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搭建区域网络平台

搭建区域网络平台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区域推进网络教研需要理念先行。区域推进网络教研,多种形式的强化培训与服务要到位。网络平台是从事网络教研的基础。青铜峡市教研网站、教研论坛、新浪UC“古峡语文”房间的同步使用让网络教研的即时性、实效性有机统一。

搭建区域网络平台 创新教研工作方式

青铜峡市教研室 马淑玲

网络教研“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改造现有教研模式,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推动、促进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整体转型”(摘自朱幕菊为《新思考书系》所作的序)。也正因此,网络教研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新芽吐绿,但大多是以教师个人兴趣爱好为主的个体行为。如果有组织地区域推进网络教研将会怎样?青铜峡市作为全区网络教研的三个试点县(市)县区之一,于2007年6月开始尝试区域推进网络教研,两年的试点工作,有欣喜、有困惑、有收获、有思考,在这里与同行商榷。

一、区域推进网络教研面临的突出问题

1.观念滞后。网络教研作为教学研究、教师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之一,一些领导和教师在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博弈中,对网络教研认识不清,不懂得网络教研,认为网络教研可有可无,甚至发出质疑:“用网络也能做教研?”包括一些教研员都疑惑不解。有些学校认为网络教研遥不可及,学校没有校园网,也没有教师博客,何时才能开展网络教研?

2.水平亟待提高。网络教研要求教师不但具备传统教学、教研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专业素养,而且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但是,目前学校开展网络教研一方面受限于教师自身评职评优的功利和升学压力,难以用科学的态度来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部分中老年教师的电脑操作技术不熟练直接影响了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中存在着典型的“三多三少”现象,即任务型的多、研究型的少,兴趣型的多、需求型的少,泛研的多、专研的少。造成参与面不广,研究深度不够,实际利用效率不高。

3.发展不平衡。由于学科性质不同、学科教研员能力不同、学科教师水平不同等因素,致使学科网络教研发展不平衡。有些学科在全市广受欢迎,有些学科在全区小有名气,有些学科走在全国前列,有些学科仍步履蹒跚;校际间差异明显,有些学校不但建成了校园网,而且建立了学校教师博客群、班级博客与评价制度,有些学校正在建设校园网,另有部分学校重视不够,领导和教师还没有把校园网建设和网络教研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教师网络教研能力参差不齐,在教师中有博客、版主,但也有很多教师缺乏进取精神,思想保守、技能滞后。

4.网络教研领军人物不足。开展网络教研需要的中坚教师队伍还没有形成。目前,开展网络教研所需的学科专业人员仍停留在专、兼职教研员或少数骨干教师的层面上,人数少、层次低,教师的网上互动缺乏高层引领,走不出学校、县域的小圈子。一些学校缺乏网络技术人员,特别是网络技术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专业人员,专业支持力量不够,专家团队、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对保障网络教研的实效性、长效性、持续性非常不利。

二、区域推进网络教研的策略

1.转变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区域推进网络教研需要理念先行。海南省教科院的蒋敦杰教授提出,传统、常规教研在新课程条件下“各级教研部门有三个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弥补“三个做不到”,网络教研是一种有效方式。区域推进网络教研,多种形式的强化培训与服务要到位。通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学科整合培训、专业技术支持、校园网站建设服务等,使教师认识网络教研、了解网络教研、走进网络教研,解决网络教研不想做、不会做的问题。

2.搭建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是从事网络教研的基础。根据试点工作的要求,首先建立起网络教研的平台架构,即:

其次加强各校园网(站)建设,并与“青铜峡教研网”链接,实现学校与教研室网上联系、学校教学业务网上指导、教研管理网络化,增强网络平台的实际应用功能,构建以市为中心、校为基地、教研组为基础的三维一体网络体系。从浏览阅读、文本资源建设到教学资源库建设(这是一个备课评课平台),培训交流平台,可问可学的平台,教师、专家与家长、学生互动的平台,解决了网络教研不敢做、无法做的问题。

3.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组建骨干团队、确定试点学校、拟定研讨形式,网络教研的主体从专、兼职教研员—校长—骨干教师—教师、学生;网络教研的组织从教研室、教科研基地学校、城镇(市属)学校—农村中学、中心小学—农村小学;网络教研的形式从自由研讨—主题研讨—课题研究。分批、分层、分步推进,不搞“一刀切”,解决了网络教研怎样做的问题。

