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国家助学贷款供求失衡的新思维

解决国家助学贷款供求失衡的新思维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国家助学贷款供求失衡是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建设今后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然而,过去的主要策略却是围绕解决学生还款拖欠和银行惜贷这两点。抑制国家助学贷款需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缩小招生规模,在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是由政府严格控制的,缩减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几乎不需要任何直接经济成本。这样,在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的情况下,抑制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就要改变现有国家助学资助政策制定的哲学思想基础。

解决国家助学贷款供求失衡是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建设今后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然而,过去的主要策略却是围绕解决学生还款拖欠和银行惜贷这两点。虽然解决学生还款拖欠和银行惜贷问题不是不重要,但是从图11-1可以看到,这样的解决思路忽略了另外两个可能的也许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一是在现有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体制下,抑制过旺的国家助学贷款需求;二是反思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性贷款商业运作”的基本思路,修正商业银行出资和经营这一运营方式的基本缺陷,加大国家财政资助力度,增加供给。

一、国家助学贷款需求控制的思想、原则和方法

抑制国家助学贷款需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缩小招生规模,在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是由政府严格控制的,缩减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几乎不需要任何直接经济成本。因此,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抑制国家助学贷款需求并不是控制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以压缩在校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升学率在最近若干年虽然有了大幅度增长,但是毛入学率仍然不到30%,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所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仍需坚持的基本国策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高等教育升学率以压缩在校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规模来实现抑制国家助学贷款需求,显然不符合客观发展趋势。

这样,在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的情况下,抑制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就要改变现有国家助学资助政策制定的哲学思想基础。中央政府曾三令五申,要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大学,并采取了绿色通道等措施。这些政策本身的出发点和良好愿望无可厚非,但是政策背后的思想基础需要我们研究者深思。这种政策的背后存在着很多哲学上的问题。首先是仍然存在“二战”后福利国家主义的影子。福利国家主义者想象,有一个强大无比的政府能够包办一切,[34]这无疑是对政府功能的误认。另一个理论错误是对高等教育最终责任的误认,把个人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最终责任放在国家身上。发展教育,国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最终责任却不在国家。[35]

如果能够改变国家助学贷款的哲学思想基础,就能顺利形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实行国家资助的正确认识。经济困难不是获得国家资助的充分必要理由,而只是必要理由。国家资助作为政策性资助必须主要以困难学生为对象,但不是经济困难学生就能够得到国家资助,要想获得资助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成绩,至少是较好的学习态度。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基本体现了这个原则,但是什么样的家庭经济才算困难,什么样的成绩才是优秀,什么样的学习态度才算积极上进,政策文件对此并没有具体说明和规定。反观国外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关规定,在家庭经济条件和学习成绩这两方面的规定则非常具体。

上述思想和原则体现在具体操作上,就是必须明确严格国家助学贷款的家庭经济和学习成绩标准。这样不仅能够让有限的国家助学贷款资源用在刀刃上,而且对学生的申请、学校和经办银行的审批、发放都会提供很多指导性的帮助,从程序上提高助学贷款的经营效率。

二、国家助学贷款体制中商业银行和政府角色的新定位

由商业银行出资和经营国家助学贷款这一做法成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基本模式有其合理性。纵观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国家助学贷款,尤其在美国和日本,商业资本都是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所以我国在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之初采取商业贷款模式也不是首创。但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有两大特色:第一,完全依靠商业资本和商业银行来运营国家助学贷款;第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虽然也有商业资本进入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体系中,但从历史发展来看,最先却是国家资金和国家经营为主,在国家主导的助学贷款制度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商业资本才被允许进入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中。

当然,这两点突出特色的形成取决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形成可以从政府和商业银行两方面找原因。首先,对于迫切扩大大学生资助的我国政府来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建立之初,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期,政府的财政积累尚不够丰裕,所以由商业银行出资是最有可能和便捷的方式。而且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国有银行的控制程度要比现在大得多。其次,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当时刚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转轨过来不久,可想而知,看政府脸色行事的心理仍然在商业银行的运营中占支配职位,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当时商业银行的各种个人商业业务,如住房贷款和购车贷款未必像现在这样多,经营大学生贷款有可能还能获得一些相对收益。但进入21世纪后,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上述国家助学贷款运营模式中所暗含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但社会在发展,现实模式不可能就是最终模式。纵观世界上比较成熟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最终都形成了国家主导的国家助学贷款体制。所谓国家主导,就是国家一定要在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本金中占一定比例,国家要设立相应的管理助学贷款的专门机构。虽然欢迎商业机构经营大学生贷款,但是商业资金和商业经营部分也必须纳入到国家体系中,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宏观调控。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我国现有商业经营的国家助学贷款运营模式很快就会完成其历史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以政府为核心和主导、多方出资和运营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混合型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