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调政府与市场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协调政府与市场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这种教育改革背后的动力,与发展中国家通过“市场化”引入民间资本补充教育投资的动机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由学校选择自愿参加的“未来学校”改革计划,该州调整了政府和市场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并非全然的“私有化”或“市场化”,从总体上来看仍然是政府为促进和积极干预教育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改革措施。

(三)协调政府与市场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纵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教育改革的历程,市场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变化还是相当明显的。从总体上说,世界范围内的诸多国家都在教育管理体制中更多地引入了市场机制,试图借此增加校际竞争,激活国家教育体系的产出率和创造力,并由此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但是,不管在哪个国家,我们都没有看到政府对教育的完全放任,实际上上述所谓的“私有化”或“市场化”,在一定意义上仍然可以看做是政府对教育发展的积极干预。

美国教育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被称为“私有化”或“市场化”的倾向。最突出的措施当数将公立学校交由私营教育管理公司(EMO)经营的“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改革了。到1999年秋,这一改革措施在美国36个州外加一个哥伦比亚特区得以合法化,其中有32个州已经实施了这一改革。此外,学券制在美国的部分地区得以实施,给了美国的学生和家长以更多选择学校的自由。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莱伯威茨(Peter H lebowitsh)等在分析描述美国教育基本理念及其发展历程时,曾以“择校”作为9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性词语。与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问题一样,西方国家的教育市场化改革相当程度上也是源于选民的压力。有研究证明,一个政党要在这一方面讨好选民,无外乎是采取加大教育投入、引入市场机制、增进学校之间的竞争等措施。美国90年代以来推行“私有化”的教育改革,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在教育领域为选民提供更多的选择自由,另一方面也是向选民宣示促使学校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心。由此可见,这种教育改革背后的动力,与发展中国家通过“市场化”引入民间资本补充教育投资的动机有着明显的不同。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被称做“私有化”或“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不仅在美国教育改革中到处可见,而且在世界很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中也都以不同形式存在。1992年10月,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新政府改革议程的五大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优先采用市场机制”。通过由学校选择自愿参加的“未来学校”改革计划,该州调整了政府和市场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新加坡政府1987年实施了“独立学校计划”(Independent School Scheme),1993年又执行了“自治学校项目”(Autonomous Schools Project),允许将公立学校转为私立并继续接受政府资助。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的改革措施。除了涌现了一大批民办学校和民办公助学校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公立学校改用民办经营体制的转制学校。这一方面反映了引入民间资本补充教育投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公立优质教育机构与民办教育机构在争夺教育市场上的利益博弈。

就发达国家政府来说,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提高本国教育系统的效率和为民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选择的目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并且这一目的在不同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实现。就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改革策略也确实开启了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的进程。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并非全然的“私有化”或“市场化”,从总体上来看仍然是政府为促进和积极干预教育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改革措施。

就我国的教育改革而言,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办学,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教育领域,在教育管理中适当引入市场机制以激发教育体系的活力,所有这些改革措施都是既符合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又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即使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人钻政策的空子,不适当地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等问题,也不应因噎废食,否定改革的必要性,而是应当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下怎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协调好政府和市场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督检查力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解决在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