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学生观

现代学生观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人本身,它给教育对象以丰富的人文关怀。现代教育把学生既看作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也看作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人。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有意识的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和是否接受教育影响以及接受影响的程度,都要受其意识的支配,学生对教育影响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现在的学生,而非现在的成人。

二、现代学生观

现代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人本身,它给教育对象以丰富的人文关怀。现代教育把学生既看作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也看作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人。教育必须满足学生身心全方位发展的要求,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学生是完整的独立的人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每个人都需要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但就以人为对象的许多社会实践领域来看,面对的都往往只是人的某一方面,如医生面对的主要是人的生理方面,艺术家所面对的主要是人的精神方面,而教育所面对的人——学生却是一个完整的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物特性,更要考虑到他们的社会特性;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等精神因素的发展,也要促进学生的生理因素的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知识、能力等,同时还要使他们具备相应的身体等物质基础。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必须也必然是一个完整的人。同时,学生又是独立的人,有着独立的生理和心理系统,独立的思想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独立的情感、兴趣,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生活、学习方式,这种独立性和独立意识会随着身心的成熟而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二)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是有意识的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和是否接受教育影响以及接受影响的程度,都要受其意识的支配,学生对教育影响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对于学生来说,来自教师的外部影响不会自动地转化为学生的意识,它必须以学生自身的主动活动为中介;学生不会被动接受教育者的塑造,而总是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将教育影响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力,实现教育目标。

(三)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遗传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转变为现实性还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最初的个体更多地体现了自然的属性,还是一个自然人,它只有完成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这一过程,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人。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在活动中,个体不断作用于客观现实,日益深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关系,形成一定的发展水平。客观现实也不断作用于个体,对个体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反映在个体的头脑中,转变为个体的需要。而需要的满足,同样要通过个体自身的活动即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现在的学生,而非现在的成人。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健康成长的,都是追求上进、不断完善的,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满怀信心。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是尚未成熟的生命个体,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和“未确定”的领域,教师应积极发挥教育的作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给予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样做实际上是因瑕掩瑜,择短舍长,只能助长平庸,埋没人才。

(四)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

学生是处在由各种复杂关系构成的“生活世界”中的人,而不仅仅是“书本世界”中的人。学生在生活中生存,在生活中被“文化”和被“人化”,生活是学生生存的现实背景。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历史混淆的。他有他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被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所决定。这个复合体是由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职业的因素所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生长过程就是生活背景因素与学生主体相互综合作用的过程,学生身上已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生活背景的烙印。学生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经历,建立起一种他与生活世界的意义关系。这种意义建构过程是基于学生自我的理解和经历,强烈地体现出学生的年龄特征。由于学生年龄的缘故,他对生活的体验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学生建立起来的与生活世界的意义关系也并非是完全合理的。这样,学生就需要在自我理解以及教育者的引导下,重新建构与生活世界的意义关系。然而,多年来中小学教育中的通病是学生被置于“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之中,学生的生活、成长经验和社会现实成为课程和教学遗忘的角落,教育与生活脱离,课程远离学生的生活及其经验,这种状况使我们的教育难以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秉持“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的观念,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要求课程、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与文化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态度,并形成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