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德制度建设的局限与超越

师德制度建设的局限与超越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德制度建设在师德建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有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师德制度的局限性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因此,在师德制度建设中需要明确地意识到制度的边界。师德制度建设是将道德以强制性的、明示化的、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是一种制度伦理,但是道德在本质上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因此,师德制度建设更多的是对个体的外在道德行为的规约,并不能实现个体更为高层次的道德境界。

四、师德制度建设的局限与超越

(一)师德制度建设的局限

师德制度建设在师德建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有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师德制度的局限性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制度也不例外。制度本身的强制性、规约性、无人格性,使制度在面对人自身的复杂、丰富和独特的时候就会暴露自身的有限性。因此,在师德制度建设中需要明确地意识到制度的边界。制度的边界在这里有两层含义:(1)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并不能解决师德建设中的所有问题。不能把所有的“宝”押在制度上,以为只要有了制度就可以万事大吉,而把人的丰富的精神需要和无限的发展潜能隐匿在无声的制度之下。只见制度不见人的制度建设会使制度走向人的反面,当人与制度对立起来的时候,制度的生命力便荡然无存了。(2)制度不能在教育中随处扩张,制度只能在适当的空间和领域内活动,而不能介入教育和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全部空间。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思考外在的制度应该在哪里停下它的脚步,从而保证教师所必需的独立、自由和自主的职业生活空间。

第二,道德相对于制度的独特性。师德制度建设是将道德以强制性的、明示化的、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是一种制度伦理,但是道德在本质上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制度伦理是一种外指型的伦理,而道德更为内在的是个人的德性伦理。与制度伦理相比,德性伦理具有个体性、自觉性、相对独立性和超脱性等特征。因此,师德制度建设更多的是对个体的外在道德行为的规约,并不能实现个体更为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也就是说,片面强调制度的功能,可以造就一个服从制度的“顺民”,却不可能形成一个具有较高精神境界的人。另一方面,制度的刚性和非人格化,使得制度总是以冷冰冰的面孔出现在教师面前,过度的制度规约很容易导致教师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导致制度的低效。而人除了是理性的动物还是情感的动物,除了需要规约还需要关怀。道德需要情感上的支持,才能获得更内在的驱动力量。

第三,教师道德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使命是靠教师身上精神性、灵魂性的东西去完成的。也就是说,“在教学和教养过程中涉及儿童的整个人格,所以教师自己也是以整个人格来与儿童接触的。所以教师对学生所发生的教育影响,不仅依靠自己的专门学识及教学与教养方法,而且也依靠自己的人格和品行,这是主观的愿望所不能勉强的”。[16]这就需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具有相对于一般职业而言更为高尚的道德品质。正如卢梭所说:“有些职业是这样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也是这样的职业。”[17]因此,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师德建设不能只满足于教师对底线道德或一般性道德要求的遵守,而应该激发教师更为高层次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追求

(二)对于制度局限性的超越

首先,在坚持制度伦理的同时,重视德性伦理,尊重和提升教师个人的德性修养。这是因为,“虽然制度伦理、伦理制度十分重要,为任何道德建设不可或缺,但道德建设又不能停留在、局限于制度伦理或伦理制度的建设上。道德建设更为根本的任务,是在制度伦理、伦理制度的基础上,塑造出具有完全道德意义的德性伦理。因为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即以个体的德性为自因的伦理。德性伦理的实现过程是道德、伦理的主体化、个性化过程,是将外在的伦理要求内化为个体自身的道德品质、道德素质的过程”[18]。以教师个体内在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的崇高超越制度伦理的外在规约,实现道德上的自觉和自由,从而实现教育的美好境界。在当前的师德建设中,重视德性伦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学校这一教师职业成长的最重要的微观职业环境中重视校长的道德领导意识和能力,用校长的高风亮节、率先垂范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成长创建良好的环境条件。

其次,在强调制度规约的同时,重视情感关怀。人类的道德情感会在过度的规制下萎缩,而过度的规制也会导致人在道德上的依赖性和惰性。因为,制度对人性的善是持否定和怀疑态度的,而这种外在的强硬的怀疑和否定而会使人放弃对自身可能的更为高层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能力的追求。而情感上的关怀则会激发和强化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能力,使人对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充满信心。“德性的期望和制度的逻辑使教师个人的热忱、兴奋、喜悦以及苦痛、伤感、失意,在刚性规范面前只能自动隐退。另外,久陷于各种外部的规范之中,也容易造成教师逐渐丧失自主的精神和创造的意识。”[19]

在现实教育中,教师们往往会面对来自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承受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他们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这种关怀和支持也许会比外在的制度性的规约更能触动他们,更能促使他们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因为,爱能唤起爱,爱能推动爱的传递。例如,一位中学校长,每年春节到教师家里拜年,校长对教师的尊重以一种温馨亲切的方式传达给教师,情感的投入使教师产生对学校强烈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无疑会成为其努力工作的强大的情感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