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体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个体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认识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积极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倘若只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共同特征,就有可能使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模糊的整体印象。

一、个体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个体发展指的是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之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即机能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个体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包括认知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相互影响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离不开生理的发展。

教育学的视野中,个体发展不仅有其特定的含义,同时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又有其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明显特征。

(一)个体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按次序发展的特性。这不仅表现在个体发展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而且个体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征的出现也是具有一定顺序的。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头部到下肢,从中间到全身边缘,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同时更应该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来施教,做到循序渐进,而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甚至还可能危害学生身心正常发展。当然,强调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育得亦步亦趋地成为发展的尾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适当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把教育落实在最近发展区内是最佳的切实可行的选择。

(二)个体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的特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转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个体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指个体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呈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征象。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是相互关联的,上一个阶段的发展必定影响着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因此人的发展的每一阶段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性的意义。如皮亚杰根据认知结构的变化,把婴儿到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柯尔伯格把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个体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有区别、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既不能一概对待,也不能“凌节而施”,把小学生当作中学生,把儿童当作成人。同时,在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过渡时应注意做好相关的衔接工作。如果不顾年轻一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硬用成人的心态和教育者理想的目标去要求学生,必定造成不良的教育效果。

(三)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所具有的在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时间的早迟上的不均衡的特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比如,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育期,这两个时期的发展要比平时迅速得多。二是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比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认识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积极促进个体身心发展。所谓“关键期”或“最佳期”,是指身心的某一方面(如语言、思维、人格)发展最适宜形成的时期。比如,2至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身心某一方面的技能或能力对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就达不到有同样的效果了。

(四)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正常人的发展须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不同个体在发展的速度、水平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则千差万别。如在发展速度上,有的儿童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在发展水平上,同一年龄的人心理发展都可能存在差异;在发展的优势领域上,气质上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倘若只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共同特征,就有可能使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模糊的整体印象。教育者只有掌握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具有各种个别差异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