些事情,认为儿童只会玩耍。其实,儿童在心理的支配下,总忙于做事,因为他们能够从中获得快乐。

成人可能没有发现,这些每天都忙碌的小家伙儿们已然形成了纪律性。怎样培养孩子的纪律性而又不伤害他们的创造力呢?这里首先要理解纪律的概念,它与普遍接受的观念不同。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换句话说,纪律不是让一个人默不作声或一动不动,如果是这样,就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想让孩子终身受益,并不断完善他们的自制能力,我们就要有一些引导孩子遵循这些纪律的特殊技能。一旦孩子们学会了走动而不是坐着一动不动,那他就不是为学校而学习,而是为自己谋生活了。他将通过自己的习惯和实践变得很能干,在社会或社团活动中谈吐自如、举止得体。

当然,孩子的自由应限制在集体利益之内,这一集体可以是班级,也可以是家庭。从行为方式上看,孩子要达到的是有好的教养。因此,我们必须观察孩子是否有冲撞或激怒他人的行为,是否有粗鲁或不礼貌的行为。至于其他的行为,不管是怎样的行为,表现为怎样的行为方式,我们一方面要允许,另一方面还必须进行观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去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并且应作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而不是一个主动并施加影响力的观察者。这种被动性表现为:一种带着渴望的好奇心,绝对尊重观察到的一切。

这一原则肯定适用于学校里那些首次展示出自己心理的孩子。人类在幼年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就如初升的太阳。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孩子个性的初次展现。无论任何教育行为,如果行之有效的话,它就只能是帮助生命充分发展。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就非常有必要避免那些抑制自发行为和任意强加的行为。那些已习惯了普通学校旧式教育方法的人,尤其有必要接受这样的训练。

但把这种观察训练付诸实践并不容易。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我们在心理学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经验越广泛,我们就能越快地适应这个工作。渐渐地,我们就可以辨清哪些行为应该制止,哪些行为应该进行观察。

在干涉孩子之前,我们首先要注意观察和识别孩子行为的性质。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女孩把她的伙伴们召集到身旁,她站在他们中间开始一边讲话,一边打手势。教员立即跑向她,抓住她的手臂,告诉她不许动,但这个小女孩,其实是在扮演教师或母亲的角色,教他们做祈祷,向圣人祈祷和画十字架。她已经把自己当做一名教员了。

另一个孩子,他经常做一些无组织和捣蛋的行为。有一天,他非常小心地开始搬动桌子。不久,他就被教员要求站在那里不要动,因为他弄出了太大的噪音。然而,这是孩子第一次想好好表现,这本应该是值得尊重的行为。

在“儿童之家”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当女教员把教具放回到盒子里,一个孩子就会走近,拿起这个教具,模仿教师。但教师的第一想法就是让孩子回到座位上,便对孩子说:“别动,回到你的座位上”。然而,孩子只是想通过这个来表达他们想成为有益的人的欲望,对于教师来说,这本是教会孩子东西要摆放有序的一个好时机。

在“儿童之家”,最初的日子是教员们最困难的。为了能够积极遵守纪律,孩子们学会的第一个思想就是能辨别好与坏,而教员的职责就是观察孩子们有没有混淆好与不好、坏与不坏这些概念。我们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和有益的纪律而不是一个不动的、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

当建立了个性化纪律后,我们将安排孩子各就各位,让他们到自己喜爱的位置,保持秩序。我们要尽力让他们明白这样的道理,即这样的安排看起来很好,这样的井然有序是件好事,房间的布置非常好并令人愉快,他们为此应保持秩序,安静地呆在教室里。后来,他们就安安静静地呆在自己位置上了,这是一种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强迫接受的结果。让他们明白道理,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这种行为也是在训练孩子的反省能力。

孩子们经过这样的训练后,他们就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可以选择自我行为的倾向。这种倾向一开始与不自觉的活动相混淆,但只要这样进行下去,孩子将能清晰地表现自己的个性。

也有一些孩子,他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显出毫无兴致或昏昏欲睡的样子。有的孩子则会离开位置,去同别人争吵、打架或打翻各种各样的木块和玩具。后来则有另外一些孩子开始做明确的判断性行为,如,把一张椅子搬到一个特殊的地方,然后坐在上面,把一些不用的桌子搬过来,像他们玩游戏一样布置它们。

由于孩子生来具有的不能自立的特性,以及作为社会个体的性质,孩子总是被镣铐限制着自己的活动。我们必须采用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各式各样的束缚。尽管儿童看起来行为自由,但他们给人的印象总是非常有纪律性的。每一个儿童都安静地、全神贯注地进行自己的工作。他们取出或归还教具时,走路的声音很轻。他们离开教室时,在院子里张望一下就回来,从不久留。他们对我们的要求执行迅速,这位教师告诉我:“儿童这样听话,使我开始注意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为每一句话负责。”我们要求儿童安静地进行练习,在她提出要求之后,他们就会带头表率。这种纪律的服从不仅没有阻止儿童的独立行动,更没有给他们按自己爱好安排每天的活动造成障碍。他们各取自己工作所需要的教具,并保持整洁。如果我们来迟了,或只有儿童们留在教室里,一切都照常进行。他们把秩序和自发的纪律结合在一起,这是最吸引参观者的表现。

他们十分安静,同时也表现出极好的纪律性,在我们提出要求之前就表现出服从。原因是什么呢?儿童工作时,教室里非常安静,没有人试图破坏过这种安静气氛,也没有人能通过虚假的形式来获得这种安静,可能是这些儿童找到了适合他们的生命的道路吧,就像星星在运行中不停地闪光一样。这种自然规律已经与环境无关,并成为宇宙规律的一部分。人们应该具备这种观念,自然界的规律肯定为所有其他形式的诸如社会生活的规律提供了基础。事实上,能激起最大的兴趣,并更能为教育理论提供营养的事情,就是阐明了自由只能诞生在秩序和纪律的基础上,很多人很难理解这一观点。

一天,意大利总理的女儿陪同阿根廷共和国大使来“儿童之家”参观访问。这位大使要求不要预先通知,他觉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要更确切地证实一下。但当他们到了学校时,才知道那天是假日,学校不开门。院子中的一些儿童马上走过来,其中一个儿童和他们解释说:“虽然今天是假日,但这没有关系,我们都在这幢大楼里,可以到门卫那里取钥匙。”于是,这些儿童跑到各处把他们的小伙伴集合起来。他们打开教室的门后,自动工作起来,向客人证实了他们令人惊讶的自发性行为。包括意大利国王、王后以及一些名人都来了,访问者到院子里看望孩子,引起这些住在公寓大楼里的家庭的惊讶,因为这种场面他们以前从未见过。儿童们的母亲经常会跑到我这儿,高兴地反映她们的家里所发生的事。悄悄地告诉我:“如果不是我们的小孩,这些三四岁的小孩所说的话会令我们惊讶的。例如,他们会说:‘该洗一洗你的脏巴巴的手了。’或者会说:‘你是不是该把衣服上的脏东西擦掉。’听到他们的这种话时,我们不仅不恼火,而且觉得像在梦中一样。”

如今,儿童们使这些贫困的家庭变得更清洁,更整齐。孩子们把破碎的锅罐从他们的窗台上清理掉了,把窗户玻璃擦干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们又把院子花坛中的天竺葵也侍弄得花枝乱颤了。一些妇女经常把天竺葵放在学校的窗台和地板上,并做一些孩子喜爱的好吃的饭菜送到教室,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而且还不让我们知道是谁干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