4.制度规范,专业引领。制定出台《青铜峡市网络教研工作指导意见》《青铜峡市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青铜峡市网络教研工作考核细则》等,申报立项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区域推进网络教研的实践研究》,通过跟踪调研指导、定期总结交流、专题讲座、专家参与、学科主题研讨活动等,用制度、用考核激励规范网络教研,用教育科研的方法与态度、用专业支持引领网络教研。解决了网络教研做什么的问题。

区域网络平台的搭建,带来了教研方式的新变化。网络只是一个平台,教研可以在这里尽情舞蹈。青铜峡市教研网站、教师博客(教师office)、论坛、QQ、E-mail、新浪UC“古峡语文”房间等六种平台在不断完善并发挥重要作用。青铜峡教研网在教研信息交流、教学资源汇聚与共享、文本数字化上网、常规教研活动网上拓展与延伸等方面尽显优势。教师博客(教师office)成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展示、张扬个性的窗口。E-mail在无纸化办公、教研管理网络化方面凸显高效快捷。新浪UC“古峡语文”房间改变了网络教研一年多来单一的文字交流现状,把网上文字研讨与视频、音频相统一,使网络教研更形象、更直观、更具有趣味性。青铜峡市教研网站、教研论坛、新浪UC“古峡语文”房间的同步使用让网络教研的即时性、实效性有机统一。区域推进网络教研,使教学资源由“独享”走向“共享”,降低了教研成本,提高了教研效益;教研员由“一言堂、独角戏”走向“群言堂、集体舞”,实现了教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教研员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校本教研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合作性”,实现了校际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教研由“单打一”走向了“团队合作”,初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互助;教研工作因网络而无假期,网络教研使教研工作没有八小时以外、没有寒暑假,已成为许多教研员、教师的共识并付诸实践。许多教研员、教师、校长成了网络教研的有心人和佼佼者。

三、区域推进网络教研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怎样保障网络安全?病毒的侵袭、黑客的恶意攻击,维护网络安全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保障。建网站、做博客、在线研讨、UC直播,技术不成熟,网络教研就会大打折扣。区域推进网络教研技术指导是前提。

2.怎样确保网络教研的实效性?网络教研是过程,课堂教学是这个过程的承载。目前,教研行为与教学行为脱节仍然是普遍现象。网络教研与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质量的有效结合点在哪里?网络教研的生命力在哪里?区域推进网络教研必须坚持两个结合,一是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包括把常规教研的各种文本上传网络、使常规教研活动从现实延伸到网络、把常规教研放在网络平台上,让借网络平台开展的教学研究常态化,使之变成教师的行为习惯,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二是网络教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立足校本,关注、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惑,包括教材问题、教学技能问题、课堂应变问题等,让网络真正成为交流、合作、共享的平台,实现网络教研常规化。实现这两个结合,教研员的执研能力、学科管理能力、专业引领能力、无私奉献的专业精神尤为重要。

3.怎样实现网络教研的可持续性?兴趣引入怎样内化为教师的专业精神、怎样成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需求?区域推进网络教研要发挥好三个作用:一是观念的作用,“观念比硬件更重要”。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一句空话,科研兴校也早已深入人心。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信息化大潮,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全面提高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网络教研要把现代科技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并运用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科研兴教的有效手段。二是校长的作用。网络教研的内涵始终是校本教研,落实校本教研关键在校长。陈袁滩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软硬件条件并不很好,特别是硬件比较落后。但是作为教科研基地率先进入试点,校本网络教研开展得红红火火。培训一次考核一次,研讨一次总结一次,教师没有电脑就奖励一张10元上网卡,网吧里的教师教研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三是评价的作用。网络是虚拟的,教研是现实的。怎样认识教师在虚拟世界的行为?怎样认可教师在虚拟世界的劳动?专业评价软弱无力,行政评价多看结果,学校评价要和教师切身利益挂钩,而网络教研却是一种过程,而且是一种隐性的过程。区域推进网络教研要有立体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的跟进,要把专业评价、行政评价、学校评价有机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